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泉湖·梦呓 于 2013-4-14 19:57 编辑
【随笔杂谈】父亲的信念
2013-03-02 01:41 星期六
春节从老家回来以后,我一直想写写我的父亲,却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对父亲太熟悉了,他的一纤一维都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反而不知道如何去描摹他的音容笑貌。很多时候,我在想,是什么,让我命途多舛的父亲一生没有低下高昂的头,一直努力前行着。现在,在他知天命的年龄里,他的生命之花,终于绽放出最美丽的笑靥,这,与其说是上天对他坚持的眷顾,倒不如说是他一直奉行的人生信念终于绽开了理想之花。
是的,正是父亲朴素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一生努力前行。
1
父亲是个农民,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
很小的时候,有一句话经常挂在父亲嘴边:人活着,总要认真做点什么才好。长大后我才终于明白,这正是父亲奉行一生的准则。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被邻居们瞧不起,经常被别人欺负。硬气的爷爷节衣缩食,把父亲送进了学校,希望父亲能飞出这贫瘠的山沟,为家里争光。山里孩子懂事早,父亲的学习很用功,成绩十分优秀,期期考试,他的成绩在班上都是遥遥领先。
现在,老屋破旧的土墙上,都还贴着父亲许多发黄的奖状。父亲那时最美的梦,就是象喜欢他的老师一样,做一名光荣的山村教师。
可命运偏偏不垂青父亲,在文革那黑白颠倒的混乱年代里,倔强的爷爷直言无忌,揭了同村一位造反司令的老底,惹恼了他,不知怎的,世代赤贫的爷爷竟莫名其妙的戴上了一顶地主的帽子。爷爷受尽了折磨,正读高二的父亲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成绩优异的他竟因“地主成分,政治反动”而勒令退学。父亲举告无门,不得不在老师同学的惋惜声中回到了山里的家。
美好的梦想破碎了,少年的父亲,不知蒙在被窝里,偷偷流了多少眼泪。
父亲性格和婉,待人谦恭有礼,他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写得一手好字。常有邻人托父亲写写春联,喜联,书信什么的,父亲总是有求必应。认认真真帮人写好,和和气气交给人家,且从不收礼。
渐渐的,四近的红白喜事都请父亲去主持了。父亲的谦恭博学受到了乡邻的一致好评,他们也纷纷为父亲的不幸鸣不平。可在那混淆是非的年月里,善良的人们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在私下里诅咒那个造反司令。
后来,父亲中学的老校长,实在可惜了父亲的才华,顶着受处分的危险,亲自上门请父亲回母校代课。父亲欣喜若狂,一口应承了,高高兴兴随老校长去了学校。
梦想终于变成现实,父亲遂了心愿。从此,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了教学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年考试,他所执教的班级,成绩都名列前茅,父亲也因教绩突出而屡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几年过后,在老校长的极力斡旋下,父亲转为了公办教师。前途一片光明,年轻的父亲越发的勤奋敬业了。
2
但是,这个良好的开端,也很快因父亲的耿介倔强而失去了。
一天晚上,还是那个造反司令,趁着酒兴调戏一个高中女生,教师们平时都被他斗怕了,畏畏缩缩不敢上前。父亲闻讯赶来,推开众人,走上前去,不由分说,给了那造反司令两个耳光,然后把吓坏了的女学生拉过来,顾自走了。
事后,一连几天里,造反司令并没有来找父亲的麻烦,或许是他良心发现了吧!事态本可以过去了,满学校的人都松了口气。
父亲却不,一连几个晚上,他彻夜不眠,写下了一封长长的控告信,列举了造反司令的种种发指行为,上诉了。
信一去便石沉大海,父亲倔强的性格上来了,一封接着一封,可是,都没有回音。同事们都为父亲捏了一把汗,一向关爱父亲的老校长,也无不忧虑的叫父亲要适可而止。父亲默默无言,心里的决定更坚固了。幼稚的父亲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可在那牛鬼横行的岁月里,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父亲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又一个学期开始了,父亲正认真准备着教案,老校长来找他了,坐了半天,吞吞吐吐告诉父亲一个文件决定:父亲被开除工职,理由很简单:目无法纪,诬告领导。
面对老校长的伤心,父亲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收拾好东西,锁好门,交了钥匙,对老校长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在全校同事默然目送下,学生的啜泣声中,再次回到了山里的老家。
父亲的品行的能力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所以在父亲赋闲在地里不到半年,镇办酒厂就聘请父亲去搞销售。
这时,父亲已成了家。他怀揣着破碎了的梦到了酒厂。在这里,父亲充分显示了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凭着他的好人缘,凭着他的马不停蹄的奔走,濒临倒闭的酒厂又显出了虎虎生机。两年过去,父亲因业绩显著被公推为厂长。
文革已经过去,不知何故,那造反司令反而升了官。仿佛他注定要成为父亲的噩梦。一天,县里来人到厂里调查,那人东看看,西瞧瞧,问了父亲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走了。父亲一头雾水,不几天,红头文件下来了,文件要求父亲的酒厂创名牌,还提了许多苛刻的要求,不然,就勒令关闭。可这不足百人的小厂,哪来如此技术和资金呢?
父亲夜不成眠,他明白,是有人刁难他了。为了使已有生气的酒厂不致因他而遭到厄运,为了工友们不致失业。思之再三,父亲递交了辞呈,再次回到了乡下的家。
就在父亲离厂后不久,造反司令的一位远房亲戚当上了厂长。不到半年,酒厂倒闭了,后来,听说连厂房也被买了。弄得民怨沸腾。
3
父亲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那时,我已经有些懂事了,许多个傍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父亲总一个人坐在阶沿上发愣,烟一支接一支抽。每当这时,娘就会喊住胡叫乱跑的我,悄悄在我耳边说:“旭娃,不要淘气,你爸爸心里苦呢!”
可惜那时我太小,不懂母亲的话,也不能分担父亲丝毫的痛苦。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农村的经济越来越活跃。交通便利的地方的农民,首先富了起来。可在咱们那山旮旯,生活依旧是老样子。沉寂了多年的父亲又不安分起来,经过一年多的节衣缩食,他毅然报考了函大,学习电器维修。
在父亲的努力下,贫穷的家境渐渐有了起色。父亲在镇上租了房子,全家搬到了镇上。父亲摆了电器维修店,兼营出售电器,他过硬的技术,热情的服务,低廉的收费,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生意很红火。我每天放学回家,总见母亲忙上忙下的,父亲呢,埋头在电器里,仿佛有干不完的活。
家里富了,我也再未听到过父亲的深深叹息声,也许,他把那些往昔的痛苦记忆,都搁置一边了,毕竟,好日子还长着呢!
可现实偏偏与父亲叫劲,那年冬天,我清清楚楚记得,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冬天。那个晚上,我们全家高高兴兴的去为外爷祝寿。就在这天夜里,小偷乘虚而入,偷走了家里的现金,搬走了值钱的电器,甚至,连父亲的工具也卷走了。
娘呼天抢地大哭起来。父亲没有吭声,一边报了警,一边默默地整理着被小偷弄得凌乱不堪的家。也许,在父亲的眼里。这个打击,相对于前两个打击来说,太小太小了。案子最终不了了之。整个过程,都看不出父亲有太大的悲哀。或许,他对这一切不幸早就看得通达了,是否真如此,父亲从未说,我也不敢问。
平静下来,父亲与母亲商量,举家再次搬回了乡下的老屋。我也极不情愿地回到了农村学校就读。春节过后,父亲随着一群打工仔去了河南一个煤矿。他要搞好这个家,前边两个理想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这个念头,是他最大的心愿了,我想。
不幸却并未因父亲的隐忍不言而离开他身畔。就在河南打工期间,一次,煤矿塌方,父亲被轧断了右腿。
父亲被送回来了,母亲几次哭昏在车站里,父亲却微笑着对一旁哭泣着的我和弟弟说:“没事的,孩子,不要怕,爸爸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是父亲唯一的一次打工经历,养好了伤,父亲再没有出去。梦想接二连三的破碎了,父亲并没有倒下。他知道,这个家离不开他。从此,他一心扑在农业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精心的照料着这个家,照料着我和弟弟。
父亲种了许多经济作物,辛辛苦苦换来钱,供养我和弟弟读书。一年下来,也还有几个剩余。对此,父亲也心满意足了。闲暇时,他还辅导我和弟弟的功课。也许,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和他一样聪明而优秀的儿子身上。
4
一九九一年,我考进了重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山城。这期间,父子俩经常通信。这么多年,父亲依旧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令我的室友们咋舌。父亲那句砥砺他自己的话也时时出现在了信中:“旭东,你长大了,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人总要认真干点事,活着才有意义。”
这句话,已成了我一生奉行的准则。
四年后,懂事的弟弟也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父亲在写给我的信中说:“旭东,你妈在睡梦中都笑醒了呢!”
我知道,握笔的父亲,也一样的欣喜。
几年后,弟弟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很快的,象我一样,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城市的生活是快节奏的,我们兄弟俩都忙,很少回家。但我们总是按时把钱寄回家,以期让操劳半生的父母颐养天年,借此来抵消我们不能常回家看父母的愧疚。父亲呢,还是一样给我们兄弟俩写信,要我们好好工作,不要记挂他们。
周末的闲暇里,我会经常对妻谈起父亲,讲述他坎坷而坚韧的一生。妻说,幸好有我们兄弟俩为他争光,父亲把他没做完的梦,象接力棒一样,交给了两个儿子。如果真是这样,我想,老家的父亲,也许真的心满意足了。
春节前夕,接到父亲的信,要我和弟弟携全家回家过年,口气是从未有过的坚决,还说,有重要的事要向我们宣布。
父命难违,与弟弟通了电话,就急急忙忙的准备着回家的年货。妻从未去过老家,高高兴兴地给父母买了衣物,礼品,一边算计着回家的日子。我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老家那难走的山路,心里就十分犯愁,不知从小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妻,能不能坚持走完那崎岖陡峭的十几里山路。
5
腊月二十八日的早晨,天还没有大亮,长途汽车颠簸了一夜,终于把疲惫不堪的我和妻吐在了故乡的车站。天冷的象要凝固,我正愁着怎样才能回到还远在五十里开外的山里的老家,一边吆喝着东张西望的妻。就听见父亲熟悉的声音远远的传来:“旭东,这边这边,怎么这么久才到。”
循声望去,父亲正扬着手向这边走来,可我却不敢认识眼前的父亲了,这真的是我日夜思念的父亲么?笔挺的西装,漂亮的领带,裎亮的皮鞋,正精神抖擞的大步走过来,再看一边走来的母亲,一样的容光焕发,丝毫没有农村老太婆的委琐。
妻与我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我明白她的意思,这与我平时给她描述的差距太大。我笑笑,我也是一头的雾水!
母亲已热情的叫着妻的名字,接过了她手中的包。一边拉过了妻去。
“爸,你和娘啥时进的城,大冷的天,我不是叫你们不来接么?肯定又在车站冻了一夜。”我埋怨着父亲。
“没有的事,我和你娘也才刚到一会儿,不说了,天太冷,回家再说。”父亲没理会我的话,挥手招了一辆的士,上了车,说了一个我不熟悉的地名。
坐在车上,就着朦胧的晨光,我才发觉,巴城已不再是我印象中的小城了,她变得美丽多了,干净多了,也气派多了。
我正要问父亲家中的近况,车已停了。父亲付了车费,然后与母亲把我和一样懵懂的妻让进了一幢漂亮的楼房,四楼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里。
弟弟已在房中,问他,他和我一样茫然。说是昨夜刚到,一下车就被父亲领进了这套房里,什么也没跟他说,这会儿才刚刚起床呢!
父亲关好门,转身对我们说:“你们兄弟俩也有几年没到过堆了,客厅里歇着,兄弟妯娌好好说说话,我给你娘去厨房弄早饭。”
说完就和娘钻进了厨房。妻和弟媳也要跟去,被母亲连说带推哄了出来。
室内温暖如春,我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客厅,房子装修好不久,房子的主人肯定是个文化人,装修简朴而大方。可是,新房子,他为什么让父亲住呢,我一边打量,一边搜索着我哪一个亲戚有这么富有和慷慨。
早餐很丰盛,爷仨酒过三巡,父亲停下筷子,说:“我知道你们有一肚子的疑惑,这也是我和你娘叫你们回家的原因。算来,你们兄弟有三年没有回老家了,在你们心里,我们还是住在那僻静的山里,一天的放心不下,总担心我和你娘的身体。叫你们回来过这个春节,一来一家人聚聚,二来嘛,解决你们的后顾之忧,在外安心的工作。”
父亲顿了顿,“这套房子是我和你娘夏天里买下的,一个月前才搬进来,看看,怎么样?”父亲一脸的喜气。
我和弟弟都愣了,仿佛在听天方夜谭,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娘在一旁早对妻和弟媳说开了。父亲呢,微微笑着,惬意地喝了一口酒。
从母亲的讲述中,我们才明白了。原来,两年前,父亲到市里一所机电中专应聘,当上了一名专业课教师(这本是他的专长啊!)。他过硬的技术,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学校的一致认可。两年里,他送走了两批学生,反应都很好。他也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同时,他还被学校任命为招生安置办主任。学校考虑他的具体情况,让母亲到学校打扫清洁卫生。因为租房不太方便,年初,父亲便决定买房。
“房子是学校里同事介绍的,买得很好,现在已付了五万多,还欠着两万。不过我和你们爸不会要你们钱的,我们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一月有一千八百多呢,出去开支,能余下一千二三呢。”
母亲笑着给我们盘算,脸上每个皱纹里都漾着笑。
6
我和弟弟许久都没有反应过来,可又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平静下来,我又明白,这一切是那么必然。正是父亲恪守一生的人生信仰,给了他无穷力量和勇气啊!不管经历了多少不幸,我们苦难但执着的父亲,在他知天命的年龄里,达到了他人生事业的顶点。而我们,做为晚辈的我们,仅仅是在唏嘘他的艰难和不幸,却永远不会想到,坚韧的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生的追求。
我和弟弟流着泪给父亲敬酒,为我们有如此坚强不服输的父亲而自豪,而陶醉,而自惭。
那一天,父子三人都喝得烂醉如泥。
现在,我和弟弟都早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父亲母亲,离开了家乡。我的心里没有悲伤,我相信,父亲的经历将激励我更加努力。无论遇到怎样的困苦,我都会微笑面对。我不会让父亲失望,因为他坚韧执着的血液,在我的血管里奔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