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毛泽东对敌后“游击队(战)”,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之所以如此,与蒋介石个人对“敌后游击战”的理解有很大关系。在蒋看来,“游击战”也是“正规战”的一种,为取得对敌效果,并维持军纪,必须以正规部队担任。1938年初,蒋曾告诫第一战区与第五战区的高级将领们: “现在社会一般人士,认为游击队与别动队没有分别,这是极大的错误。所谓游击战,实在是正规战之一种,一定要正式的部队,尤其要是纪律好、精神好、战斗力强的正规部队才能够担任。决不是临时集合民、枪编成队伍,就可称为游击队,就能够胜任游击战。这种临时集合的队伍,只能叫别动队。别动队是由地方政府或当地机关团体集合本地的武装民众,聘请军官训练、统带,来担任一种别动的任务,如扰乱敌人后方,破坏敌人交通和兵站、仓库等。现在各地所称为游击队的,可以说是担任这种别动任务的别动队。这两种部队的分别,我今天在此再加以明白的规定,就是:凡由地方政府机关和当地人士集合本地武装民众编成队伍来发动自卫的力量,遂行一种别动任务的,叫做别动队。凡正式建制部队,纪律森严,运动轻捷,富有攻击精神,而由正式指挥官统率,奉令担任游击战斗的,叫做游击队。但是要知道,游击战亦就是正规战。”④
蒋如此强调游击队的正规性,与国民政府高层当日对敌后非正规游击部队的纪律观感甚差,有很大关系。如徐永昌曾在日记中写到:“伤兵(轻伤及伤愈者)、交通(不善运用及扣车扣船)、游击队(未游击敌人先害及人民)为今之三害。”⑤反观延安,抗战初期毛泽东为八路军制定的“敌后游击战”方针,与蒋对“游击战”的理解截然不同。毛泽东曾致信彭德怀,强调:
“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剧,在这种拿手剧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则不能并举,然而,只能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豪(毫)无结果之可言的。”⑥
蒋介石强调敌后游击队必须是“正式建制部队”;毛泽东则强调,八路军“游击战”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分散兵力”,“分散做群众工作”。这种理念上的区别,所造成的结果正是:国军敌后游击队中,长期以“正规军”为主体;相反,截至1945年7月,新四军主力部队不过21.5万,地方武装和民兵,则已高达105.7万。⑦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