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11-24 20:32 编辑
今秋走长城 文/秋枫赋 渐渐变得不爱学习了。书桌上摆着那么多报纸的文艺副刊 ,还有那么多蓬勃热闹的书籍,竟然吸引不住我的眼球。也许是自身那些微的文化底蕴欣赏不了灿漫、深刻的评说与大写意,在深秋时节、在落叶飘零的时刻,我选择脚踏实地地走出去,送秋一程,也活动活动自己——呵呵,今秋走长城,也许更有新意。 不知什么时候,“长城情结” 在我心中沉积。初次登上长城,该是八十年代初的夏季。挥汗如雨地跑上山海关老龙头,第一次品味山海的气势、第一次亲近长城的威仪,那逶迤起伏于崇山峻岭间的神姿令我心灵震撼、激动不已!久久在城墙伫立,情不自禁抚摸每一块城砖,清白相间的墙体上该是写满历史遗迹!一次次抚摸,像是一次次解密;就这样默默地对话着过往的一个又一个朝代,沉浸在一次又一次历史的回眸里……即便是明长城吧,在那样的岁月里,先人们运用怎样的智慧,创造了这东方古国的文明,留给后来者不朽的印记? 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不止一次地登上黄崖关、山海关、八达岭、残长城、慕田峪……最近两年不能释怀的竟是这名不见经传的红叶岭残长城(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伴着季节的召唤,走近僻静的残长城边,秋风回荡的山谷,迎接我的是山菊花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步步向前——半坡的灿漫,半坡的的紫气欣欣然! “虽云异兰蕙,亦自有芬芳”。我知道,这为数不多的几丛山菊绝不是诗仙笔下的温雅“芳菲”,它们是大山的孩子,谈不上弘毅,却为长城添上诗意的一笔——在花的最后一季,坚守长城边,可嘉可赞,亦可称为“耐寒唯有东篱菊”!那片旺紫致意! 这是介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的一段长城,我从西面一路攀上去,想近距离望却长城在山峦间起伏奔腾般 自知错过了赏菊的佳期,却能在长城边遇到山菊花!也许我们都有“长城情结”,不由自主,俯下身去向的雄姿,就必须登上“腾龙台”,那可是海拔750米之上,几百级台阶儿,都是很陡的,拎一只大水杯累得我气喘吁吁,走不多远就大汗淋漓! 弟妹住在朝阳区,却是第一次来这里:“姐,不就是看个红叶吗,我们别再上到最高处也可以吧?”“红叶只是这里的一景,没有长城这大背景衬托就没了长城枫红的震撼力!” 说着,我们坚持前行,山路变得窄而弯曲,连两边的红叶也愈见疏稀:“翻过这段陡坡就是另一番天地!”我鼓励着小妹…… 又走一程,坐在护林员的小石凳上歇息,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在对面休息:“别坐时间太长,会受风的。我们下去,还赶得及为孩子准备午饭!”说着,他们拎起自己的水杯向山下走去。 “七十七、八岁了,不像吧!他们住得不远,隔几天就来一次,只走到回音壁就原道返回。”护林员介绍着。 “七十七、八?”我信心大增——向他们看齐,学不了愚公的挖山不止,就学学这两位老人的坚轫,把自己放逐到大自然,汲取天地精华充盈自己! 说也奇怪,后面将近半小时的山路,我们谁也没再喊着休息。一口气登上观景台看山顶上的风光旖旎! 这里的红叶较之香山、八大处更有一番新意——人少、野旷山高不说,独有雄伟的长城偎依,景致厚重深涵。 五 万多株黄栌经秋霜的彩笔点染,涂抹成西红、紫红、橙红、鹅黄,再衬托上松柏的翠绿,缤纷在数十公里的山坡上……尤其是走在“回音壁”回首北望“赤壁”,那如火的枫红直泄谷底——大自然的魅力! 长城枫红,是不是也在告诫人们“烽火未息”! 登腾龙台西望,蜿蜒起伏的长城像几条巨蟒,游走在群山之巅,一座座烽火台昭示着历史的昨天、今夕;山脚下的青龙桥火车站,中国第一条铁路,以钢铁的“人”字 宣示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志气与智慧——京张铁路的建成书写出中国铁路建筑史上崭新的一笔! 青龙桥火车站不远处,现代化的涵洞、高架桥上,车来人往,穿梭在群山之间…… 长城、人字形铁路、高架桥、涵洞交汇在一起,历史的穿越剧在这里真实演绎,再想想山巅上渺小的自己,该以怎样的情怀吸纳这浩然之气…… 奔波数十公里,深秋时节我又一次站立在这群山峻岭间,为走长城?为赴秋之约?是,也许不全是——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为自己找一个支点,也许这里有我心灵的归依……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