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尘散仙 于 2014-12-30 21:19 编辑
我这位老师不正规,从没有学过一堂写作课,也没拜过一个老师,所以呢,斗胆开这堂课,是种近乎狂妄的尝试。因此不敢招收学员,只是和远古有个约会,希望远古不嫌弃我水平底。另外一些对小小说有兴趣的写手,也表示欢迎交流。所授课程,大白话是我的理解,专业点的术语是网上资料,特此说明。所举个人例子,都是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过的作品,不算佳作,也不算糟粕。
顾名思义,小小说是以“小”见长,小中见大,千字左右便可反映出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概括,换句大白话说,千万别罗嗦,别把针头线脑一点一滴全介绍个遍,别让读者看着烦。一篇好的小小说,作者每一个字都不会轻易用,真正做到了惜字如金。
第一周授课内容:开头。
因为字数所限,小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开篇的悬念设计。现在就谈小小说开篇的几种设计方法。
一、直接叙述法 小小说属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人物和事物的记叙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在开篇直接叙述某人、某物或某事,让读者想知道这人怎么了,这事的结果怎么样,达到设计悬念的目的。
举例说明,我的小小说《玩一把心跳》:
挣的钱不多,欠的债不少;办得年货不多,要帐的不少。吴友仁念叨着爬上了楼顶,这几天叫几个供应商追的,寝食难安,手机不敢开,家不敢回,整天就像过街老鼠似的,东躲西藏的。 寥寥几笔,82字就把事情交待清楚了。一、这个人是做生意的;二、他想跳楼;三、他是因为被人追债跳楼的。大家看看,用了几十个字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吴友仁做什么生意的,年纪多大,家庭如何,长成啥样,完全与主题无关,有的可以在以后的事情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交待出来,有的可以忽略不计。 失败写法:先写吴友仁多大年纪,再写他从前干啥的,后来结婚了怎么样了,再后来又做了什么,因为什么赔的钱,因为什么想不开,所以才爬上了楼顶。
二、人物介绍法 在小小说开头介绍本文的主要人物的特征。如外貌、职业、性格或者特殊的生活方式。这样既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人物又能让读者思考这样的人身上到底要发生什么故事,从而达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目的。
举例:我的小小说《带头人》
茂元乡今年最大的新闻,就是要盖殡仪馆了。这附近几个乡镇,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殡葬改革,一律实行火葬。但茂元乡却迟迟不行,理由是道路崎岖遥远,往火葬场拉人不方便。其实大家心里明白,茂元乡之所以拖着不推行火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老乡长,这老头虽然早从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可是在乡里说话还有力度。他平时最反对的就是火葬政策,说什么人活一世,生有安家处,死有葬身地,再怎么也不能弄得尸骨无全呀!
和他唱反调的是学校退休的赵老师,虽然同样是个老头,但赵老师可豁达得多了,人死如灯灭,烧不烧的,不都那回事嘛,我看火葬好,省得以后坟茔多了,还占耕地呢。
通过鲜明的对比,用272字就把两个倔老头的性格写出来了,两个人唱着反调,这后面能没好戏看吗?
三、环境渲染法
小说需要典型的环境。小小说的环境更是要典型具体。在开头描写故事发生时十分典型的环境,既能在环境描写中展示作者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制造让读者急于想知道在如此环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的悬念。
举例:我的小小说《画家与小山村》
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四五亩薄田劣土,二三间低矮草屋,小黄村的村民们几代人就守着这样贫困潦倒的生活。修路的不来,有线电视台不来,电话线也不通,唯一现代化的就算电灯了,还是市政府几度协调,供电局才勉强给接上了。
用103字写出了一个相当偏僻,非常贫穷的小山村,再想想,这样的小山村和画家有什么关系?读者自然会有兴趣知道。
这三种方法,是小小说常用的开头。大家不必硬套概念,也无所谓要求自己,必须以哪种开头为佳。大家只要记得,不要罗嗦,简洁为上,但还要把事情说清楚,不致于丢三落四,过分粗糙。
第四种方法:词语解析法 把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放在开头并对它进行具体而详尽的解析。这样能给读者一个悬念,围绕着这个词语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从而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
举例:我的小说《1992》:
1992年的吴镇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鸡还是天刚亮就打鸣,猪还是吃饱了就睡,大人还是七点半上班,孩子还是下午五点半放学。 一切的一切,都和往年一样――真的一样吗? 这一年夏天,我所在的吴镇税务所迎来了一位特殊人物。说他特殊,不是因为他比西瓜还大的脑袋,也不是他比酸菜缸还粗的腰身,而是他身后带着一长串的头衔:省劳动模范,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市税务系统业务比赛第一名,市局稽查科科长……但当他来到我们所时,这些闪闪发光的荣誉谁也不敢提了,因为他是发配下来的。
这个开头,让大家知道了,1992年本来是平平无奇的,但是话锋一转,环境从小镇上直接过渡到一个具体单位来,人物也直接从芸芸众生中跳跃出来,特殊人物,特殊情况,那么下文定然有特殊事件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