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败”家讲堂:遑论鲁迅(7)
查看: 28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败”家讲堂:遑论鲁迅(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1-30 1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10-1-30 18:30 编辑

“败”家讲堂

                                                                                                     遑论鲁迅(7

    鲁迅在我看来,肯定是一个战士,但是,是一个有缺憾的战士,而我觉得,一个本色的鲁迅,才是我们想看到的。读鲁迅的文章,可以洞悉他的思想,可以寻求到他的思想脉络,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文人,他们恪守着知识分子的正义和良心,所以,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都是熠熠生辉的人物。

    昨天我在谈到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婚姻的时候,说实话我既对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女士有着无限的同情,也对鲁迅对这桩婚姻表现出来的冷漠而叹息,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的是,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之下,没有文化,裹脚的朱安是不可能为鲁迅所动情的。所以,我认为鲁迅的第一次完婚更多意义上是在做给母亲看,做给族人看,无非是履行了一种契约而已。

    发表于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期诗学的代表作。这篇署名为令飞的文章,在鲁迅早期的文章体系之中应当占有很重要地位的。这篇在人类精神发展中探索救亡图存和改造国民性方略的诗论,既是鲁迅浪漫主义诗学与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也是充满民主革命热情、追求人本主义理想、号召思想革命的战斗檄文;既倡导“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派精神,也呼吁“自觉勇猛、发扬精进”的“精神界之战士”。从历史的语境看,此文融鲁迅的艺术创作思想与启蒙主义热情为一体,在诗学与政治的经纬坐标上,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相对统一,在中国诗学从古典式和谐向摩罗式崇高的转型过程中,具有破旧立新的先导作用和标志意义。这篇文章,写得很随意浪漫,充满着对传统的反叛,正如文章的名字的前两个字“摩罗”在印度宗教的含义就是反抗,障碍,破坏。用这个词来形容诗学,表明了鲁迅对新诗持的观点---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形式上,都应该打破陈规。

    《摩罗诗力说》的基本主旨是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摩罗诗派为美学导向,以文学革命为运作手段,以启蒙新民、改良社会为终极目的。为此,鲁迅逐一分析中外几大文明古国“灿烂于古”、“萧瑟于今”的主要原因,否定了文化复古派保守、静止、倒退的世界观,揭露了洋务派崇实(实利器物)轻神(精神思想)的片面性及其重外(文明表象)轻内(文明实质)的救国论,批判了阻滞文艺发展、扼杀天才个性的孔孟儒家的“无邪”诗教,强调了艺术教育在人生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了诗歌要打破“无浊之平和”、发扬“反抗挑战”的作用,总结了摩罗派诗人刚健不挠、抱诚守真等共同特点,标举出拜伦的“摩罗式”叛逆精神及其浪漫主义风格,最后热切盼望通过“别求新声于异邦”,使中国能涌现出像拜伦、雪莱一样的“精神界之战士”,发出文学革命的“先觉之声”,以“破中国之萧条”,开辟中国的文艺革命之道。

    当鲁迅高呼“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的时候,作为理想的书写和追求,美学便成为他直接触及的对象:“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没有理由可以怀疑鲁迅的自觉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战斗要求,社会改革和艺术创造在他的思想里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

    如果从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与流变的历史整体来看,我们将会发现,《摩罗诗力说》的重要意义及其历史地位,还表现在审美文化的破旧立新诸多方面,如张扬个性,提倡浪漫主义文学;反抗传统,标举摩罗式理想人格;倡导悲壮风格,走向摩罗式崇高型诗学;推行文艺启蒙运动,期待“第二次维新”,坚持艺术创作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相对统一;“别求新声于异邦”,开拿来主义之风,行中西会通之实等等。总之,无论是对鲁迅本人的诗学思想与艺术创作实践来说,还是对20世纪中国文论或诗学、美学的转型来说,《摩罗诗力说》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而同期鲁迅发表的《文化偏至论》也是我想当喜欢的鲁迅早期的文章之一。

         一百年后,鲁迅一个叫吴国群的同乡充满感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是鲁迅最早从现代意义上对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了前无古人振聋发聩的深刻解剖和否定,并以辛亥革命后“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内骨依旧”的血的教训,警告人们认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部复杂性与艰巨性;是鲁迅兼用自己的杂文和小说,鞭辟入里地解剖了在长期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迫害和毒害下形成的“国民劣根性”,让人们从自身精神重建内省到“沙聚之邦,由是转达为人国”的启蒙自新之途;又是鲁迅,率先透过笼罩在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论争上的迷云,将中国现代文化重建的核心拨正到理应作为文化主体的中国“人”身上,以深重的忧患理性和民族情感提出了“首立在人”的人本文化观,指明了由立“人”到立“国”的革新自强之路;是鲁迅最早从“旧垒”走向开放的前沿,“睁了眼看”世界,在万马齐喑的上一个世纪之交,明确倡导“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改革开放原则;又是鲁迅,早在中国因被迫开放而面临社会和文化重建双重变革的关键时刻,真正以民族理性的眼光审视西方文化,既看穿西方列强“攻弱小以逞欲”的文化霸权主义用心,又敢于正视中国本土文化的危机,敢于抹去笼罩在“中华文化中心主义”之上的“至高、至上、至美”的灵光,击破民族自大的幻梦;既能指出西方强大“多缘科学之进步”而“根柢在人”,又发现了“欧美之强”的“文化偏至”,从而超前提醒急欲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避开“物质至上”和“科技至上”的歧途,呼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重建的并举,倡导“汉唐气魄”和“拿来主义”。

     《文化偏至论》其中蕴含的思想深度,即便是今天我们看来,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分量。我个人认为,尽管那些加在鲁迅先生头上的帽子未必合适,但是,就思想家这一顶而言,鲁迅或许是当之无愧的。

         1908年,二十八岁的鲁迅参加了反清的秘密团体“光复会”。风雨飘摇,散发着垂死味道的满清政府,早已经千疮百孔,四面楚歌了。而接受着新学,新思维的鲁迅,必然会站在垂死的满清的对面。

         19098月鲁迅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回到国内。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一年之后,他辞去教职,回到了故乡绍兴,任绍兴府中学堂生物学教员及监学。这期间鲁迅完成了《古小说钩沉》。

    回到家乡的鲁迅,依然和发妻保持着距离,他宁可住在学校,即使是回到家中他也从来不和朱安说话,从来不进朱安的房间,这种冷漠在我看来是很缺乏人情的。

         1911年,鲁迅的胞弟周作人携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回到国内。有关鲁迅和胞弟周作人之间的交恶,以及和弟媳羽太信子之间的种种传闻,版本太多,很多说法在我看来是缺乏可信度的,按照鲁迅的思想性格而言,那些近乎于八卦一样的传闻,是靠不住的。

    但是,鲁迅也是人,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所以,什么样的真相才是真相,恐怕不是我们从仅存的史料之中就可以完全洞悉的。


         1911
年夏季鲁迅辞去了家乡学堂的职务。就在这一年,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运动之一,辛亥革命爆发。风雨飘摇的满清政府终于轰然倒下。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二月期间,鲁迅接受了绍兴府军政委任,出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鲁迅支持的青年文学进步团体“越社”创办的《越铎日报》,鲁迅作为这份报纸的“名誉总编辑”。这一年,他的短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出版。

     这时候的鲁迅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他更波澜壮阔的人生大幕才刚刚拉开。



2010
130日星期六

闲散之人--“败”家讲堂:遑论鲁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1-30 14:02 |只看该作者
一字不漏的拜读完毕。
等楼主完成此传,马花花当收藏此系列。
对于朱安,不同意文中说先生太无情之词,毕竟,对那样一位形如槁木,无文化无思想甚至无激情的已经成为封建社会祭品的未老先衰之妇人,先生因为厌继而弃之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30 18:36 |只看该作者
一字不漏的拜读完毕。
等楼主完成此传,马花花当收藏此系列。
对于朱安,不同意文中说先生太无情之词,毕竟,对那样一位形如槁木,无文化无思想甚至无激情的已经成为封建社会祭品的未老先衰之妇人,先生因为厌继而 ...
马樱花 发表于 2010-1-30 14:02


收藏这个:闲散之人--“败”家讲堂:遑论鲁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30 18:39 |只看该作者
如此沉静、细致入微地研究鲁迅,真是太了不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