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德兰
送灶的风俗,像五彩的糖纸,曾鲜活着我的童年,丰富着我的记忆。
儿时,刚抬脚迈进腊月的门槛,我就迫不及待地狂奔着,希望送灶的这一天能早早到来。送灶的前两天,我家不变的主题,必然是奶奶和母亲的争论声:民三官四。母亲说:“二十三送灶。”奶奶说:“我们姓陈的人家是二十四送灶。”母亲又说:“你们陈家祖上做得什么大官呀。”口气里明显带着嘲讽。小小的我,是站在奶奶这一边的,官的后裔是一件荣耀的事,会让人忍不住自豪的。而我真正要等的,无非是送灶的这天,可以吃顿纯纯的泛着莹白光泽得白米饭,可以吃到一青二白青菜豆腐汤。
农家孩子一点点大就要围着锅台转,煮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家庭作业。送灶的这天,母亲们不在官僚,是要亲自做饭的。煮好饭后,母亲必先装上满满一碗饭,再盛上一碗青菜豆腐汤放在灶台顶上。在看母亲做着这些时,我心里带着神圣和好奇着。估计那会儿,所有人家的孩子,都会像我一样,总是饶有兴趣地看着母亲做着这一切。
等到我稍微大上几岁后,送灶的这一天,我已不再企盼。母亲把刷尘这庞大家务活交了给我。这天,我早早地起床,学母亲往年的样子,头顶花毛巾,腰系围布,再用高粱扎成一把,开始刷尘。这可是累人的活,细作的人家,要把所有的东西全搬到门外,然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清扫干净。我打扫时,还要用厚厚的海棉把墙全挨排擦一遍,再把搬出去的柜子擦干净收回家。民间有一个说法,送灶的这天,是百无禁忌的,哪怕平时烘奉的香炉烛台,都是可以用抹布擦洗的,烟熏火燎了一年香炉又重新见到铜的本色,黄澄澄发着幽幽的光。在忙完这一切后,我总是喜欢站到家门口的大路上朝家里看,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此时,家里家外,在我的这双手下变得清清爽爽,就连那个破窗户也被我擦得透亮呢,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没有亲自刷过尘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在我按照记忆写下这段文字后,我百度了一下,网上说:“官三民四船五,祭拜用的是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其目的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少打小报告。为何我的家乡会是民三官四呢?又为何用一青二白的豆腐汤和纯白米饭呢?也许是我的家乡在有送灶神这一风俗时,温饱问题还不能满足,故用此来企求温饱吧。或许是请求灶神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这个过程中,做一个青白好神吧!
今天,几乎已很少还看到有人家送灶了。看来,人们生活富裕了,生活方式也跟着改变了。
江苏大丰人民南路188号1幢302室陈德兰 邮编224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