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鞋匠论史之:邓太后
查看: 280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鞋匠论史之:邓太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7-21 17: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7-22 10:06 编辑

  公元108年夏天,东汉帝国的首都洛阳附近大旱。
  
  在以农业为本的中国古代,大旱就意味着来年的大饥荒,是非常严重事情。出现这种情况,古代统治者出于对上天的敬畏,首先会寻找自身有无得罪上天的事情。比如出现地震、山崩等自然灾害,国家的丞相会主动引咎辞职。
  
  而出现旱灾,除了电视剧里常演的皇帝素服斋戒,向天祈雨外。还有一种认识是,肯定是有冤的人的怨气被上天感应,以至于天不下雨。于是执政的邓太后就亲自到了洛阳的监狱里,查看是否有人被无罪而冤枉。
  
  有一个囚徒,本来没有杀人,但却因为官吏的严刑拷打,被逼承认自己杀了人。他是被抬到邓太后面前的,邓太后询问他有无冤情时,他因为担心说了未必管用,而太后走后,诬陷自己的那些官员又不知道会如何迫害他,所以始终不敢说真话。太后见问不出冤情,就让人把他抬走,但将要抬走时,这个囚犯向邓太后投来求助的目光。
  
  这个动作被邓太后捕捉到,于是马上叫人把他抬回来,然后安慰他,终于让这个犯人说出了实情。太后大怒,当即命令将洛阳县令抓进监狱顶罪。
  
  说来也奇怪,这次冤案平反后,太后还未回到宫中,天就真下雨了。
  
  此时是汉安帝永初二年。而邓太后是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名邓绥,是刘秀的开国功臣中排第一名的太傅邓禹的孙女。邓禹当年说,我曾经统帅百万之众,但从来没有乱杀过一个人,所以我的后代中必有发达的人。
  
  这话虽然夸张,而且颇有古代宿命论观点。但其实反映的是邓氏家族良好的门风与对子女的教育。邓禹或许不是东汉的第一名将,但却是刘秀手下将领中文化水平最高的,后人将他比作刘秀身边的张良。与张良相似,他本来为平定天下而跟从刘秀,功成后又不贪图胜利果实,同时约束自己的子孙,以至于邓家子弟大多谦和有礼,勤免王事,而邓绥的父亲邓训就是其中的一位。
  
  邓训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他的事迹大约是这样的:
  
  他从小不喜欢读书,经常被喜欢读书的父亲邓禹责怪。但他怀却有远大理想,而且很得人心。邓训得人心的原因是因为他喜欢交朋友,并且不管他们是出自豪门还是寒门,都能诚心相待。朋友儿子到家里来,他对待这些人像自己儿子一样,有过错就操起棍子替他亲爹教训。有一次,一个叫皮巡的太医陪同明帝到上林苑狩猎,回来时晚了,就睡在皇宫殿门下。东汉太医院属于少府,首领是太医令,不过六百石的小官,而太医官职就更低,从情况来看,他这样应该有好多次,所以生了冻疮。这次到半夜时,寒冷的天气引发了他的冻疮,所以忍不住呻吟起来。
  
  这时候邓训因为是郎官,正在宫内值班,听到声音后起来查看。皮巡就说想要点儿火烤烤背,邓训就帮他去找,但没有找到,所以回来后竟然用口为皮巡吸吮脓血,并喊来一同值班的郎宫交替为皮巡吸吮,天亮后这冻疮就痊愈了——邓训的当时的官职虽然不高,但肯定高于皮太医,而且最重要的是邓训出自威名赫赫的邓家,所以这个举动,可见邓训的义气。
  
  章帝时,邓训以谒者身边出巡河道,当时朝廷想打通漕运,所以征发大量民夫疏通,但大约受地理环境影响,所以施工连年,花费大量金钱,牺牲了上千人,也未能成功。邓训到达后,考察地理环境,认为用驴车运输反而会节省很多费用。所以上书章帝,由此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
  
  随后,邓训又长期镇守汉朝北部边境。他任护乌桓校尉时,原来统率的黎阳大营的部下,纷纷带着妻儿随他迁到边疆。手下有个叫举国的小吏,知道邓训平常所用的药在西部边疆很少见,就从黎阳推车跑到洛阳,替邓训买了药,再绕道易县,载了一块青泥,千里送到邓训军营中。
  
  青泥是汉时流行的用来封文书与器皿口的东西。这两件东西都不是很值钱,也是举国这个邓训手下最穷的小吏所能为邓训做到的最大事情。但千里送鹅毛,这份情义,由此可折射的是邓训的为人。
  
  邓训随后又任护羌校尉,他恩威命施,成功平定羌人的叛乱。更重要的是,能让羌人能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拥戴。史载:当时羌人有个风俗,任为病死是羞耻的事情,所以每到病重就拔刀自杀。因而邓训一听到有人病重,就派人将这些人抓起来,然后派人给他们治病,甚至亲自煮药,结果救活了很多人,而羌人没有不感激的。并且这种感激,从他去世时的情景更能反应出来。
  
  公元92年,邓训死于护羌校尉官任,年五十三岁。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属地的官吏、百姓以及周边少数民族每天来吊祭的达千人。当时少数民族的风俗是父母死后不哭,而是骑马歌呼,邓训死后,他们如同自己的父母死了一样,骑马大喊,甚至有人用刀自割,并杀死自己的牲畜,说,邓使君死了,我们也死了算了。
  
  而他曾任护乌桓校尉时的属官和百姓,听到他死训后,纷纷奔往吊祭,以至万人空巷。按说这城里人突然走光了,怕是个严重事件,于是有尽职的官员就扣留这些人不让走。并上报给时任护乌桓校尉徐伪。徐伪了解情况后,叹息到:这是个伟大的人啊。于是命令属下放行……
  
  邓训所任的护乌桓校尉驻地大约在今天东北一代,而护羌校尉驻地大约在现在的青海省一带……
  
  邓训死的这年,邓太后大约十二岁。而这一年,也发生了很多大事。
  
  这一年是永元四年,十四岁的汉和帝与十六岁的清河王刘庆,外加太监郑众,联手发动宫廷政变。趁窦宪还朝之机,关闭城门,抓捕窦氏党徒,逼窦太后还政。这是一个史家认为比后世康熙擒鳌拜还要果决的事件。但却因为《后汉书》的轻描淡写,所以历史上并不出名。
  
  那么,汉和帝是个好皇帝吗?
  
  有种说法认为和帝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是东汉后期宦官专权的始作俑者,他封了太监为侯。但这个罪名有些牵强,因为在诸窦专权的东汉朝廷,内外遍布窦氏党羽,他身边的人只有太监,而且也只有太监可以信任。更何况,他所重用的太监郑众,包括后来的蔡伦,实在不是坏人。
  
  蔡伦前文说过。而郑众,史载他总是对和帝的赏赐接受的少,拒绝的多。
  
  平心而论,和帝其实是个好皇帝。且不说宫廷政变的决断,他亲政后,勤政爱民,并多次下诏求贤,而且极注意减轻百姓负担,多次下昭,爱民之心,溢于言表。那句电视剧里常念叨的:天下有罪,罪在朕躬,其实是出自和帝的。
  
  公元98年,洛阳附近闹蝗灾,和帝下诏说,蝗虫的灾害,肯定不是无故发生的,如果天下有谁得罪上天而要使百姓遭受这样灾害,那就把罪过加在我一人身上好了。
  
  和帝在得知自己身世后,仍然不忍处置窦太后。他禁止岭南上贡荔枝等水果,也禁止官员上报所谓祥瑞。
  
  其实,和帝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懂的民为本,懂得自己的千秋功业,其实是建立在国富民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汉和帝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了5000多万,而这个数字,被随后的战乱破坏,直到600年后的开元盛世时期才恢复。
  
  和政执政期间的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始罗马帝国,最远一直到达了地中海沿岸,临海而返。
  
  和帝一朝,经济、军事、外交文治、武功赫赫,东汉国力达到了极盛。而他的谥号“和”的意思是不刚不柔,也就是恰好的意思。
  
  当然,这些事情与邓太后没有多大关系。她此时,大约正在亡父之痛与宫廷斗争中纠结。
  
  与先前的皇后一样,邓太后年幼时,也有些令人惊异的事情。只是她的事情比窦太后那天生的皇后命还要更厉害一些。
  
  邓皇后的母亲,属于阴皇后家族。邓皇后五岁时,他的奶奶,也就是邓禹的夫人还健在。老太太疼爱孙女,就亲自为邓皇后剪发,但由于老眼昏花,不小心用剪刀划破邓太后额头而没有发现,但五岁的邓绥居然一声不吭。身边服侍的人看在眼里,非常奇怪,于是问她。她回答说,我不是不痛,只是想着奶奶疼爱我,为我剪发,我不忍让她难过,所以忍痛不吭气。
  
  真是个好孩子啊。
  
  六岁时,邓绥就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能通读《诗经》和《论语》,并且看到哥哥们也读这些书时,就故意出些问题为难他们。母亲责怪她不练习女红,邓绥就白天学习女红,晚上读书。邓训觉得这女孩不让须眉,就有什么事都喜欢与她商量。
  
  邓训死的这年,本来按当时规矩邓训已被选入皇宫,但因为父亲去世作罢。据说邓绥守孝三年,没吃过肉,估计也没吃过一顿饱饭,以至于面黄肌肉,亲人都认不出来。这大慨便是所谓的哀毁骨立吧。可能是这个时候,邓绥经常做个梦,梦见自己用手摸天,发现天上垂下来类似钟乳样的东西,邓绥就用口吮吸。然后,这个梦被人解释说,当年尧帝和汤帝也曾做过类似的梦。又有相面的人看到她后,大失惊色说,这是成汤的面相啊。
  
  可以看出,当年相面的人说窦太后非臣妾命,那意思就是皇后命。而说邓绥是成汤命,这是要当女皇帝?这可不是好事,所以,邓家人只能暗暗得意而不敢宣扬。
  
  当然,在当时那个时代,算命的估计也只是预示邓绥的命会非常好,估计也没人会认为她真能成了成汤之类的君王,所以应该也没当成回事。
  
  不过,三年的守孝,虽然耽误了邓皇后的入宫,以至于先入宫的阴氏后来成为了皇后,但于邓绥未必是坏事。三年后,也就是永元七年,时年已十五岁的邓绥又被选入宫,而当时的和帝是十七岁。
  
  十七岁的和帝,此时应该对美貌的女子有了更主观的评断。而十五岁的邓绥,则美的很紧。
  
  史载她身高大约七尺二寸,按东汉时标准,邓绥身高在170厘米左右,就是放在现在,也是模特身材,真可谓是亭亭玉立。并且,她的美貌据说震惊了周围的人。所以第二年,她被封为贵人,而先入宫的阴氏,因为先来后到以及是阴丽华族人的原因,同年成为了皇后。
  
  后宫争宠,历来是宫廷大戏。邓贵人应该深得其父交朋友的胸怀,一来二去,宫里上上下下所有人,包括和帝在内,都非常喜欢她。这下阴皇后不干了,于是便开始与邓绥有了仇。
  
  按说都是亲戚,这邓绥保不齐还是阴皇后未出五服的小姨。哪来这么大的仇恨呢?这里面自然是有原因的,原因一是因为出于嫉妒的天性,二是阴皇后应该很清楚这样发展下去的可能是什么,因为失宠就意味着失去后位,在东汉一惯的宫廷斗争中,还会累及家人。
  
  阴皇后恨邓绥,和帝看在眼里。但他同时发现邓绥却偏偏不恨阴皇后。比如,她很尊敬阴皇后,阴皇后座着,她就站着,阴皇后不表态,她就不发表意见,虽然邓绥不喜欢名贵衣服,穿着很朴素,其本上不会发生与阴皇后撞衫的事情,但既使她发现与偶尔阴皇后衣服颜色相同,也会马上换掉。
  
  当然,不管阴皇后如何冷嘲热讽,明欺负暗使拌,邓绥一率坦然领受。不告状,不计较。这样的心胸,如何能让和帝不厚此薄彼?
  
  其实,不管任何时代,男人最怕挟在家里人中间受气。如同当时的老婆们之间以及现在的老婆与自己老娘中间。所以,最大的安慰和感激,就来自于家中这么一位能让家庭平和的内助。和帝很忙,每天处理朝政回到后宫就很累,很想享受下家里生活的宁静,而阴后只知唠叨,但邓绥却相反,要是我,也会把天平倾向邓绥。
  
  邓绥也有个东汉皇后奇怪的通病,就是不生育。不知道是不是如同网上猜测一样,东汉政府在秘密搞一些绝育工程,以防止出现母后专权情况。或者是因为这些皇后或是她们的家属们,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得宠,服用了一些诸如赵飞燕姐妹服用的所谓“冷肌丸”而致不孕?不得而知。但根据情况来看,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只是偶然,但为什么一直出现偶然?可能将是一个永久的迷团了。
  
  邓绥也无后,而且和帝的儿子也经常死亡,子嗣不多。所以邓绥常为这件事情痛哭,她不断拒绝和帝来找她,并选了些看起来很能生养的后宫女人去服侍和帝。
  
  争宠是女人的天性,邓绥这样的行为,怕赢得的不只是和帝的爱,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了。
  
  只是,这种尊敬激发了阴皇后更大的仇恨。不久后,和帝得了一场重病。阴后得意洋洋地说,我要得了意,肯定不让邓家有一个人活下来。
  
  这意思是说,和帝万一死了,她就成了太后,鉴于窦太后前车。她肯定会大权在握,到时候干点儿什么吕太后当年收拾戚夫人的事情,再给邓家灭个族,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与邓绥关系好的宫人马上将这话告诉了邓绥。邓绥应该是害怕了,但可以看出,在这危急关头,邓绥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她的判断是不如跟随汉和帝而去,这样一不会受辱,二还能保存家族。所以,准备饮药自杀,好在身边的宫人坚决阻止了她。并骗她说,和帝那边来人,说和帝病好了。所以邓绥才没有自杀。
  
  而和帝真的病好了。
  
  这算大难不死吗?还是病好后的和帝听说了此事?总之是,阴皇后算是撤底玩完了。
  
  公元102年,即永元十四年,汉和帝废阴皇后,罪名仍然是诬盅。其实,虽然根据史书记载,阴皇后诬盅证据确凿,我们也宁愿相信她确实进行了诬盅行为,但后面发生的几件事,或许能为所谓的证据确凿提供点儿别样思考的东西。
  
  第一件事在文章的开头已经举过。第二件事是,和帝死后,邓太后临朝,有人举报和帝在世时宠幸的吉成也行了诬盅之事,这事情也经审讯,证据确凿。但邓太后认为,吉成在和帝在世时,深受和帝宠爱,而和帝刚死,他没有理由进行诬盅,于是召来吉成讯问,最终得知他是被人冤枉。
  
  举这些例子,其实只是想表明,阴皇后行不行诬盅,她的皇后地位都势难保全。这其中不清楚邓太后有没有使用花招,但事实是:阴皇后被废时,邓绥曾劝阻和帝,和帝死后,又赦免了被牵连的阴皇后家人。
  
  这或许,才是一个胜利者应有的心胸吧。而多年前的那个梦,也预示了邓太后非比寻常的皇后生涯,她在随后的十六年中临朝称制,怕是东汉王朝事实上的皇帝了。
  
  接下来是继位皇帝人选的问题,邓太后选择了和帝一个出生不满百天的婴儿为帝,仅过了七个月,这个婴儿皇帝就去了,史称为汉殇帝。
  
  这是邓太后为后人所诟病的一面。因为多有人怀疑她贪恋权位。证据一是放着和帝的长子刘胜不立,二是第二次选择帝位时,又选择了刘庆十三岁的儿子。
  
  这里面其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是,和帝见于史书的,好像就只有两个儿子。和帝二十七岁去世,长子刘胜不过十二三岁,史书记载他素有痼疾,这大约是他不能当皇帝的理由。但是什么样的病能让他不能当皇帝呢?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东汉皇室特殊的选秀与联姻制度下,存在大量的现代婚姻制度所禁止的三代以内亲属关系不能通婚的情况。那么,刘胜很有可能智力有问题或者残疾。这从他被封为平原王后无后大至可以推测。
  
  其次,汉殇帝去世后,刘胜又没有后代。根据宗法制继承的原则,只能从和帝的兄弟子侄中选择继承人,而汉安帝刘保,可能是所有子孙中年纪最大的。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和帝的兄弟,理由是邓太后要选取的是和帝的继承人,也就是所谓的过继。而兄终弟及,对于邓太后来讲,我们无法要求她有那样高的情操。
  
  更何况,邓太后治国的才能,其实并不逊于和帝。
  
  邓太后执政的十几年间,正是东汉帝国的多事之秋。史载这些年不断地发生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邓太后以其远超男子的魅力和手段,帮助东汉政府渡过了这个难关。
  
  邓太后的为政手段,明察与平反冤狱前面已经说过了。另外在她执政期间,对外约束自己的亲戚,他的兄长邓陟是朝野公认的谦和之人。对内约束宦官,这些人也没有成为祸害。她日夜操劳,亲自处置大事小情,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穰丰,百姓安居乐业。她任用班勇,再通西域、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又听从虞诩等人的建议,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的办法转守为攻,使羌人暴动得以平息。
  
   邓太后不迷信鬼神。她曾生病,身边人仿效当年周公代成王,向上天诉求代死。太后知道后大怒,并命令禁止再有这种行为。也就是只可祈福,不许换命。她命令去除淫祠(淫是多的意思,意思是阿猫阿狗也能成仙,受人人祭拜),赦免光武朝以来的政治犯,窦家因此获益,随后又诞生了一位太后。她教导宗室子女读书习字,当然,她也与班昭关系良好。
  
    所以,邓太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皇后,或者好太后。至于所谓的不肯还政于刘氏,那么她死起前所下的遗诏,似乎可以说明问题。遗诏说:我曾怀有一片苦心,丝毫不敢以身居高位为乐。上怕愧对和帝,下怕违背良心,这是为了汉朝的基业和百姓。自认为行之无愧,可以多享几年福,但不幸母亲与丈夫、儿子相继故去,所以一直伤心染病,以至疏于祭祀祖先,所以勉力去原陵(刘秀陵)拜祭。不幸吐血自知不起,想来死生大事,也无可奈何,只愿公卿百官能恪守职责,尽心辅佐朝廷。
  
     公元121年,邓太后崩,年四十一岁。谥为“和熹”,熹是有功安人的意思。
  
     如史载: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只是邓太后之后,亲政的安帝似乎差强人意。而其兄邓陟旋被迫害,自杀而死。安帝迫于内外压力,才为其平反。安帝随后重用外戚、宦官,甚至乳母。喜欢游乐,不理政事。
  
     而东汉自此,开始走向下坡路。
  
 (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7-21 18:2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21 18:51 |只看该作者
跟楼上一样,送壶茶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21 18:51 |只看该作者
太深奥,我太肤浅。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21 19:52 |只看该作者
读完,圣人一般的女子,不知是好还是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21 23: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太完美的人总是给人不真实的感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21 23: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个邓太后与清孝庄有一拼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22 08:29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7-21 18:51
太深奥,我太肤浅。哈哈

切,没看哇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7-22 08:30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21 23:55
这个邓太后与清孝庄有一拼

要比孝庄好吧,孝庄是传说的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22 08:30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21 23:55
这个邓太后与清孝庄有一拼

实际上她并未站到前台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7-22 2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强悍,不论是文字还是邓后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7-22 21:3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7-23 09:42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7-22 20:39
强悍,不论是文字还是邓后

帮主缪赞了,我虽不会骄傲,但会得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7-23 09:4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7-23 10:4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7-23 10:43 |只看该作者

我不爱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7-23 11:25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7-23 09:42
帮主缪赞了,我虽不会骄傲,但会得意的

闲过的鞋匠系列基本都看了,挺喜欢这种风趣的说史,就算品头论足,也是有理有据的饶有趣味。
继续,也许哪天俺就被打通任督二脉,把这几千年的后宫史给贯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7-23 11:57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7-23 11:25
闲过的鞋匠系列基本都看了,挺喜欢这种风趣的说史,就算品头论足,也是有理有据的饶有趣味。
继续,也许 ...

那必须,这不,当又来篇阎皇后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7-23 11:5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