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杂谈(二)
* 人们对于自己命运的关注和把握直接影响到对世界的感知、对语言的感知。语言的感觉是最显性的,也是最能反映意识的活动。
*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宽松的社会环境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语言的接触不再限于书本,传媒的多样化也为诗歌语言提供了经验和技术。一些具象的东西,如"西风""残阳""瘦马""寒鸦"等等,渐渐失去了象征意义。无可否认,作为过渡的诗歌符号,人们会留恋它的意义,这也是它存在的价值。
* 人们总会找到新的符号来反映世界、表现世界,这也是对诗歌新的认识和体会。开放的汉语体系为诗歌语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当现代汉语历史地获得了"西质中形"的品格,作为现代汉语基本构成的白话,已经不复原来意义上的白话,而是在"词笥、句法、观念、意象、结构、风格"诸多方面具有了"不特非古文所能见,并且也非从前的白话文所能梦见"的品质。
* 语言的意义是在语言环境中产生的,语言为环境营造了一个"场",它是一种微物质的存在。对"场"的建立是诗人的能力和境界。我强调的诗人不再是纯诗人,他除了是个社会人还必须是个超社会的人,我在他身上总能嗅到诗歌宗教的气息。
* 对物质的陌生命名与物质本质的差异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就是思维。
* 写诗"需要空间、结构、节奏、旋律、语言速度、词汇的光泽、意象的重量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协调。"
* 普通话,向着一种广场式的、升华的更适应于形而上思维、规范思想而不是丰富它的表现力的方向发展。
* "诗歌的语言总是波动着,一层又一层弦外之音……在汉语的这种暗喻的可见性使得这种诗语的质地提高到浓烈的程度",穿透可见,达到不可见的境地。
• 语言入诗后,不具有它的特定性,它的本意变得像一件外衣,而它的话语在读者那里。当我们企图解析诗时,自己的语言又是那么多余,即使是自己的心里话,也许在限制别人的思维活动。太白的、可以用来解读和教育他人的诗,它在诗歌中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所指的无穷尽正是诗歌的能量。
* 我对有些诗歌只能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解释,"有味!"因为有味才会勾起我的欲望,它永远不能满足个人欲望的时候说明它还有能量,说明一首诗它还有无穷个版本可以让我欣赏。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不希望我的诗给人看到透,我的词语里总是留有让人窥视的空间。
* 生活经历,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等是对词语最好的解释,"空间"、"存在"这些词语,在你对哲学、美学、物理学等等都涉及以后,你对它们的认识全然会不一样。我相信爱因斯坦是个很好的诗人,在相对论的思维中瞬间的存在掩埋了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