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火了!火得一塌糊涂,火得一发不可收拾! 莫言这一把大火,烧得媒体记者成天蹲在高密干起了“考古”勾当,挖莫言的老宅,挖莫言的身世,挖莫言的已往轶事等等,就差挖了莫言家的祖坟,然后经他们添油加醋的一番加工,各种真真假假的流言就充斥了网络报端。当然,也忘不了挖出点绯闻,诸如莫言曾仰慕铁凝,只因已婚未能修成正果之类(《扬子晚报》)。 莫言这一把大火,烧得一些有闲之人一拨一拨地跑到莫言远在僻乡的老宅朝圣,拍照的拍照,拔萝卜的拔萝卜,好像吃了莫言家院子里的萝卜就能沾上仙气,明年也能得个大奖似的,把莫言二哥种的萝卜糟蹋得一片狼藉。 莫言这把大火,也使一些爱出风头的家伙像燎了屁股的猴子,不失时机地上蹿下蹦,有要赠房的,有关心莫言有没有北京户口的,林林总总,都要搭上莫言这班风光无限的快车,博取大家的眼球。 喜欢“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似乎成为国人传统。范进落魄之时,连他的老丈人“胡屠户”都不拿正眼瞧他,家里穷的叮当响,也不见有谁接济。一旦中举,“张乡绅”便颠颠地跑来攀亲,又是送银子,又是送宅院。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老祖宗的描绘,将一些人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普通人折腾,那是个人爱好,自娱自乐,妨不着谁碍不着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一个“卖”字,道明了媒体记者的职业特性,他们的折腾也可以谅解;一些网友跟着起哄:鉴于莫言的成功,建议莫氏家族人士出任新一届党政要员。一把手莫熊,二把手莫奸,外交部长莫软,国防部长莫怕,财政部长莫贪,国税局长莫刮,宣传部长莫吹,交通部长莫堵,教育部长莫愚,文化部长莫黄,新闻部长莫假,发改委主任莫涨,统计局长莫水……。起哄也好,调侃也罢,凑个热闹,无伤大雅。但一些官员也被这把火烧得头昏脑胀,跟着煽风点火,就令人费解。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是对他作品的认可,对他个人才华的肯定,是他个人勤奋努力的结果。他本人和亲属及朋友高兴是在情理之中,不想一些官员的兴头竟出乎常人预料,好像人家娶了媳妇,自己成了新郎一般,先是上纲上线地吹捧,而后一些专家学者哭着嚎着非要把莫言的作品塞进中学教材。说实话,以我个人之见,莫言作品未必适合学生阅读学习,即使选入,也要伤筋动骨地动大手术。再者,专家们千挑万选才找出的那篇靠点谱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已近30年了,如果此篇原本就字字玑珠,文采飞扬,而以前不被选入教材,岂不是教育部那些教育专家学者们有眼无珠?莫言刚一获奖,他们犹如发现了新大陆,如此行为,令人情何以堪! 至于高密的一些地方官员,闹得更是欢实!一拍脑袋立马计划投资6.7亿元,扬言要弘扬红高粱文化。他们这一点倒像极了胡耀邦拍桌子做决断的作风。先是要把莫言文学馆扩建为莫言纪念馆,而后又要投资50多万元修缮莫言家东倒西歪、早已无人居住的旧屋,莫言家人不同意都不行,他们的理由蛮横的可爱,“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看见了吧,形同无赖!再后又是旅游规划等一揽子围绕莫言、红高粱的筹划,更有莫言老家管委会主任范珲放言,不惜每年花费1千万元种植万亩高粱,并信誓旦旦,赔本都要种! 我不知道范珲是不是犯昏,说这话时有没有经过大脑。种植高粱经济效益低下,高密百姓早已没人愿意种植,若强制百姓种植,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你范珲个人能赔得起吗?这1千万若由政府买单,政府的钱又从何而来?纳税人的血汗钱难道任由你们折腾着玩,不值得珍惜?难怪有人说高密市干脆改称“红高粱市”得了!有这钱给莫言贴金,何不用于改善百姓民生,帮助苍生疾病救治,或投资教育,多培养几个可冲击诺贝尔大奖的人?!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莫言不惜被那时的父母官骂为“杂种”,在《红高粱家族》中直言痛恨盘踞在高密东北乡的那些“杂种”,因为曾经的折腾伤了莫言及乡亲们的心!而今,有些人借莫言瞎折腾,莫言未必高兴,说不定又会成为高密其他人笔下的“杂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