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说到城市地标,我们会想到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沈阳的故宫…
若干年过去了,城市越来越大,高楼越建越多,新地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以至于人们搞不清什么才是一座城市的地标了。
诚然,如果仅以楼的高度来衡量,确定新地标就容易了许多,以高论英雄呗,反正中国已经进入高楼林立的时代,各大城市争着兴建超高大楼,胃口来越大,楼层越来越高。事实上,赶超台北101大厦已是小菜一碟,向世界第一高的迪拜塔发起冲击正在成为一些中国城市的壮志雄心。
动不动就宣称要修建300米以上的高楼,有的楼高甚至超过600米,国人对高楼的顶礼膜拜似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直插云天的高楼确实壮观,还可以满足我们的民族自尊心:瞧瞧,咱们中国人也不差,照样平地起高楼,并且比你国外还高,服不?
心情可以理解,问号却没法拉直:有那个实力和现实需求吗?抑或就为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那些千篇一律的高楼能代表所在城市的特色和风骨么?
没去过40层以上的高楼,不知道那些摩天大楼里是一副什么景象,但我在国内各大城市看到的超级高楼,除了高度吓人,似乎并无多少美感,好像也无法承担起所在城市地标的重任。
走西洋路线,请外国人设计,听说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打造城市地标的不二选择。
当崇洋媚外这个词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渐行渐远时,在城市建筑领域却依然体现明显。
于是我们发现,从南到北,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建筑风格大同小异,有的甚至就是抄袭或翻版,全都是一个模子,全都是一种风格。
也有创新的。一些城市为吸人眼球,玩起了穿衣戴帽的建筑游戏,明明是很普通很没特色的沿街老建筑,政府出钱加个穹顶,添个飞廊,贴个窗花,摇身一变就有了异域风情。
为何会出现这种刻意模仿他国建筑风格的行为?为了旅游?为了政绩?原因不得而知。
决策者们也许没有想过:中国地,中国人,中国人的城市和房子,你再怎么包装,不也也外国皮中国心么?为了谁?取悦谁?叫人费解。
包括那些跟风修建摩天大楼的决策者们,似乎也应该接受和直面这样的质疑:我们的城市真的需要冰冷孤立、毫无特色的超级高楼?
如果需要,恐怕也是为了满足某些决策者的虚荣心,或者为了弥补自信心的不足,企图通过标新立异的方式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不要忘了,建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应当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
不要忘了,现代化不是西洋化,保持和发扬中国特色至关重要。
还是赋予城市地标一些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