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喜乐年华 于 2010-1-6 23:22 编辑
《2012》在飚收4.558亿创内地票房之新史中徐徐落幕。余味未消,街头巷尾依旧津津乐道。妖有妖的理论,道有道的新说,我呢,则用浅笔略表“小农”的一、二。
一位影迷曾评论为:“他将目光投向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废墟”。大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不止是灾难大师,在好莱坞还以“烧钱”著称。《独立日》、《后天》《哥斯拉》等传世之作,不但剧情经典、内涵丰富,而且场面宏伟、震颤心灵。那摧枯拉朽的烧钱绝对堪比印钞的速度,吊足了苟且、平庸,喝够了白开水人的眼球。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没有那金刚钻,不敢揽那瓷器活”。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不但是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上佳表现,还要有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来运作。别的不说就拿美国宇航局出来辟谣的传闻,我想就是团队营销的一个方案。影片中的"中国元素",着实让国富民强的中国人兴奋了一把,“中国牛逼”、“将来的霸主”等几句是我听到最多的评论,我也曾随飘飘然于陶醉中。可冷静下来一想,“靠,还是入了老美的圈套”,以“小农”我的鉴赏力分析有三点:
一、当仁不让是中国的票房收入。一个生活水平提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十三亿浩瀚之师,在还没有普及到全民出国旅游度假的资力时,影院称得上是绝佳的消遣场所。四十、八十,买个小资的闲情,五十、六十混个民间权威评说,就这点让老美蒯上几瓢足以赚个鉢满碟丰。乐得屁颠屁颠的回去数钱,临别翘起大拇指用着二语子的中国话感慨“中国伟大的不只是长城,还有那勤劳乐观的人民”我靠孙子替你补一句“还有那牛逼的票房”。
二、用神秘的红色中国勾起欧美民众的好奇心和政治偏见也是保障票房的因素之一。傲慢与偏见是欧美一直以来对红色中国的绝对态度,年年举着“人权”大棒、贸易倾销对中国吆五喝六。“不好使”,是中国发出的最强音。联合国数次投出的反对票是强大中国最好的证明。现在不是正在热讨世界秩序是两极还是多极,灾难大师也琢磨了世界受了灭顶之灾,美国都无能为力了还能指望谁?欧洲各国裤头大的地方不说,老美的跟班兄弟来拯救自己多没面子。再想想谁呢?对立的朝鲜不行,温饱尚未解决巨资投造诺亚方舟不现实,伊朗更不行,用穆斯林的真主拯救基督教的主耶稣,不是笑掉大牙吗,主耶稣还混不混了。想来想去还就得是中国,大师一拍板就她了,满足好奇心不讲,再加杂点政治因素吧,什么军费不透明,大力发展非常规武器,近海防卫到远洋巡航,呵,符合条件。好家伙,满世界的“中国威胁论”,要技术有技术,要钱有钱。拉倒吧,诺亚方舟就MADE IN CHINA 了。
三、灾难下的人性,此片有否定社会主义思想之嫌。老美是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对外的爱国口号归口号,实际上是保障个人生命利益的前提下,再去考虑集体利益。这点正好与社会主义中国倡导的思想相驳,我们的思想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保护集体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奉献精神。影片中能够登上方舟的无非是各国政要和经济巨头,理由是保存人种的优良待以后繁衍。唯一的几个平民百姓就是主人公的一家在拼命争取中实现登船的愿望,完全符合美国人的口味。关于中国的场面除了不表述的政要就是镜头下的军人,最后是否登上方舟还是个未知数。几个喇嘛也是为宗教留根之嫌。中国的百姓呢?登上仅有的几个方舟不可能,那么结果就是一种,付之于汪洋。上帝都不能自保,我们只有自救了。直白的刻画了灾难下人性的自私。
呵呵,肤浅的文字说多了是看客的累赘。影片结束了有一段日子了。玛雅预言没能在我的心里拂上阴影,因为我坚信毛主席的那句话“人定胜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