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2-27 16:16 编辑
洒脱的孔老夫子
文/天涯
很久以来,就对被公认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圣人孔老夫子怀有极其深切的敬意。进而也对与圣人相关的经典,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推崇备至,它的部分章节也可以说是铭记在心。但是它的全文,感觉只有焚香沐浴,净几明案之后细细读来方可。而且一定要有一个很充分的心理准备。总是感觉尚未准备就绪,所以也就总是没有认真学习仔细品读的荣幸。
当我从一本有关老夫子和《论语》的著述中,了解到我心目中一个极其崇高的形象原来也可以如此亲切的时候,竟然有了很急切的感觉,也许不久后的日子里,<论语>也可以和我朝夕相伴了。有人说,阅读大师,读懂读不懂都有收获。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和我的印象略有不同,老夫子其实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薄,对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所谓“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十年寒窗苦读,多为有朝一日成器,有稳定的职业。很忌讳说一个人不成器,没出息的意思。老夫子很坦然:“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听到有人讥讽他博学而无专长,他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对于读书,老夫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而不赞成为读书而读书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他强调,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名声和遭遇。甚至鄙夷沽名钓誉的庸俗之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君子不器”不仅是老夫子的治学观的一个部分,而且还是他的人生观的一个部分。一次,他和学生聊天。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军事家,经济家,外交家,其中三人如是说。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约若干大小朋友河中游泳,林下乘凉,载歌归来。孔子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得一样。”这一叹,活泼地叹出了圣人未染的的性灵。人生在世,为什么一定要成什么器,做什么家呢,获得悠闲自在,胜似一切。呵呵,圣人尚且有此雅思,我们何苦想不开呢?
老夫子是如此看“器”,那又是如何看“仁”呢?重人伦但又不把“仁”当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但他并不主张愚忠和滥恕,区别对待“邦无道”和“邦有道”,甚至夸奖有人可以做到类似于“难得糊涂”。有人问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用什么来报德呢?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老夫子通情达理,有常识,知分寸,不偏执。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老夫子并不以为然,说再思就可以了,遇事不必过分的谨慎。
有着洒脱的另一面的孔老夫子来到这里,真正的走到我们的面前来,实在感觉很亲切。国学也可以不那么深奥了。也可以自如的走到我们的生活里,走到我们的心里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