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精神”中的“忠诚”与“担当”,彰显湖南人的血性。
1942年,二战亚洲战场,以湖湘子弟为主体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大败日军,解救出7000英军和多名传教士、随军记者等,被誉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而今,抗战名将、113团湖南籍团长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女儿刘伟华等,筹建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并决定将该团202位(多为湖南籍)阵亡将士总灵位迎回祖国。活动组织方称,希望将总灵位送回将士们的家乡湖南,让英魂落叶归根。
第一座纪念碑落成,旨在招魂意在安宁
缅甸中部的轻风,吹拂着新栽的棕榈树和柏树。欢快摇曳的枝叶,仿佛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刘伟民搀扶着94岁的老兵李玉昆,一级一级踏上台阶,来到“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前,然后肃穆而立。
这里是缅甸仁安羌。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第113团,在此地解救出7000英军,成为二战经典战例。
70年后,抗战名将刘放吾的子女刘伟民、刘伟华等,筹建了第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建在战斗最激烈的501高地
1月13日上午10时30分,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仪式开始。
刘伟民首先向113团94岁的老兵李玉昆致意。李玉昆站在台上,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刘伟民说:“这场战役伤亡过百,其中202人战死沙场,家父在世时一直念念不忘……这是中国远征军建立的第一座纪念碑,旨在招魂,意在安宁……”
仁安羌在缅甸中部,是一处开采数百年的油田。这里地处丘陵地带,有平墙河和伊洛瓦底江流过。安宁、平静,已经看不出70年前的战火痕迹。
纪念碑建在当年仁安羌大捷中战事最激烈的501高地,四周都是低矮的丘陵,居民房屋很少。
典礼当天,晴空万里。当客人到达时,两排缅甸学生和百姓列队迎接,乐队奏乐。
致辞之后,多名国共抗战名将的后代敬献花圈。
现居住在江西、唯一一名被邀请到现场的老兵李玉昆爬上上百级台阶之后,站在纪念碑前,嘴角发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