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蔷薇盛开相识于知己网,那时她叫泪比桃花,所以老知己网友们还是习惯于叫她桃花。
桃花的亲情文字系列,我几乎都认真地看过,有些是不止一遍地看,在知己网也写过评论。在这里之所以不使用“文章”这个字眼,是因为我确信,她不是茶余饭后写几篇抒情散文,而是,借助文字化解着人生中始终萦绕于内心深处的悲情与挚爱,纠结和反省,孜孜苦求心灵与生活的和解.
其实,她早就做到了,否则,没有写出这样文字的底气。这样的书写,超乎文学。
所以看到版主马丫对有些网友从文学技巧、文章营构的角度、以鉴赏家的眼光评头论足时,所表现出的不屑和愠怒,深深理解。我甚至认为桃花不必回帖做文章层面的交流。理解,是个奢侈、高贵的字眼,不是能轻易求得的。
我也仔细看了所有的跟帖和评论,我以为,某些朋友的确没用心读,或者没读进心里,没有产生情感的波澜和心灵的颤动。
文章技巧层面的探讨,贬损了这篇文字品质上的高贵。什么“刻画”、“塑造”、“主题”“典型”.....你们真的把文学看得那么高高在上吗?
当文学没有了对人性的追问,心灵的逼视,而苦心孤诣于技巧的圆熟,文学,就是谎言的艺术,是包藏着肮脏虱子的华丽旗袍。
我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包括专业作家在内的所有人,直面人生、直视心灵,有几个人能做到?恐怕是卖字为生者居多吧。
不想就桃花的亲情系列文字,做画蛇添足的解读了。她的亲情文字系列,自成一格,品质高贵。读这样的文字,令人动容唏嘘,掩卷沉思却又无以言表,唯有沉默。她无需谁来点评,她高于文学。
在这些文字中,桃花没有借用技巧刻意塑造什么人物形象,只有心灵的诉说.但我们深深滴记住了那个收养了父亲的善良的爷爷、那个刻毒又令人同情的小奶奶、有着一副好嗓子却命运悲苦的叫“英英”的女子——母亲、爱如亲生的继母、那个邋遢又可气可笑可爱的公公,还有她家的黑脸、淘气的“小土匪”儿子......
借用文字,桃花写出了一组她的挚爱亲人,有悲怆、伤感,更有知足与感恩。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