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12-20 15:28 编辑
孙守德
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笔者在长葛县和尚桥镇重点中学杜村寺中学求学,读初三。班主任是担任历史课的孙守德老师。 孙老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尽管他的背微微有些驼,但声如洪钟,举手投足之间透出一种行伍出身的干练姿态,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课余时间,孙老师经常和同学们纵论国家大事,他渊博的学识以及非凡而又曲折的人生阅历,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并且,他还手把手教会了我们八段锦,鼓励同学们强身健体,将来报效国家。 当时,孙老师曾给我们讲,他年轻时曾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军医。后来,在和日军作战的一场战役中因寡不敌众,官兵四下溃散,纷纷往家跑。日军设卡拦截抓人,当时辨认当过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额头:因平时常戴军帽,当兵的人额头上大多都会留下一道清晰的白印,因此,很多士兵都难过此关,被认出并抓了起来。孙老师平时故意不戴或很少戴帽子,因而额头上没有留下那道白印,这才涉险混过关卡,顺利回到家中。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尽管在那个特殊年代,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班主任孙守德老师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兵,但大家依然对他非常敬重和爱戴。 三十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后来,每当与同学相聚,不由自主就会聊起这个有趣的话题。但是,自离开学校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孙老师。 2014年5月,国内多家报纸转载一篇文章,标题是《习仲勋1961长葛调查》,文中提到杜村寺学校有个叫孙守德的老师曾面见习仲勋同志,有过一番交谈,他如汇报了长葛农村在大跃进、深翻土地运动中的瞎指挥、瞒报产量等种种问题,得到了习仲勋同志的肯定。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不禁为老师当年冒着性命危险敢于直言、为百姓鼓与呼的精神和气节所自豪。 自从笔者加入寻访抗战老兵活动以来,特别是陪同宇通公司和龙越慈善基金会大力度慰问抗战老兵,脑海里不由就会浮现出孙老师的音容笑貌,心中暗想,不知道现在孙老师怎样了?是否安好?若是能找到他那该多好啊! 12月16日晚上,当年的同学成立了一个微信群,聊天中,孟长志兄提到孙老师仍健在,身体还不错,在长葛市区居住。得知这一消息,我非常兴奋,当即辗转和孙老师的三儿子取得了联系,方才得知老师近来因身体不适住在医院,并且老人已于9月2号下午获得了由长葛市民政局转交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 12月18下午,怀着激动而急切的心情,笔者与寻访抗战老兵志愿者清水一杯、寒江独钓二位仁兄一起,驱车前往长葛市某医院病房拜见恩师,亲耳聆听了孙老师当年参见抗战的详细经历,现记录于此,以传后世,永志不忘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及那些当年为中华民族奉献青春和生命的热血儿女。 孙守德老师是在原国军29军91师273团当看护兵、司药兵,他的作战经历和禹州市吓水河村的边全有老人(91师272团)、赵全老人有很多交集之处。比如与边全有老人都曾在陕县会兴镇守黄河河防,都从遂平驰援许昌新编29师吕公良部,行军路线也一致,都记得在行军途中曾经遇到一场特别大特别大的暴雨,两人同时都在禹州境内的褚河、范坡、小吕、张得一带参加了对日作战;和禹州市山货乡的赵全老人都属273团,俩人都参加了汤恩伯在叶县搞的大阅兵,赵全老人1942年在闫楼村参军入伍时,273团团部就在附近的水泉高驻扎,孙老师他们团卫生队驻扎在三郭,等等。 以下是孙守德老师的回忆:
孙守德 长葛市和尚桥镇于井村人,88岁,生于1928年农历6月28,阳历8.13,身份证 411082192808136615
我是1942年当的兵,我在长葛中学刚上了一年学,孙守德、李荣科、李长欣、李喜照、李秀银、李连增、李守同、孟老虎、孙宝欣等9个同学一商量,投笔从戎,投军到在中牟县白沙驻防的29军91师273团。
我们这九个人中,孟老虎是李寨张营村人,孙宝欣是台庙人,其余的都是于井李村的。最大的是李连增,当时20岁,最小的是李秀银,比我还小一岁,他是去年去世的,今年的抗日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我领到了,李秀银没领到。孟老虎被团里分到了连队当战士,孙宝欣留在了团通讯排,李秀银到二营当号目,当时团部的叫号长,中尉,营部叫号目,连部叫号兵。李守同分到团部副官处当勤务。其余的人都被分到团卫生队看护班,当看护兵。我因为会英语,医官陈召明觉得我不错,非让我跟着他。
29军军长陈大庆,后来马励五,91师师长全瑛,英国的英,273团团长王克强,因为和人家重名(喜羚侠注:马励五号克强),后来改名王挽危,副团长杨帅正。 我 们团卫生队有7、80人,有担架排、看护班、药房等,主任就是队长三等正军医,营级,彭俊福。彭退休后改为赵永柏,他是北京十二胡同人。医官陈召明,山西浑源县王庄堡镇人。司药官全国耀,淅川灌沟人,看护长王贺唐,遂平玉山人。 在中牟白沙一月多,我们团调到了襄县黄柳寨,住了三个多月。调到了禹县水泉阁,卫生队住三郭,住了八个月。 1943年阴历八月调到陕州黄河边,西到大营(镇),东到张矛(乡)的黄河沿岸归我们团把守,在回兴镇黄楝树山庄头村。隔着黄河,对面是平陆,属于中条山南麓。河对岸和我们这里人不多,都是以守为主。 王克强团长经常派便衣过黄河打探,晚上派一连队过黄河,要求:提不回日本头,就别回来。迫击炮连连长乔俊山是辽宁人,属于沦陷区,他非常恨日本人,每次过黄河他都去,还扛着大刀。 平陆沿黄河的东张庄、西张庄相距15里路,中间有16个炮楼,我们团撤走的时候,从军里借了四门平射炮,两天把16个炮楼都崩净了,我们才撤下来。撤到了河南遂平嵖岈山何庄。 1944年4月,日本鬼子过黄河了。我们星夜出发,经舞阳、叶县、襄县,到了许昌西南颍桥。我们是四月初一半夜出发,出发后下大雨,一路上全团下雨兑死(土话,受不了雨淋寒冷而死的)42人。在颍桥,272团两个钟头死了18个军官,顶不住了,(是不是新编29师刘耀军团? )。叫我们273团顶上去,把日本鬼子赶到了许昌柳集,据说打死了他们一个师团长。鬼子派坦克疯狂袭击273团,273团退到了禹县褚河铺。一营三营和团直属部队过了(颍)河,二营困到了褚河铺寨内。团长命令三营长刘振汉带人去解围,结果,刘振汉牺牲,机枪连连长李四海恼了,他的外号叫阎王,他掏出手枪,给连排长们喊话:给营长报仇,谁不上我枪毙他!在寨子西南角打开了个缺口,三营长桂志锡听说三营长阵亡,命令找个被子包起三营长掩埋了。
鬼子打冷枪,桂志锡身高一米九,子弹从他的头部穿过,没死。担架送到老连庄,这是他上次在禹县驻扎的老地方,群众把他保护起来。
就这样,一营长高文正临阵脱逃,二营长桂志锡负伤,三营长刘振汉阵亡,团里只剩下团长、副团长、团副,他三人每人领了一个营,在禹县东起郭连(乡),西到张得(乡)这个273团的熟地方,和鬼子干了九个回合,粮尽弹绝,没有抵抗能力了,队伍溃散。
在此情况下,我回了长葛老家,回来赶上收麦子。
我们问老人马励五这个人怎么样,老人回答:要想苦,跟着马励五,仨月没关饷,倒找两块五!
我1946年考上许昌师范,1948年毕业,分到杜村寺学校教书,一直到1988年离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