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婆婆忽然放出话来,要到城市里去找个老伴,度完余生。这个消息一下子活跃了半个村庄。这几天凤婆婆家里煞是热闹。
大老刘曾经是个鳏夫,和凤婆婆一个生产队。凤婆婆丧偶那年,曾有好心人撮合大老刘和凤婆婆。可惜凤婆婆的儿子坚决不同意,儿子说了,亲爹尸骨未寒,亲娘宜等三年。
大老刘是个媳妇迷,他可等不了三年。眼见风婆婆不能成为准新娘,他当机立断娶了别村另一个寡妇为妻。
凤婆婆当时心里十分中意大老刘,以为他会等她守满三年。那天,突然发现了大老刘和新婆娘夫妻双双逛大街。风婆婆心里极不舒服。她想,看着吧,我再嫁人一定找一个比你大老刘强十倍的,不,一万倍的。
大老刘也许是流年不利,新婆娘过门没出三年,一场大病,又亡故了。
算算日子,风婆婆也该嫁人了。有一天,大老刘鼓足勇气来到凤婆婆家门口。彼时,凤婆婆正在院子里摘丝瓜。回头一看,篱笆墙外,大老刘目不斜视看着她。凤婆婆立刻大声说:“大老刘,你又倒出空子来了?怎么不赶紧再续弦,一个人多难受啊?”
大老刘知道凤婆婆心里有气,自己陪着笑推开栅栏门。“阿凤啊,当初是你儿子从中阻挠,不是我不娶你啊!”
凤婆婆“哼”了一声:“我儿子自有他的道理,他不想让他亲娘跟你去受穷哩!”大老刘试探着问:“你就要守满三年了,这回你儿子可没话说了吧?不如,咱们……” 凤婆婆冷笑一声,打断了大老刘的话:“咱们不般配!你就别说了。”
大老刘讨了个没趣,在回家的路上碰上熟人。为了泄愤,说了几句凤婆婆不知天高地厚的话。
在村庄里,闲话传的比闪电都快。凤婆婆很快知道大老刘说了腌臜她的话。凤婆婆也不恼,她慢条斯理地对着传闲话的人说:“大老刘算什么,老娘要嫁就嫁到城里去,找个老干部,吃香的喝辣的!”
传闲话的人笑了,走出篱笆门,凤婆婆要找老干部的事就传开了,沸沸扬扬。这两天,凤婆婆家里闲人不断。他们问:“凤婆婆,您六十多岁了,嫁到城里去伺候老干部,这不就是去当老妈子么?”凤婆婆本想说个气话,没想到引来众人的冷嘲热讽。只见凤婆婆脸不红心不跳:“你们等着看吧,我不但不当老妈子,将来那个老干部还伺候我哩!”众人大笑,说凤婆婆您真有一套。
谁也没想到,凤婆婆真的嫁到城里去了。
凤婆婆念过几年书,爱看报纸,算是半个文化人。那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启事。本市一位七十岁的老教授要征婚。凤婆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个电话。人家问她,农村人么?凤婆婆说是。人家又问,几个孩子?风婆婆说,独子在城里已经成家立业。人家又问她,为什么要找个城里人?凤婆婆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硬道理。老教授笑了,说我去你家看看。凤婆婆说,到了我们村,唯一的篱笆墙就是我的家。凤婆婆放下电话,笑得前仰后合,心里纳闷,真有这样的人?
凤婆婆家里那一架丝瓜秧,长势喜人,硕果累累。实在吃不完,她就想到集上去卖掉。既然去卖,就多摘嫩的,嫩丝瓜好卖。
这天,凤婆婆跨了一篮子丝瓜,来到集市上叫卖。一个戴眼镜的老头看着她的丝瓜大惑不解,问道:“这么嫩的丝瓜你怎么舍得摘掉?”
凤婆婆说:“老牛都喜欢吃嫩草哩,何况人?我要是等到丝瓜成了老瓤子再卖,那买主除非是为了刷碗。”老头笑了,你这老婆婆挺有趣的,你这一篮子丝瓜我都要了。
老头把钱点给凤婆婆,凤婆婆要走。老头说:“看你是个厚道人,帮我引个路吧,你们这村里有个凤婆婆吗?对了,她家是篱笆墙。你们村里如今保留下来的,唯一的篱笆墙。”凤婆婆一下子木在那里了。糟了,老教授真来找她了。凤婆婆定了定神,红着脸说:“鄙人就是凤婆婆。”
老教授一下子乐了,说:“走,鄙人同志,咱回家,咱回家!”路上碰上大老刘,大老刘气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回到家,立刻有几个好事的邻居涌上来了。凤婆婆不知怎么介绍老教授,杵在那里尴尬了半天。老教授不愧是城里人,非常敞亮。他说,初次来宝地,没有带礼物,这样吧,我带着红包呢,给带孩子的乡亲们包个红包。这下凤婆婆可风光了,整个村里都轰动了。
凤婆婆嫁给老教授的时候,老教授说:“你别担心,去了,咱雇个保姆伺候咱,不会让你做老妈子的。”凤婆婆幸福地过上了城里生活。每天和老教授赋诗作画,情深意重。
又过了几年,老教授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来做手术。老教授心疼花钱,想放弃治疗。他不想把家底花光了,万一手术不成功,人财两空,没有收入的风婆婆日子怕就不好过了。凤婆婆却说:“你不用怕花钱,我回家取银子去。”老教授以为凤婆婆急疯了,对他的孩子们说:“我走了后,要好好对待你们后妈。”
凤婆婆回了老家一趟,儿子开车把她送回来了。 谁也没有想到,凤婆婆带回来的,竟然是好大一坛子银元。凤婆婆说了,她的银元一直埋在丝瓜架底下呢,碰不上大事,她不舍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