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山节
文/ 马成云
尽管进入寻甸生活的年代并不长,无可否认,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久远的历史,一直传递着古老的跫音,中华文明的崛起是因为东、西、南三个方位的族群争夺中原沃土而引发的。战争的胜负决定了霸主和逃亡者的命运。西部集团的黄帝是传说中的霸主,他与东部集团的炎帝联手,打败了南方地区以蚩尤为首的三苗集团。迫于生计,蚩尤的后裔越过黄河,跨过长江,不断地向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迁徙,再迁徙。
似乎从那时起,“迁徙”就成了这个民族的宿命。在迁徙中,苗族人学会了打猎,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放弃,学会了选择。只不过他们的选择往往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总是选择山区、半山区生活于野兽出没的地方。生活,让他们变得步履维艰的同时,也让他们练就了顽强的生存意志。
塘子团结村野猪塘的张新民,随父辈从楚雄武定环州迁入寻甸柯渡大川峰,再迁至先锋龙潭箐,迁至功山马嘎、大麦地,又迁往河口鲁冲,最后迁回野猪塘。人生几何,经得起这般奔波?张新民八十年的生命历程,浓缩了一个民族的曲折与艰辛,如此频繁的迁徙,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个有着叙事长诗的民族在奔波中失去了太多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让一种古老的文字变成了传说,现在实际运用于生活中的苗文则是由外国教会传入苗区的,并非苗族自己的古文字。尽管如此,属于滇东北次方言区的寻甸苗族,掌握新苗文的人也不算多。
文化在走向消亡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异常沉重的。曾经,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人小孩都会演奏的芦笙、口弦、笛子、木叶等传统乐器,也正面临着渐渐被人遗忘的考验。所幸,根据古歌传唱,苗族至今仍然完好地保留着农历十一月过年和五月五日的“花山节”。
一个经历过太多磨难的民族,非常需要一个节日来慰藉心灵,好在苗族古歌的传说里找到了一个吉祥日子:五月五日。这一天,家园山花正开,山上牛羊遍地,地里粮食丰收,到处欣欣向荣。大家穿着节日盛装,吹着芦笙,载歌载舞。“花山节”,把一个民族的兴奋定格成永恒。
寻甸苗族的花山节异常热闹,在七星的草子地、窝子田、必寨等村落,每年这一天到来都会举办一个盛大庆祝活动,嵩明、马龙、东川、禄劝,楚雄、昭通、曲靖,贵州威宁等地苗族同胞,换上节日盛装,排练好精彩节目,远道而来,尽情欢乐。既展示才艺,又展示服装,更展示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越来越多的情况是,其他兄弟民族也不放过这样的机会赶来捧场。小摊小贩更不放过商机,各类小商品,各种风味小吃,琳琅满目。悠扬悦耳的吆喝是最原生态的歌唱,一个民族的精神需要弘扬,一个民族的悲情需要释放,我想,没有什么方式比这样的表达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