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4-12-13 14:35 编辑
今天有个新闻是这样的:12月12日上午,100位生前好友及单位同事亲人在郑州市殡仪馆为她送行。12月10日晚,郑州电视台三套主持人邱园园因病过世。今年年初时她被诊断罹患癌症,当时,邱园园已有身孕。为了宝宝健康,她放弃化疗。最终陪着宝宝刚过完百日宴,离开人世。
这大概就是一个人无法避免的选择概叹了,为了孩子。
人活着不可避免会有各种选择,比如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那个焦躁人问母亲救哪个,你让母亲如何回答呢。锥心之痛痛不欲生。就像一个千年之问:你母亲和老婆同时落水了,你先救哪个?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答案,只是给你的选择涂抹点痛苦。这类问题的残酷还在于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你即使有充足的时间考虑也无法做出选择。18年前,我的两个宝宝降生时候,我的心就要碎了。老婆妊娠中毒,血压高到不可想象又无法完全控制,而先生的儿子胎位是立位,脚会先出来。当时医生一再追问我保大人保小孩。我后来跟朋友们说,哥们儿,你们会如何回答?几个哥们说这太难了。我签了字是保大人,但结果是母子母女平安。妇科主任的技术精湛,上帝之光普照,我却一直为我当初的选择感到羞愧。尽管那是我没法选择的,但心里有了烙印。
经常看美国电影的人会知道,早期的美国警匪片总有这么一句: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说的话会成为庭审证据。后来这句话被港片大量演绎,这是个犯罪证据来源合法性问题,但同时也是个选择问题。若这个公民权利是法律赋予的,那么小品《不差钱》里那句“有还是没有啊”令人发笑但同时迷茫于选择的不确定感给人感叹。世事吊诡,赵本山的低俗小品横行二十年春晚舞台没有人反感,这两年突然有人出来反感了。我想说的是当初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赵本山,为什么如今才想起来他竟然如此低俗呢。若仅仅是审美疲劳,那么没必要批驳,不看就是了。似乎必须踏上一万只脚,似乎从文艺座谈会名单里找点神秘,似乎从王立军和赵本山的合影上发出哦的声音,才能匹配不一般的选择思维。除罢那些从来都不喜欢的,剩下的恐怕都是司马南那样的,从坚决拥护周书记都坚决支持逮捕康师傅,这选择态度太令人兴奋了,活活的要点碧莲好不好?
铁岭是大城市,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王立军,一个赵本山。当初赵本山若是我,会选择王立军做朋友吗?会的。原因是当年的王立军是英模,是英雄,是正义的化身。就像当初高呼林副统帅永远健康的人,谁能说这些吆喝的人包藏祸心,那只能是真诚的选择。当初有两个民国人物的选择也挺有意思,一个是胡宗南机要秘书熊向晖,一个是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熊向晖让中央纵队安然脱险,郭汝瑰让淮海战役大获全胜,功劳都差不多,但待遇就差远了。郭汝瑰到八几年才落实待遇,也算不错的了。还有一个倒霉蛋潘汉年,临死都会后悔那些没法避免的选择吧。就像电影里有人发问,你只用回答是或不是,但那些复杂问题哪是这两个简单选择能说清楚的呢。
有时候的写作选择是很诡异的,比如林昭的素材。冯骥才先生以林昭为原型写过一个小说《五分》,篇幅不长却震撼人心。女儿被执行枪决了,她的母亲却要被执法警察收取五分钱子弹费。只是这么简单。当红的作家们多如牛虱,只有冯先生写了这个。这选择挺另类的,无法不多看一眼。
当我们听到看到或亲身感触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有各种情绪流淌,这太正常了。有一个段子说,某个屠夫拎着牛刀给一只鸡割喉前让鸡选择:说,想让红烧还是清炖?你若是那只鸡,该如何选择呢?我若是那只鸡,我会说做汤吧,就像于丹做出的那种汤,鲜美可口。诸神喝了,心肝不会腐烂,挺好。 |
-
6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