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7-3 23:24 编辑
也是“杀人”
读新闻看到这样一则,说的是在沈阳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当事人从十楼飞身跃下而不治。
在叹息的同时,还看到了有人讲述了事发当时的一些情形:
小区内高层住宅楼10楼窗口,一名仅穿着内衣的女子骑在窗口犹豫不决。想不开的她在生与死面前徘徊着——然而,楼下看热闹的人群中却屡屡传来口哨声、起哄声!一刹那,女子坠落下去……7月1日晚,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一个小区,出现了令人如此唏嘘的一幕。
也许这一刻把当事人的死,归罪于起哄的看客们,有点过于牵强,但是,如果没有看客们的起哄,鼓噪,不给当事人火上浇油,事件会不会出现一些转机呢?这也有可能是一个未知数,也许并不排除。
诚然,动辄用道德的层面去考量一些社会现象,未免精确,但是,这个事例,却注定让我们绕不开人性最冷漠,最可怕的一面。
大先生鲁迅曾经那么愤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冷漠和自私,所有的看客们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革命者被砍掉脑袋,于是愤怒和悲凉的彻悟:那些围观的国人,看去体魄不错,可是麻木得像没有灵魂。愚弱而麻木的国民,光医治身体没有用,要有一种方法,先医好他们的灵魂。
这一场景,是发生在近百十年前的故事,而与文中提到的这个新闻事件何其相似?
如果说这个有点远,那么我们再说点近的,几年前我看过一则新闻图片,发生在上海的一起跳楼事件,底下很多的围观者都在举着自己的手机,有人在大声吆喝,要跳楼者赶紧跳。这则新闻现场唯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耄耋的老人,他仰着头,双手擎起,拼命的摇摆,大意是告诉选择极端的人:不能跳。然而,这个事件的结果依然是,当事人在鼓噪声中,跳了下来。
在解读这样的新闻事件的时候,我想到最多的是,不去谴责那些围观者,他们或许有各种理由,但是,真心想说的是,你可以不伸援手,但是,你不该冷漠起哄。这世界没有奥特曼,没有闪电侠,更没有蜘蛛人,生命对所有来说只有一次。
我无法想象,那些在现场举着手机“实况转播”的人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猎奇还是别的什么呢?而无耻的起哄让当事人“跳下来”的人,心态该是何等的扭曲,人格该是何等的缺陷。
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毁灭”,那些冷漠的,起哄的看客们,是不是内心充满着快感?这是怎样的一种快感?换一个角度,假如那一刻,命悬一线的是你的亲人,你的家人,你也会如此兴高采烈吗?
写着,叹息着,注定绕不过去道德滑坡的冷峻现实。真的是要问问自己,问问我们这个已经很物质的社会,在一个现代化程度日渐提升,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为何有这么多冷血的“看客”,他们的内心多么阴冷?
我们连基本的道德下线都可以当成破布扔掉吗?
一个处于绝望危机之中的生命,或许会被善意的劝慰而挽救,同样,一个如此危机关头的生命,也会在看客们毫无良知的鼓噪声中而选择极端。一个如此的物质社会,居然造就了这样一批无耻且冷漠的看客,这是个体的责任还是社会的跑偏呢?
想不到的是,大先生笔下的那副《药》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时光之后,依然鲜血淋淋,革命者夏瑜的鲜血,成了华小栓们救命的人血馒头,这居然成了今天的现实,如果大先生在天有灵该如何惊诧和绝望?
起哄的围观者不知道会不会安然入眠,他们与华小栓一样,吃了死者的人血,带着莫名的快感,是不是很心满意足。
这就算不是“变相杀人”,起码也是火上浇油,所以,当他们真的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毁灭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难道内息深处没有些许自责和不安吗?
几天前我也是在网络上看过一组让我感动不已的图片,两只流浪狗,其中的一只因为车祸死亡,而另外一只就那么守在现场,试图唤醒同伴。
都是生命,都是对生命的态度,难道我们的一些人,连流浪狗都不如吗?
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