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风 送 暖
——淅川县摄影家协会组织影友为石头村群众拍摄全家福侧记 大年初四上午,阳光明媚、春风送暖。八点十分,八辆小车集合完毕准时从县城出发,淅川摄影家协会的二十余名影友伴随着新年喜庆的脚步,浩浩荡荡地驱车向地处偏远的石头村出发。
石头村位于淅川县盛湾镇;距县城六十公里左右。30分钟后到达丹江河边狮子岗码头,乘坐轮渡过河后,我们接上带我们去石头村的乡干部又走了20多里路,经过姚营村、周湾村、衡营村,穿过东西对峙的高门山、歪倒山,终于来到了石头村。远远望去,土地岭村仿佛一座石头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群山环抱之中。这里的石板房大多是依山势巧妙修建,错落有致,根基用石板铺垫,墙体用石板砌就,屋顶用石板叠压平铺而成,有一种和谐恬静之美。石头村的大名叫土地岭村,占地近5万平方米,石头村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到处都是石头,四处可见石楼门、石院墙、石台阶、石厕所、石桌、石槽、石磨盘、石桥等,就连山地的护堤及道路也全是用石板建造的。更重要的是,全村的房屋都是用石头建造。建筑样式随意自然,单间、多间相互衬托,三合院、四合院交相辉映,堂屋、卧室、厨房、门楼、畜圈、贮藏间等依功能按空间分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村主任杨雪山给我们介绍,土地岭村辖24个村民小组、500余户人家,有1900余人。2000余间石板房,不用一砖一瓦,全是各色的石板堆砌而成。这些房屋近则数十年,远的已历经250余年沧桑,依然发挥着作用,庇护着房主的一代代后人。
据随行的乡、村干部介绍,石头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距今有250多年历史。一碑刻记载,一个名叫胡华启的老人把一家人从武昌大冶县换阴桥山下庄迁到河南北邑兴化寺地方定居(清代时土地岭属兴化寺管辖),利用自己掌握的建房技术开始建造石板房,并在这里繁衍生息下来。石头村最为密集的地方是17组和18组叫胡家台子,以胡、杨、李三姓为大姓。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像其他的村庄一样,石头村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很多,村子里平日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当我们下车背着相机向村里走去的时候,乡亲们都站在村子的制高点上、观望,欢迎!“送温暖·拍全家福”活动是淅川摄影家协会2013年的一条工作要点。
当我们走到一个石头砌的院子门前,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看见我们便大声喊道:“奶奶、奶奶,叔叔阿姨又来给咱们照相了,我还要照像,我还要照像……”只听院子里面传来了奶奶的声音:“好吧,乖孙子,就让叔叔阿姨们给你照吧”。此次临行之前,多数影友都曾经去过石头村。听说了这次的活动后,影友们就找出往日拍的30幅比较满意的作品,加洗,放大,装框后带上准备送给石头村的老乡们。与两个村民小组组长接上头以后,我们找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便让村民们领取照片。乡亲们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激动不已,老人们手捧着照片笑的合不拢嘴;小孩子们抱住自己的照片高兴得又蹦又跳。拿到照片的群众与摄影家们一起拍了合影照。
影友们分成两组,在两个小组长的带领下,挨家挨户为他们拍合影照。为了方便乡亲们,协会的阿东老师特意带着自己的打印机像纸和过塑膜,薇薇新娘婚纱影楼赵总带着过塑机,现场为乡亲们出照片并过塑。老乡们奔走相告,拿着打印出的照片,互相打趣,互相欣赏,褒义之词,溢于言表。摄影师们每拍一家都要记录下名字,了解一下家庭的基本情况。在为胡丰学家拍照时,就剩下近80岁的老母亲和年逾花甲的两口子了,进一步了解得知儿子、儿媳带着孙子都到新疆打工去了,并在那里安了家。他告诉我们,他家的石头房屋已建有180多年历史了,冬暖夏凉,住惯了,感觉非常舒适。土地岭村的山石很是奇特,每块石头都像是一层层石片整齐码放起来似的,又像一本本厚厚的书。随行的乡干部告诉我们,这个村之所以能够建起这么多的石板房,跟这里的地质构造有关,这里的岩石大多是起层的,且较为均匀,比较容易撬起作为建房的材料。乡亲们就地取材,厚的做砖,薄的做瓦,建造自己的房屋,而该村对自然材料的运用,让人惊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更惊诧乡亲们的聪明才智。真实反映了独特地域风情和鲜明的风俗,具有重要的建筑和历史文化价值。
在一个石头房屋前,我们看到很多影友为一位正在缝补衣服的老太太拍照。她满头黑发、腰杆挺直、满脸笑容、精神饱满、少有皱纹,说话口齿清晰,听觉也很灵敏。经过打听得知老人家叫刘翠英,今年86岁,还经常下地干一些农活。 拍完全家福,已是中午12点多了,我们一共为50多户老乡家庭和老人、小孩拍了“全家福’和单人照。乡亲们分了五家招待我们吃饭,我们把随行带方便面、火腿肠、鸡蛋等吃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与乡亲们一块共享午餐。席间,乡干部柴国华告诉我们,土地岭村以前人口比较多,随着逐年外出去新疆打工人员的增加,大部分群众都在新疆安家落户了,但是户口仍然还在河南,当地人称这叫“自然迁徙”。吃过午饭,阿东老师开始为乡亲们打印照片,老乡们也很有序的逐一领取。有的影友爬到村对面的“象鼻子山”上拍摄石头村的全貌,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有的影友随意地在村子走着,感受着那里的蓝天、白云和温暖的阳光,感受着这里平日的静谧,孤寂和安详。因为外出打工的原因,村子里也有少数房门在紧锁着,完好的对联已不再鲜艳,来自于去年、前年或更久远,它们肩负着外出谋生的主人们的厚重愿望,陪伴着院中的荒草和落叶,在四季中坚守着。房屋之间的小路,平整干净,不时地有嬉闹的小孩和追赶的畜禽走过,杂乱但充满生机。最有意思的是乡亲们自己手写的对联,憨态可掬,天真无邪。有的门芯上干脆就是“秦琼”“敬德”,横批是阴阳鱼(太极图) ,姜太公、观世音,佛家道家都来了,绝对安全!朴素,憨厚!典型的中国式信仰。石头村还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在外打工的村民不回来过年,就有村里负责为他们的房屋帖对联。在村里我们就看到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兄弟二人有才干”;下联“山西河南美名传”;横批是“长久盼望”。还有送给一对夫妻的对联“夫妻二人真能干,县城买房十几万”,横批:“天随人愿”,真是可爱的石头村乡亲! 在一个院落里,我们看到了很和谐的一幕:老旧的石头房,洁净的石板院,和煦的阳光,勤快的老人,安逸的小狗,写作业的孩子,闲置的板凳,缓缓流失的时光……唯一的现代元素,是屋角的电视天线。古老与现代高度和谐。
下午4点多钟,拍摄任务圆满结束。在返回的路中村主任杨雪山给我们介绍说,他们这里还有条15000米长的“英雄渠”沿着山势蜿蜒盘转,除了可以为当地群众饮水灌溉,每天还能发电1000千瓦时~3000千瓦时,据说当年林县修红旗渠的时候还是来淅川土地岭学习的......于是,影友纷纷下车,端起相机咔嚓、咔嚓进行拍照。行至土地岭村中心,一座古建筑道观呈现在我们面前。据守观的人介绍,该观的名字叫“通岳观”,一共三进院12间房舍,观内石雕、砖雕、木雕栩栩如生,精巧玲珑,是和“武当山”的道观同一时间建造的。通岳观前一株230年历史的国槐苍劲挺拔,树下一群老人玩着扑克牌,很是悠闲自在。“石头村”、“英雄渠”、“通岳观”这就是土地岭村悠久历史的见证。 石头村的活动结束了,但石头村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石头村是偏远的,但乡亲们的心不贫瘠;他们物质也许匮乏,但精神却是饱满的:老人们慈祥淡定,孩子们快乐向上,就连牲畜们也都悠闲从容……到处一片安乐祥和的场景。村民们说,近几年不时有外地的人来石头村:南阳的,湖北的,山东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物质丰富交通发达的现代,能吸引人不远千里万里,奔波而来的,不单单是那一座座石头建的房子,更是我们淳朴的民风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