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谷山人
前几天,山里的老表叔来我家玩,带来了两只瓢,约定俗成的叫法是舀水的叫水瓢,做别的用途的叫干瓢。还有两只鸭葫芦。这还真是个稀罕物。所谓鸭葫芦是农村的叫法,就是类似张果老喝酒用的那种,瓢是把葫芦从中间锯开,用来舀水,舀米面一类的粮食,那时的农村,是家家必备的物件。
儿子没见过这些东西,对这瓢和鸭葫芦很好奇,问我是做什么用的,老表叔笑着说:这水瓢呢,爷爷年轻时候讨饭用过的,那时,一手端着水瓢,一手提着木棍,走家串户的讨饭吃。这个鸭葫芦呢,等风干了以后,在头上锯开,倒出里面的种子,可以用来装酒喝。刚说完,儿子就用绳子把鸭葫芦栓起来背在了身上找小同伴炫耀去了。
那时候,几乎家家都在墙角边种上几颗葫芦,我们小时候没什么吃的,见到什么都要啃上一口尝鲜,偶尔吃到嫩葫芦的味道不错,就经常偷偷的去偷吃,被二大爷看到以后,就吓唬我们说:看到你二大娘脖子上长的瘤子了没,就是小时候吃嫩葫芦形成的。到长大以后才知道是二大爷忽悠我们的,二大娘的脖子上的大瘤子是属于甲状腺瘤,是缺碘造成的。但是,从那以后,小孩子们倒是没有敢去偷小葫芦吃了。
秋天葫芦成熟了,用手指掐掐葫芦的外皮,掐不动的时候,就要采摘下来,准备做成瓢了。把葫芦用工具固定好,找来村上唯一的木匠,画好线,从中间用细细的钢丝锯锯开,这可是个技术活,要锯的笔直平均,不能歪,不能有裂纹,那样会影响以后瓢的美观和使用效果。
锯开葫芦,还要放到大锅里,加水煮开,煮过后的瓢才会更加坚固耐用。这个时候,小孩子们就被煮葫芦的香气吸引过来了,葫芦里的种子是一种很香的瓜子,用牙咬开,那种美味能让嘴巴香好久。
虽然葫芦结的很多,但是很周正的,大小合适的并不多,还有在煮的过程中裂开的,破损的,所以,每家也就能做六七个瓢。
瓢做好以后,舀水,盛粮食,作用很大,主要的用途还是用来从缸里舀水做饭,有时候,水瓢摔破了,妈妈还要找来针线,将裂口缝上。
也有例外,还记得那年,二大娘的瘤子割掉以后又添了一样新的毛病,下巴老会掉,就是下巴脱臼,往往是刚说着话,或者笑到半截,就没声音了,只见口水泪水哗哗的往下流,让看到的人直乐,后来,村里的赤脚医生出了个主意,用一只合适的干瓢,拴上绳子,兜住下巴,你别说,还挺管用的。后来,就能看到二大娘下巴上就天天带着干瓢在村里走动,有喜欢开玩笑的人还给二大娘起了个外号:老干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