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小虎的老虎 于 2012-3-5 17:40 编辑
昨天在豆瓣,看王佩写了篇“读一点唐诗三百”,就勾出了我的一些雄心。今天我要在这里,扮演文化人给诸位发蒙一下国学。虽然,这几天我正和蓝小蓝化蝶翩翩,于论坛上演出师生恋琼瑶剧《窗外》;玩得那是相当地HIGH。本人扮演的是秦汉的角色,小蓝嘛毫无疑问,那就是林青霞了。照道理说,身为一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是不可以干教师这行的,但演艺界大师王小虎曾经教导我们:脱下戏子的服装后,就应该面无愧色地闯进课堂,勇敢去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呀,所以现在我就是圣人了,请诸位坐下听课。
我自己的文章里总喜欢捎带一些古雅的字,这样让我看起来挺象个文化人。我的古文功底只来自于两本书,一本是我的老朋友连环画版资治通鉴,图文并茂。另一本就是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了。唐诗三百编的好不好,这得分开来看。王佩说蘅塘退士这版本的,好就好在包罗万象,上下通吃。从歌妓和尚,到文豪皇帝,都在里面了。至于水准,不是入选的主要因素。这就类似于牧歌编六星年鉴,把王小虎和雷老三红尘散仙等并列,有一种鱼翅和窝窝头盛一锅里的,喜剧感。不过若是我编唐诗三百,估计二百首都得选李白的,剩下的一百首嘛,就让老杜和白居易平分了吧。唐诗宋词,除了李、苏、辛寥寥三人,最多再加个白居易,其余看谁都是浪费时间。
说到李白,我年轻时候最爱他了。老杜那张心怀家国的菊花脸,也算一道凄美的风景,但天赋还是低了李白一头。厚重持物可后天养成,笔下感觉只能靠先天。李白做翰林的那些年有一个叫魏万的,千里行舟疯狂追星,直追至扬州。杜甫也是李白的粉丝。老杜早期学过李太白,晚年又写过几十首诗深刻缅怀他。读李白的诗,和杜甫完全不同。杜甫适合你千里离愁地,落日楼头去读,非如此读不出其中之妙;李白适合你策马秋风地,持酒把妹去读,只如此才能更得其中之妙。
码字和音乐,道理也相近。我以前听王菲,现在听起了许美静,觉得许要高过王菲千万尺。王菲嘛太过追求发声的美感,穷工尽巧,就失去了天然。许美静粗听平淡素朴,细听却师法自然,扣人心弦。所以王菲是挂在天上供人瞻仰的,而许美静是扎在泥里润人双眼的。再说回唐诗三百,我觉得李贺和李白最大的差距,在于前者字斟句酌字字僵硬,而后者倚马立就洒脱飞扬。艺术这玩意不能太精细。任何艺术,若走到辞藻华丽的穷途里,便失去了生气。
前面说过,除李、苏、辛三人,我还独钟白居易。白乐天是个妙人啊,老了还要霸住几个幼姬,做乐天大笑状。这份品行,也未见得强过元稹。唐代始行科举,但与宋代不同,唐代科举重词赋,宋代重策论。白乐天以科举中进士,仕途一片坦荡。李白看到这里,恐怕要从地下哭醒“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啊。
嵯峨天皇最喜欢读白乐天,尤胜读李白杜甫,常以白诗考臣下。平安时代,日本极盛行读白诗。非常奇怪,为何李杜二人,当年便无白乐天的异乡盛名呢?白居易对我的最大启发,是他领悟出了“老妪能解”的码字真理。我现在读白诗,就仿佛看到了九阴真经,会恍然大悟:什么狗屁风雅颂,只有老农平白的求欢山歌,那才是世界的。从这一点出发,我搜遍了六星所有高人的文章,终于找到了一代宗师星卒斋主,广受中老年二婚妇女缅怀的原因:
他的《醉卧红裙》求交往,好通俗易懂啊。真的做到了,求偶“老妪” 皆能解呀!{:soso_e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