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5月3日发生在成都三环路娇子立交桥附近的“暴打女司机”事件中被打的女司机卢琴,授权南都独家发布《致歉信》,信中对其“行车中的鲁莽和不理智,诚恳地向大家道歉”,并表示“过往的驾驶陋习一定通过认真学习加以改正”。 被暴打女司机卢琴用《致歉信》的方式对自己在事件中的错误行为进行了还算诚恳的反思,使其形成了这起事件的一个重要拐点——一个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拐点,因而值得给予肯定。信中“恳求大家能到此为止”的呼吁,也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善意回应。 回想这件事情发生后,大家在谈是论非中,“路怒症”一词被高频率使用。事实上这一“症状”是社会心态浮躁和社会风气暴戾化的折射。同陌生人之间一言不合便挥拳甚至拔刀相向一样,固然有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各种社会矛盾在人们心中的长期积累。人如果被焦躁心态所控制,不仅会在“路”上怒,即使去卫生间方便,如厕顺序也会成为引爆怒火的导火索。在分析这一事件的成因时,许多人谈到汽车社会所形成的挑战,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反思事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唯有跳出就事论事的窠臼,才能借此让我们常说的“坏事变好事”的话得到新的验证。 女司机卢琴还借《致歉信》将大家的目光引向“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称“深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给我及我的家人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不论她此话出自何种心态和目的,都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敬畏法律、遵守规则,是文明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万不能允许甚至鼓励以暴易暴。“冲动是魔鬼”,那些情绪冲动地支持男子暴打女司机和兴高采烈进行“人肉搜索”的人,其“网怒症”症状已十分明显,一旦方向盘在手,焉能不成为新的“路怒症”群体? 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是一面多棱镜,照出了当今社会中的诸多弊端。事件的始作俑者由事件发生后的拒不认错、敷衍塞责到公开道歉,知错能改,总算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如果需要继续反思,那么就是从当事人到“围观者”,都该反思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言行,并从中提炼出值得吸取的经验和教训。须知大家都活得不容易,且大家共同渴望的都是能让人诗意的栖居的世界,而不是充斥着暴力和血腥的人间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