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转:流亡的故城
查看: 277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流亡的故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2-30 11: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残心 于 2013-12-30 15:50 编辑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胡涛


       凤凰网文化讯 20年前,天才诗人顾城与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去世,20年后,一众好友和诗人再次追忆顾城,场面格外令人唏嘘。由凤凰网文化频道出品,国内首部纪念诗人顾城的纪录片《流亡的故城》于2013年12月29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举行放映分享会。顾城谢烨李英的好友与顾城最后岁月的见证者文昕、著名诗歌和文学评论家,《今天》的早期成员之一唐晓渡、著名诗人西川、作家,当代文学评论家梁鸿、著名诗歌评论家,理论家吴思敬、《今天》的早期成员之一作家徐晓、《顾城海外遗集》主编荣挺进等到场,与180余位观众一同观看了纪录片,并参与了题为“20年后再谈顾城”的讨论环节。顾城好友唐晓渡现场朗诵了顾城诗歌《转入静物》。

       《流亡的故城》历经凤凰网文化频道近半年的筹划、考证、拍摄、制作,是目前国内首部有关顾城的纪录片,全长60分钟,成片于2013年12月30日在凤凰网正式上线播出。

       《流亡的故城》全片以顾城晚期最重要的组诗《鬼进城》和《城》结构,从以人的视角看鬼的世界。再经历时代背景、诗歌兴盛、转折、高潮、死亡及复活,回归到以鬼的视角看人的世界《城》。纪录片旨在以期对诗歌文字,这种最不容易注入资本的艺术,做影像表达形式的探索。此外,影片旁白全部选用顾城的诗作、散文及小说,并引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试图再现顾城的诗坛、爱情、死亡和精神。现场嘉宾和观众纷纷对这种探索式试验表达了浓厚的兴趣。顾城生前好友文昕表示,纪录片仿佛将自己带回了那个年代,唐晓渡则自称被片子激起了进一步思考,看完片子的复活段落“有点难受”,“想象如果顾城没死,他将与现世格格不入”。

       20年后再谈顾城,几位嘉宾角度各不相同,好友文昕仍然相信顾城谢烨是一对快乐的夫妻,西川称顾城后期诗歌鬼气重,自己经历了从不喜欢到尊敬的转变,学者梁鸿则认为顾城杀妻的行为不应当被简单地视为伦理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学术课题。当天到场的观众中,既有顾城诗歌的爱好者,也有研究顾城的国际友人,在观众提问环节与嘉宾热情互动。

       文昕:世人都说顾城是杀人犯我要做他的辩护律师

       顾城生前好友文昕来到放映分享会,身患重病的她表示,看过《流亡的顾城》后,非常感动于20年后依然有媒体机构记得并以这样的方式纪念顾城。“这种悲剧,无论20年经历了怎么样的非议,我仍然给他们看成一对快乐的夫妻。希望所有人用平静的心看待,他们穿越了生死的命运,可以对爱重新下一个定义。我现在依然坚信这点:顾城最欣赏谢烨,最懂顾城的也是谢烨。我很喜欢影片的结局,最后顾城脸上贴着一张面具,这可能就是他走过的命运。”

       在此前接受凤凰网文化采访时,文昕对于“顾城杀人犯”的说法提出了新的见解。她说,“当人们都说顾城是杀人犯的时候我就没有办法评价了,我想替顾城做一次辩护律师。顾城是那么美好的诗人,他自己又是非常地痛恨作为人性的很多的残暴类,他有一句话就是说男性在成熟之后就会具备一种暴力的倾向,这是他最痛恨的东西,可是他又恰恰走到自己最痛恨那个事情的里面去。”

       “中国是一个恩仇观念或者是自私观念很重一个国度,把人们最美好的东西一瞬之间全部都变成了彼此的仇恨。20年之后我再反思这个事件,我依然觉得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自己的美好,他们每一颗心灵里面都渴望爱,可是恰恰到了最后的时候拔刀相向,没有一份完整的对生命的交代,我觉得这是人真的应该反思的地方。当然,20年前,即使顾城和谢烨死亡的时候也是作为夫妻,我相信,20年后,他们在天上也早已和解及释然,依然作为彼此最好的玩伴。”

       唐晓渡:顾城如果没死他将与现世格格不入

       活动开场,唐晓渡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了顾城诗作《转入静物》,他解释说,首先很喜欢“转入静物”这四个字,而顾城现在已经成为了“静物”,一个被我们想象的“静物”。

       谈到观影感受,唐晓渡认为《流亡的故城》影片既亲切又陌生又怪异。“现在大家理解的顾城还是84年以前的顾城。而这部片子主要讲的流亡的顾城。影片最后的《鬼进城》指向的是自己的内心。我在想,如果他没死,在这种急剧变化的时代,他将如何格格不入。他的逃跑和撤退是必然的。我不能想象他如果活着,将如何生活和工作。天才的短命甚至横死都有自身内在的逻辑。这部片子激起了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让我有点难受。”

       徐晓:顾城所描绘的童话已变成一片废墟

       徐晓在影片结束之后,回忆自己最后一次见到顾城的情景。她说,1985年顾城在北大演讲,“眼睛不看任何人,直视前方,好像目中无人一如往常的梦幻的表情。”徐晓评价顾城和《今天杂志》对中国的意义,在于一代一代传承精神和力量,“像仪式一样”。

       关于顾城的悲剧,徐晓认为,诗人注定是边缘的群体,顾城最后发生这个悲剧,可能是他没有精神力量去面对这种边缘性。他所描绘的童话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而通过影片反思这一代人所走过的道路依然是值得的。

       西川:顾城鬼气和疏离感很重不住他

       著名诗人西川对顾城则是经历了从不喜欢到尊重的转变,“在朦胧诗那一代人中,顾城是我唯一不认识的,并没有私交。坦率的讲,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顾城,觉得他早期的诗歌太甜了。但是后来对他的认识有一个转变,而我对他转变的过程也是我今天过来的原因”。

       “我个人很喜欢他后期作品。感觉是写给同行的。鬼气很重。他是不与人交流的。过去评价诗歌的标准在顾城诗歌里失效了,他的诗既不复杂也不简单。我感觉我'抓不住'顾城的诗歌。古代诗歌中,李贺也有这种鬼气。”

       有现场观众请西川评价当代诗歌现状,西川认为,当今社会对诗人的期待是,他除了是个诗人,还要是个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分子,“很多人的失望表现在:认为诗歌不能反映社会了。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社会,无论发出什么声音,哪怕是激烈的声音,也很快被淹没。在今天这个社会,任何一种批判都开始变得很复杂。尤其是诗人的抒情性的批判被时政性的批判所覆盖。当今诗人除了是个诗人,还要是个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分子等等。同时具备口号性和简单性。如果不具备,那你的声音很难被接受。”

       梁鸿:顾城是一个学术问题必须面对他的不完美

       学者梁鸿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无法绕开顾城。“谈到顾城,总有一个伦理困境,甚至是一个学术困境。大学总容易对顾城生平进行戏剧化讲解。这大学本身的问题。而都没有进行关于诗人和人的关系的反思。反思80年代语境本身,是否海停留在过于感性的状态。关于80年代思想内部我们迄今无法解决的症状。”

       “我们谈论顾城,总是面临伦理的困境。作为活着的人,必须要面对顾城悲剧的事实,顾城一定不是完美的,也无需回避。而面对这种不完美,才是对一个人的尊重。仅仅停留在感性,那一定不够深刻。顾城的问题不仅是一个伦理问题,更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应该把顾城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历史人物,在学术上把顾城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吴思敬:顾城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曾写下第一篇关于顾城的评论《他寻找纯净的心灵美》的学者吴思敬在影片结束之后,跟观众一起回忆了得知顾城去世的时刻:1993年10月9日,他在西郊招待所开会,传来了顾城去世的消息。向顾工打电话核实之后第一时间做了怀念专辑。几天之后他又去广播电台做了互动,社会上对顾城杀妻有了很大争论。

       吴思敬认为,当时表示的年轻人已经步入中老年,但是顾城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首先是怀念天才诗人。因为五四之后没有和顾城一样的诗人,并且他也是很难模仿的。

       《流亡的故城》基本信息:

       《流亡的故城》历经凤凰网文化频道近半年的筹划、考证、拍摄、制作,是目前国内首部有关顾城的纪录片,全长60分钟,成片于2013年12月30日在凤凰网正式上线播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993年,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与妻子谢烨以极端惨烈的方式告别了世界。20年来,有关顾城的争议、传言、评价、猜测从未休止,却多集中在对他所谓谋杀动机和人格缺陷的论断之上,鲜有人真正从时代高度与多棱镜面解读顾城之殇。

       《流亡的故城》旨在顾城逝世20周年之际,以影像纪录的方式重新打量这位朦胧诗人的精神世界,梳理他与谢烨、李英两位女性的情感脉络,探究20年前发生在孤岛上的谜样悲剧。纪录片还试图从更宏观的时代层面,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顾城和那“一代人”,追忆一去不返的“80年代青春期”。他们的荣光与离散,以及各自殊途的命运发展,恰是一个国家与时代流变的缩影。流落他方,故城难离,成为顾城终年之前的巨大困境。如诗人杨炼所说,“顾城的悲剧,既是一个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

       《流亡的故城》采访了顾城生前多位好友,包括诗人杨炼、芒克、西川,诗歌理论家谢冕、唐晓渡,小说家友友,摄影家肖全,策展人宋新郁,《顾城海外遗集》主编荣挺进,更是邀请到顾城谢烨生前密友、顾城事件见证人文昕女士,首度公开讲述顾城、谢烨、李英三人感情纠葛、顾城谢烨悲剧始末。

       此外,凤凰网文化特地20年后在顾城祭日10月8日登陆新西兰激流岛探访顾城一石一木自己建造的第二个故乡“小木屋”;探访八十年代曾经举办诗会的地方:紫竹院,玉渊潭,圆明园等,更前往东四十四条,探访了1978年北岛和芒克等人主办的《今天》杂志社老编辑部……

       全片以顾城晚期最重要的组诗《鬼进城》和《城》来结构,从以人的视角看鬼的世界《鬼进城》开始,星期一到星期日再到清明时节,时代背景、诗歌兴盛、转折、高潮、死亡及复活,回归到以鬼的视角看人的世界《城》。以期对诗歌文字,这种最不容易注入资本的艺术,做影像表达形式的探索,用顾城的时代、生平、情爱、哲学,试图在20年后再次解释他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

       旁白全部选用顾城的诗作、散文及小说,同时请到声音相像顾城的演员吕聿来配解说词,希望更准确地解释顾城,或者在众人的讲述和解释之中穿插,语言密集从而忽略语言;由于身份和创作的类同,基本全部选用原苏联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作为配乐;另外,由于顾城生前影像稀少,纪录片引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剧情部分全部源于采访中顾城朋友讲述的事件以及顾城诗作画作中的意向为蓝本拍摄,试图再现顾城的诗坛、爱情、死亡和精神,以此展开一个新世界和还原一种生活。

       大量有关顾城的珍贵影像、手稿、录音也随纪录片首次对外发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12-30 11:55 |只看该作者
以这种形式纪念顾城,于读者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憾也是超越生死和凡俗的感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30 12: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心 于 2013-12-30 12:04 编辑

中国诗坛在“十年浩劫”之后,出现了一个令人炫目且值得永恒的朦胧诗时期,顾城无疑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跌宕的一生,汇集了人性最为极致的各种元素。即使你不去怀念他,但绝不会轻易地忘记他。

“在没有自由的时候/我们获得了精神/在没有精神的年代/起码我们保持了真诚/”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部凤凰网文化版拍摄的《流亡的顾城》绝对值得一看。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30 12:00 |只看该作者
可惜我无法给出链接。{:soso_e11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2-30 12:05 |只看该作者
残心 发表于 2013-12-30 12:00
可惜我无法给出链接。

没事,我们会搜。
只是天才诗人的离去,那种方式,让同类的俗人我等无法理解并怯懦之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30 15:46 |只看该作者
野妞 发表于 2013-12-30 11:55
以这种形式纪念顾城,于读者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憾也是超越生死和凡俗的感动。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2-30 18:23 |只看该作者
跟到风凰网看了几眼。
有益。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2-30 20:18 |只看该作者
野妞 发表于 2013-12-30 18:23
跟到风凰网看了几眼。
有益。

顾城,作为诗人是有良知和个性的,但作为人,他是有缺陷的,而且这种缺陷在他的人格初期就已形成。这是我从这部《流亡的故城》里看到的和理解的,我想这也正是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之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2-30 23:05 |只看该作者
最早被诗歌的力量打动,就是因了顾城、北岛和舒婷那一批人,至今仍然抱持着尊敬。
读过顾城的诗,看过《英子》,从喜欢到迷惑,再至叹息,总觉得其实所谓的天才,都是些未曾长大的孩子。他们怀抱纯真,活在自己的梦幻王国里,循天性而存,毫不在意自己与周遭世界的格格不入,最终导致悲剧仿佛只是必然。
顾城如是,梵高如是,迈克尔.杰克逊亦如是......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2-31 11:44 |只看该作者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3-12-31 00:32
顾城杀死其妻子,海子自杀,与梵高割耳,还有当代某些明星吸毒,这些行为是不是所谓的极端,但是吸毒的明星 ...

难道天才都是疯子?
自闭儿童常有惊人之才艺表现,亦或映证了这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