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又让我想起那高中三年,真是在书山题海间拼命的日子呀!
要说我的生活一直比较安逸舒适的话,那高中三年便是我过得最苦最苦的日子,真是难忘记忆!有人用杜鹃啼血来形容那高中生活真不为过,可以说那三年是青春最艰涩亦走向成熟的时光,但是又过的充实而明朗的日子。因为我们吃饱喝足后唯一一件事就是学习,唯一的共同目标就是高考。不象进入大学就如井底之蛙,失去斗志;进入社会又如笼中困兽,无所适从。所以每每梦中还是时时会回到那书看不完,题做不尽而焦急万分的境地。
凡是七零后出生的高考生都知道,我们那时的竞争相当激烈。学生多,招生少,高考就如挤独木桥,挤过去的就胜利了,从此端上金饭碗,后来的下岗那是后话。挤不过去的就落水而溺,务农的务农,就工的就工鲤鱼翻不了身了,后来才知条条道路通罗马。那时也不象现在还有那么多进修机会,什么专业班特长班,只要老子有钱就能行,那是即使有这样的班,老子大都也没钱。所以每个同学心理都很清楚,高考只能靠自己努力,只有拼了命的学吧。
选择了文科就选择了以背为主的学习。高一高二两年把三年的课程学完。到了高三,什么体育课,音乐课,娱乐活动,周末,全拜拜吧。也不用家长吼着老师盯着了,家长只管掏钱(买各种副复习资料)掏饭(按时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的考生送吃的),老师那时就是试卷复习题的印刷机器。同学们把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凑。早上四五点就悄悄起床,每一个同学此时都恨不得从对方那偷一些时间来用,所以一个比一个起的早,都偷偷摸摸的不惊动任何人,似乎比别人多学一点时间就有比别人多一点考上的机会。
当匆匆洗漱完出宿舍,四下黑影绰绰,抬头看天,清月冷辉,深黛色的天空,几颗小星星还睡眼朦胧,一路小跑到教室,教室早已灯火通明。每张课桌上都摞着小山似的书本,整个教室就是书的海洋。坐在书后的同学,只看到头顶那一片乱糟糟的黑头发,无论男女基本都是短发,可以不梳理。老师曾有名言形容看似有希望的考生:蓬头垢面,瘦骨嶙峋,精神恍惚,茶饭不思。离希望就不远了!
何曾不是呀?!哪有时间去整理仪容,哪有时间休息,吃完饭就趴那里背。天越来越热,背着背着困极了,就趴书本上迷一觉,哈喇子都把书本洇透了,胳膊趴麻了,爬起又赶紧嘟嘟嘟嘟嘟嘟的接着刚才的茬背!从初中的地理历史背到高中的,从高中的又转回初中的,一共十八本厚厚的大书,每一页都烂熟于心。那时候人就像走遍全世界,逛完上下五千年。一提世界哪个国家,立马它形状大小名胜古迹坐落经纬度风俗人情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吃的喝的产的...了若指掌,了然于心。可时隔几年后,有一天我回答同事:中国的最西边不就是西藏么?!
晚上,老师撵了又撵,可在教室学习的还是不少,九点统一关灯.灯一灭,立马烛光闪闪.每一个同学大都桌洞里准备着一包一包的蜡烛.此时很理解古人抓萤火虫照明或就着雪的亮光刻苦学习的精神了!回到宿舍,洗漱完毕,躺床上就开始把白天背的在大脑里过电影.哪里想不起来就赶紧翻书再背.舍监一遍一遍的敲门,于是吹掉蜡烛,钻被窝里打开手电继续看.最后怎么睡着的都不知道.真是只争朝夕,争分夺秒呀!我们也就差悬梁刺骨了.
还有废寝忘食呢!那时大多数的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大多数的同学还是从家里背饭来吃.沂蒙山区,主食是煎饼,玉米面摊的一张薄薄的饼.有的同学用包袱包一大包煎饼放教室前的饭架上,下课饿了就从里面抽一张出来,干巴巴的塞嘴里.什么菜呀肉呀营养呀,连想都不用想.后来才知道只吃了一个纯绿色!可吃那个的同学照样考上本科.而我是除了吃好的之外唯一一个还喝太阳神补脑液的考生,可我最后差不多是班上考得最差的!如此看来,考得好坏不在于营养高低,而在于天才加勤奋.
与这在书山题海间拼命的日子比,后来的日子总觉得风轻云淡,悠闲自在,碌碌无为,所以才一事无成.我想若把这高考的精神一直这么延续下去的话,还有什么事不能做成功?!所以人不能没有梦想不能失去奋斗目标,不能懈怠不能太舒适,那都会让你失去斗志.
最后祝考生们放平心态,高考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