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我们老家叫五月当五儿,这天全国人民都吃粽子,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老先生。我们老家不吃粽子,而是吃艾粮饽饽。
粽子是用芦苇叶子包糯米做成的,为了丰富粽子的口味,糯米里有加红枣的,有加葡萄干的,还有加肉末的,但不管什么口味的粽子,做法都比较简单,就是用芦苇叶包住糯米,做成三棱尖形,煮熟了剥掉苇叶,蘸着糖吃。我小时候自家包粽子的很少,吃粽子都是到集市上去买。在集市上吃粽子都是蘸着糖稀吃。我们村有个傻小子,拿着他奶奶给他的五毛钱去赶集,看到有卖剥了皮的粽子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就花钱买了几个,卖粽子的让他蘸着糖稀在当场吃了,粽子的香甜粘糯一直铭记在心里。到了下一个集日,他又拿着钱去买粽子,但集上只有包着苇叶的粽子,没有剥好的粽子了,这可把他愁坏了,他买了好几个,带着皮咬了一口,没咬出内容来,就拎着粽子去找他奶奶,还哭哭啼啼的跟奶奶说:“上集我吃的是三棱尖蘸糖稀,这集去了就长了皮!”
艾粮饽饽也是用糯米做的。一到五月当五儿,农妇们把糯米砸成面,用泡香艾叶的水把糯米面和成面团,做成窝头,放到笼屉里蒸熟后,用炒熟的黄豆面或花生面当薄面,在面板上擀成薄饼,撒上红糖,叠成三角,吃到嘴里又香又甜又软糯。艾粮饽饽集市上没有卖的,全是自家做的。我小时候家里没有糯米,我妈都是用粘高粱米面做,虽然没有糯米面的好吃,但我也没有吃够过。我妈怕我吃得多,就说最多吃两个,吃多了会“抱住”。她说的“抱住”就是肠子被粘米面粘住,拉不出屎来憋死。她还说吃了粘的不许哭,一哭就“抱住”,因此,弟弟妹妹只要吃了艾粮饽饽,不管受多大委屈,都不敢哭。
艾粮饽饽还是孩子过百岁的礼品,条件好的人家生了孩子,过百岁的时候,都要给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送艾粮饽饽,其中的含义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但直到如今还有人在送。
进了城以后,我就很少吃到艾粮饽饽了,每到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起艾粮饽饽,那种艾叶的清香,那种炒豆面的喷香,那种糯米面的粘软,那种红糖的甜美,让我禁不住的咽唾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