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红楼小坛
查看: 5395|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小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1-10-28 11: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开头几句

非常喜欢《红楼梦》。可以说,《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中国文学作品,从古到今。

真的很奇怪,我喜欢的作品类型,比如黑色幽默、荒诞派、魔幻等,与《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根本就不靠边,而我一直是不喜欢现实主义的。

缘分啊,这就是缘分,就像你能与之一生相守的伴侣在有些方面并不都尽你意一样。

所谓小坛,亦即小谈。

但,绝不笑谈。

我的计划是,逐回谈一点我粗浅的认识。我将严格按照原著的框架来理解,但对某些我认为是比较重要而原著的线索比较模糊的,我也会引用一点原著之外的东西,比如借用一点脂砚斋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

本小坛并非研究,更非考据,仅仅忠实于原著的小谈而已。

我是这样想的:读懂原著就行了,何必研究加考据呢?再怎么研究,再怎么考据,也无法改变“约定俗成”的《红楼梦》的“形态”,如果一定要研究加考据,那么,现在的《红楼梦》一定要被研究考据得非驴非马了。况且,我也没那么多时间更没那么多水平来研究和考据,比如要把所有版本都读一遍,比如最大限度地遍读中外的研究资料,比如要懂得很多比较专业的知识:哲学、医学、建筑、韵律、服饰、饮食……等等,等等,我都力有不逮。

我只会以高山仰止的目光来欣赏《红楼梦》的方方面面——仅就我的认知水平。

这粗浅的认知水平使我仅能从人的角度来体会,也就是,我尽量用人这一准绳来穿起小坛。

我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一版的,120回。

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8 11: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1-10-29 18:08 编辑

  曹雪芹如果生在现在,上作文课时绝对是个听话的好学生:煌煌120回《红楼梦》绝对首尾呼应,这从回目上就能看出来:第一回回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百二十回的回目是: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现在语文老师讲授作文时,经常说一篇好文章要前后呼应,久而久之,这前后呼应,就成了作文的新八股,可以经典得将所有体裁的作文,比如记叙文论说文等等诸文,都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地套用上来。八股,八股,贾宝玉不喜欢八股文章,现代的莘莘学子何尝喜欢过——那可是在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呢!但不喜欢又有什么办法?不八股,焉高分?
  
  堂堂四大家族兴旺衰落风云际会,竟然是从姑苏十里街开始的,当然,我这里指的是现实主义的描摹,作为浪漫主义,开头也很大气,很魔幻,大气到女娲补天(尽管几句带过,但个中情景也很惊心动魄),魔幻到整个红楼痴男怨女竟然是陪着神瑛侍者和绛珠草一起下世的。请注意,贾宝玉前身原是赤暇宫的神瑛侍者,林黛玉前身原是西方灵河岸的绛珠草,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被警幻仙子批准下世为人,绛珠草为了报答灌溉之恩,就决定陪同他下凡,并以一生所有的眼泪来报答他。那么,那些陪同宝黛二人下世的诸芳,比如除了黛玉之外的金陵十一钗及副册又副册上的香菱、袭人、晴雯,她们的前世又是什么?书中除了交代晴雯是芙蓉仙子外,其余的均无片言只语的透露。我想,这不是曹雪芹的疏忽,他在构思、写作这部巨著的时候,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书中数处浪漫的写法,也是沿袭了古典小说惯用的神话色彩而已,曹公仅将男女主人公前世交代清楚,是为现实主义的描写做好铺垫。试想,如果将其余十一钗及香菱等一一来个前世交代,那么,一则势必为她们今生故事的展开人为地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啰唆,二则这部现实主义杰作恐怕由此堕入了类似佛教说教的窠臼,这在几本清代续书里是屡见不鲜的。
  
  既然是现实主义,那么我在第一回里看到的也是现实主义,是振聋发聩的现实主义。我觉得,整个红楼,第一回和第五回是最重要的,是理解这部巨著的“匙回”,即关键的回。有人会说,第四回贾雨村乱判葫芦案才是最关键的,以前中学课本就节选了这一回(现在是否还有,我不得而知),我的观点是,我们在评介第四回时,往往先入为主地戴着有色眼镜,我将在评说第四回时详论。第一回的关键在于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注解,主旨就是,无论繁华,无论落寞,世事万物到最后不过都是空空的一梦而已。正如甄士隐,爱若掌珍的女儿英莲被拐卖,家底殷实的生活也被一把火烧成了穷光蛋,只得投奔岳父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最后跟着跛足道人不知所终了。好了,好了,果然是好了。这也非常迎合小说的题目,红楼一梦,到最后,四大家族凋敝衰败,失去了曾经的煊赫威武,尽管仍有贾兰将来奋兴贾家的希望。
  
  我想这大概与曹雪芹的经历有关,曹家曾经是煊赫的望族,曹雪芹从小也是一个被万般宠爱的贵公子,但后来曹家衰败了,曹雪芹穷困潦倒地过了一生,可以说,他已将人生的反复无常参透了,他正是带着“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金陵是十二钗史湘云的言词)的心态来过自己的生活的。所以,他才会在第一回里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该书的主旨。
  
  至于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是否为了躲避有关的文字狱,或者为了使作品有点神秘感,我不得而知,不敢妄言。但我总觉得,曹公的“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未免有点做作。
  
  我想再说说贾雨村。
  
  在《红楼梦》里,贾雨村绝对才华横溢,可以说,他是整部《红楼梦》里的第一才子,他的才华并没有通过自己的诗词歌赋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林黛玉:因为林黛玉唯一的家庭教师就是贾雨村,林黛玉的才华是众所周知的,名师出高徒,贾雨村绝对不服名师之名。而且贾雨村外表相貌堂堂,书里是这样描述的: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又借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的观察说贾雨村生得雄壮。可见,贾雨村绝对是个鹦鹉俊美的才子。
  
  美哉,贾雨村!
  
  可惜,封建社会,官员权力都是自己的,官员可以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任意肆虐,贪婪腐败,正如阿克顿勋爵说的: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在这种情况下,官员的清廉就只能有赖于自己的人品了,而贾雨村恰巧又是个人品很差的人,后来就因腐败而丢了官,令人扼腕。
  
  制度啊制度。
  
  贾雨村在整部书里只留下三段文字,都在第一回里。一首五言律诗,一副对联,一首绝句。遗憾的是,曹公没有把更好的诗句送个贾雨村,因此,大体说,这些诗句都很一般,也就是一个落魄书生的牢骚话和虚无缥缈的理想而已。
  
  后来,甄士隐赠送给贾雨村五十两白银、两套冬衣,以供赶考之用,贾雨村第二天变急急奔赴赶考之路,竟然和甄士隐连个告别的招呼都不打,理由是: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从中可见,一,贾雨村对仕途的追求是何等迫不及待;二,他竟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很有几分洒脱,大恩不言谢,理所当然也不言辞了;三,也确实有点不仗义,你洒脱你自己的,但也得顾及一点甄士隐的感觉不是?毕竟甄士隐有恩于他。
  
  大比之期,他考中了进士。
  
  他是如何报答甄士隐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11: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1-10-29 18:08 编辑

  第二回
  
  才华横溢的贾雨村中了进士,升为知府。
  
  升为知府的贾雨村是否马上知恩图报地报答甄士隐的赞助之恩不得而知,书中没有交代,小子不敢妄猜。但,做了知府至少两年后,贾知府大人终于对甄士隐投桃报李了:此时,甄士隐已离家出走两年了,偶然一个机会,贾雨村得知了这消息,他立时派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更甚至,当他顺利地向甄士隐的岳父讨得他落魄时中意的丫头时,竟送谢礼百金。
  
  看来贾雨村毕竟还算是有点良心的。
  
  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第一回贾雨村出场时是这样描述的:(贾雨村)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人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可见,贾雨村贫穷落魄得很。
  
  但前后同一个贾雨村,在荣升知府后却送给甄士隐岳父那么多谢礼,而且,我敢肯定,这谢礼也仅仅是贾雨村现有财物的极小的一部分,可见,当了官之后,财物就纷之杳来了。至于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正应了那句俗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点不假,如果当官的目的是高尚着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谁还当官呢?别说是封建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今,就曾有贪官说过,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名言与豪言,可见,今月真是也曾照过古时人啊,可谓天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贪官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都保持一致地想到一块去了。
  
  叹息一声,真是无奈。
  
  但贾雨村最终却被革职了,书里如是描述:“(贾雨村)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又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从这段描写可见三点:其一,贾雨村之被革职,不是因为贪婪严酷,而是因为没有与上司搞好关系,这在官场真是太重要了,甚至是官位牢固与否的根基与命根子,大概,此时的他还没认识到护官符的重要性,既然恃才侮上,肯定是书生意气了,这是很可敬的,大概也正是这次教训,在第四回里他才明白了护官符真是一道比神符还神的符;其二,作为一个公职人员,贾雨村之贪酷,一定触犯了国家刑律,但他一没有被刑律判刑,二没有吐出贪酷而来的不义之财,仅仅是失去了公职而已,可见,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万恶的封建社会,真是万恶的很啊,法律,就像男人的那个物件,该硬才能硬,该软绝对软,否则,阉割无赦;其三,这也是我很佩服贾雨村的,面对革职带来的厄运,他竟能非常从容嘻笑自若,真乃名士也!只是,这名士不是真名士,这名士已被腐败肮脏的官场熏染得污浊不堪了。
  
  可惜了贾雨村!都是那个腐败肮脏的制度把一个有才干有才华的人害了。可见,好的制度能把坏人变成好人,而坏的制度能把好人变成坏人,更况本来就不怎么好的人,比如贾雨村之流的。
  
  呼唤好的制度,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政治改革家了。
  
  贾雨村被革职后,就游览天下胜迹,后来就成了林黛玉的家庭老师。
  
  在这一回里,通过贾雨村好友冷子兴的口,大体介绍了宁荣二府。冷子兴是个古董商人,走南闯北,见识应该很多,所以,对于贾府的一些事情,也有一定的了解,街谈巷议嘛。谈论豪门贵宅的趣闻轶事,历来是市井之徒的嗜好,就比如现在,京城四大公子的先进事迹不也是被渲染得沸沸扬扬么?打住,回到红楼。说到冷子兴,他关于贾府的一些消息,应该是很真实的,因为他的岳父周瑞是荣国府的高级仆人,岳母周瑞家的是荣国府权势女人王夫人的配房,在奴才里面,周瑞夫妇是很体面的。
  
  通过冷子兴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贾府如今正日渐萧疏,俗语说的富不过三代正在贾府里实践着。冷子兴大体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人物,使读者对贾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比作者干巴巴地介绍也好得多,曹雪芹真的很高明,而且,如果介绍完贾府,冷子兴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在第七回里还有他通过周瑞依靠贾府的权势呢。
  
  曹雪芹,大家啊。
  
  在这一回里,贾雨村和冷子兴聊起了贾府的世交甄府的一个贾宝玉个性几乎毫无二致的公子甄宝玉。
  
  《红楼梦》里人物的名字很多都有谐音,比如贾宝玉,其实就是假宝玉,自然,甄宝玉就是真宝玉了。
  
  我始终认为,尽管曹雪芹很偏爱贾宝玉,但他心里其实一直把贾宝玉当成一个普通的纨绔子弟,只是他在纨绔的同时,也会有很多高雅的一面,比如诗词歌赋,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纨绔的贵族子弟对女孩子很人性的一面,这,如果用佛洛依德来解释,就是荷尔蒙,是力比多。但贾宝玉仅仅是喜欢年轻女孩儿而已,比如在抄检大观园里,他就曾气愤地指责一个老婆子,说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77回)”。贾宝玉生在贵族之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赖着天恩祖德生活,根本就不需要象普通百姓那样为生活去奔波操劳,但,他毕竟要长大,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地过一辈子,可在他的生长环境里,除了功名又能干什么呢?要饭?他肯定不干,象贾雨村那样卖诗文?他肯定嫌丢分,莫非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能吃出生活赖以继续的银子?或者种地种菜?他会吗?能出得起这力吗?这也是第一回慨叹那块宝玉“无才可去补苍天”了,当然,也许曹公并不觉得贾宝玉一定要安邦定国经天纬地,但,也不能将来连基本的谋生手段也没有啊。
  
  反观劝他留意功名的宝钗和湘云,就很有见识。
  
  而贾宝玉却对此很反感。由此,贾宝玉确实是一块假的宝玉,不值多少钱。
  
  我非常惊讶地发现曹雪芹竟然也很现代派。他非常现代派地又写了一个和贾宝玉年龄、长相、个性都几乎毫无二致的甄宝玉,象征乎?魔幻乎?荒诞乎?黑色幽默乎?
  
  ——谁说现代派是由当代西方肇事并风行起来的?看看曹公的真假宝玉就知道了我们真应该骄傲呢。
  
  写了甄府,并不仅仅是写后来甄府坏事了,也不是写甄府坏事后象贾府推荐了一个忠心的奴才包勇,我觉得曹雪芹在四大家族里大可不必再加入一个甄府,既然写了甄府,就一定有其用意,那就是为了比较着写真假宝玉:贾宝玉碌碌无为,只能出家,终为假宝玉;甄宝玉,从碌碌无为的状态改为知道上进,终为真宝玉。
  
  真假一比较,宝玉才会“证同类宝玉失相知(115回)”。
  
  假玉,真玉,孰为玉?
  
  个中滋味,唯有曹公自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8 11: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1-10-29 18:09 编辑

  第三回
  
  本回开头就给贾雨村一个好消息,同他一批给革职的张如圭告诉他,朝廷要重新起用那些被革职的官员,因此,张如圭正在找关系活动,遇见贾雨村,就向贾雨村道喜。
  
  道喜!
  
  是的,应该道喜啊。多么好的机会啊。只是这个机会的把握却是要通过关系。我真不明白,那个皇帝是疯了还是不准备万岁万寿无疆了,还是快翘辫子了所以故意要起用那些贪官以将国家搞个乱七八糟?如果不是这些原因,那么那皇帝脑子一定被尿浸透了,说不定脑浆也被臭狗屎替代了呢。
  
  哎,只可怜那些升斗小民了,又要重新被贪官敲诈盘剥敲骨吸髓了。
  
  不过,好在《红楼梦》写的不是政坛,不是官场,不是反腐小说,所以,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为那些被苦待的可怜的百姓担忧并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骂之入髓——若真是那样,大概会生生地把我气得吐血吧?再者,现实里的贪官们还不够我骂的吗?
  
  按说贾雨村确实运气不错,正如算命先生经常为了骗你的钱而经常说的那样,有贵人相助,贾雨村确实有贵人相助,他女学生林黛玉的亲舅舅就是荣国府二老爷贾政,于是,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为贾雨村写了介绍信。
  
  贾雨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更机缘巧合的是,贾母因可怜外孙女黛玉无人照顾,要把她接到身边,林如海就托贾雨村一路护送林黛玉到了贾府。哎,天时地利人和,都被贾雨村撞上了,他不想当官都难,更况他一直就是个官迷,当然,当官的目的是否与被革职前一样就不得而知,曹公没交代贾雨村悠闲地教授林黛玉这几年里思想觉悟是否大大地提高了——这是曹公的一大败笔。
  
  通过贾政的观察,再一次印证了贾雨村之相貌堂堂:“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哎,再一次为贾雨村叹息,并再一次呼唤健全的制度,当然,呼唤的是现在,我总不能穿越回曹公那个年代,也不能自己一头钻进《红楼梦》里作为一个角色改变故事的走向吧?
  
  对于贾政,我一直比较有好感,比如本回借林如海之口评论贾政道:“(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梁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及至雨村拿着“宗侄”的名帖拜会贾政,曹公写到:“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
  
  有评论贾政谐音为假正,也就是假装正直、正经,我不赞同这观点。第一,《红楼梦》里确实有很多谐音,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就是原应叹息之意,贾政的清客詹光,就是沾光,单聘仁就是善骗人等,但并不是所有名字都是谐音的,比如,贾赦,谐什么?贾蓉,谐什么?比如贾琏,难道是假廉(从而真贪)?第二回曾借冷子兴之口已说明贾琏捐了个同知,却一直在贾政家住着,帮助料理家务,他贪谁的了?莫非曾伙同鸳鸯偷卖贾母的箱宠细软就是假廉真贪了?第二,贾政确实是一个很端方的人,他一直恪守报效皇上的为官之道,只是封建八股使他迂腐之至,很多评价诟病元妃省亲时贾政的启奏过于奴才过于文言,却在诟病的同时忘记了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父女关系,我们总不能拿《共产党宣言》的觉悟去要求一个封建官员吧。但端方并不等于有能力,我觉得贾政的行政能力极其平庸,也就是,他不会做出多少政绩,这也怪不得他,是皇帝陛下因贾政祖上有功才额外赐给他一个员外郎的官职。平庸的贾政,即使力求廉政端方,却总因自己能力有限,而被恶奴的贪酷所牵连,好在,最后终于“复世职政老沐皇恩”,也算是个善终了。
  
  可惜,那个没有监督的官场也葬送了贾政。
  
  就说本回,贾雨村明明是个因贪酷被革职的,贾政接到林如海的推荐信后,不可能不打听一下贾雨村何许人也(或许以前就了解雨村的先进事迹也未必可知),但却竭力协助贾雨村谋得了一个应天府的官衔。但我却很理解他,一则起用被革官员肯定是皇帝笔下御笔亲批的,贾政怎敢与之有悖?二则中国从古到今的官场一直讲人情而置法律于不顾,人大于法——对于官场,这点还真是做到了以人为本了,加之又是妹夫所托,怎能推脱?三则,毕竟是推荐协助,而没有收取贾雨村一两银子啊,贾政,何等清廉,呵呵。
  
  另外,从林如海和贾雨村的谈话里也能看出那时的人对于官员的品德是何等的颠倒黑白:林如海之所以将贾雨村推荐给贾政,是为了不致玷污贾雨村的情操,林如海称贾雨村为尊兄,而且还情操,真是荒唐至极,贾雨村只是一个有才无德的贪官,何来情操?如果来个株连、连坐,你林如海称贾雨村有情操,莫非与贾雨村也是一丘之貉地贪酷,只是贾雨村中箭落马而你林如海仍逍遥法外吗?
  
  跑题了。
  
  跑到这里,小子感觉大概快走进歧路了:莫非我要专门谈论《红楼梦》里的官场吗?
  
  好,下面小子将随着林黛玉进贾府了。
  
  侯门一入深似海,海洋里的人物都是一个个贝壳,美丑形态不同,命运归宿各异。如今,我就权当一个拾贝的顽童吧。
  
  这一回,通过一系列白描的文字,将贾府贵族的气派、豪门的奢华描绘在读者的脑海里,比如贾府的建筑、人物的服饰、用品饰品、生活习性及主与仆数量的比例等,无一不透露出富贵、豪华及强势。
  
  这一回很多主角都登场了:黛玉、贾母、邢王二夫人、迎春、探春、惜春、凤姐、宝玉、袭人等。
  
  从主角们登场的片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个性。
  
  黛玉,此时也就是十一、二岁,却很要强,初到贾府就“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这么小的女孩子有如此念头,可以看出她过于自爱自怜的心态,非常符合她内向狭隘的个性。不过,促成她个性的狭隘,也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她寄人篱下,不像其他姐妹都有亲人呵护着。因宝玉摔玉,黛玉后来哭了,正式拉开了还泪的序幕。宿命。
  
  凤姐,人没进门笑语先来,这也是很多研究者所极为称道的经典出场,曹公的描绘使凤姐呼之欲出。从凤姐出场的这寥寥几句话,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权力地位、看出她在贾母等权势人物面前的宠爱程度、看出她因权力而已经习惯了的肆无忌惮、看出她出色演员表演一般的八面玲珑、看出她在贾母等长辈面前撒娇发嗲的弄臣一般的媚态。
  
  宝玉,诚如王夫人说的,是一个混世魔王,见黛玉没有玉,就将他的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整个就是一个被众星捧月地宠坏了的贵公子不计后果的自我宣泄。宝黛第一次见面,就引出玉的风波,在他们以后的感情里,这块玉是他们共同的心病。
  
  袭人,袭人这名字是宝玉为她起的,这根本就不是谐音,而是直接地告诉读者这个丫头的品行了,但我却很喜欢袭人,她之保密“袭人”,完全是为了宝玉,在整个《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没见过她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告密的。并且到了最后,宝玉出走后,她也默默地接受了被贾府赶出去的命运,不过,吉人自有天相,比起其他的一等丫头,比如死了的金钏、晴雯、司棋、鸳鸯,被撵出去的入画,随探春远嫁的侍书,为黛玉守墓的紫鹃等,袭人的结局是幸福的。我想,这是否也是由于曹公很偏爱这个丫头的缘故呢?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28 11: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1-10-29 18:10 编辑

  第四回
  
  真是无奈,在上一回的小谈里,我还说不再谈红楼里的官场了,但本回又不得不回到官场,事实上,上回我在说不谈官场的同时,心里就在自我欺骗自我否定地说,下一回绝对是官场,而且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官场,当然,如果要研究从古串联到现在的官场学,这一回肯定是绝好绝妙的题材,但我并不想多此一啰唆,概,一则我从未涉足官场,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二则没杀过猪还没吃过猪肉么?从现在官场我就可以举一反三直到反无数地同理可证到古代官场,只要这官场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上中学时,语文课本里所收录《红楼梦》的章节就是本回,题目就是本回回目的后一句: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至于现在课本里所选《红楼梦》的章节是否仍是这半回我就不知道了,也没兴趣去落实,尽管要落实真的很简单。
  
  那时课本里收录本回,主要是以此来论证封建社会的腐败腐朽万恶罪恶,官官相护草菅人命,也就是,节选此回编入中学课本,注重的不是艺术价值,而是政治价值。而且课本把本回说成是理解《红楼梦》的关键,只因为门子告诉贾雨村:“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这极简练地概括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可谓一语中的。
  
  是啊,没有监督机制的官场就是如此,关系与金钱齐头并进。
  
  对于护官符,我根本就没兴趣说。
  
  我想说的是,贾雨村恶劣的人品在这一回里充分显露出来了。
  
  在第二回里,甄士隐岳父告诉家人,贾雨村听说甄士隐女儿英莲被拐卖后,对他说:“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从这句话看,好像贾雨村还真的很仗义似的,当然,其实当时他说这话,已是口头人情地敷衍了,他绝对不会真的差遣番役去探访的。
  
  但在本回里,贾雨村却能够不费吹灰之力通过一桩人命官司来左右被拐卖的英莲了,英莲就在眼前啊,如果他想见的话。在没有听到门子用护官符介绍四大家族情况的时候,面对这人命案,贾雨村义愤填膺,马山就要来个执法如山爱民如子。如果真能这样,那么英莲有救了。但那个门子原来竟然是贾雨村落魄时寄居的寺庙里的一个小沙弥,尽管雨村授了应天府后并没有认出这个小沙弥,但小沙弥却早已认出了雨村。故他即使拦阻了雨村的执法如山爱民如子,而是送给了雨村一张护官符,这对雨村的仕途至关重要,如果雨村在这一案件上秉公执法地得罪了四大家族,那么,即使他的官位不至于岌岌可危,却也一定阻力不断。
  
  雨村选择了枉法。并且当门子告诉雨村人命官司就是因两家为抢夺英莲而引起的时候,雨村竟然恬不知耻地说:“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准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头路,且又是个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者。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他,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可见,贾雨村清楚地知道,如果枉法的话,就断送了恩人女儿的幸福,等于是把英莲送进了火坑,但为了自己的官位,贾雨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枉法,找了人贩子当替罪羊,真正的凶犯却逍遥法外,他恩人的女儿英莲就这样被他亲手推进了悲剧的人生里,如果他是一个正直的知恩图报的人的话,他会救出英莲,送给甄士隐的妻子。但贾雨村却救了凶手薛蟠一命,还给薛蟠的姨夫贾政及舅舅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写信,告知“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真是心细如发。
  
  贾雨村就是如此对待恩人甄士隐的。
  
  同样,贾雨村也就是这样对待恩人贾政及可能将来也成为他的恩人的王子腾的,甚至关键时刻即使凶犯薛蟠也会成为他的恩人——这可都是含金量很高关系网、护官符啊。至于王子腾和薛蟠终于没有机会成为贾雨村的恩人,小子真的替曹公感到遗憾啊,如果再写几个关于他们三人的情节多好啊,看样子,只有等小子我去狗尾续貂了。
  
  总而言之,徇私舞弊草菅人命就是贾雨村为官的品行,加上贪赃枉法,就是那时官场的规则。
  
  贾雨村的恶劣之处还在于他最后也找了个理由将门子充军发配了,在这桩案子上,可以说是门子挽救了贾雨村差点充满危机的仕途,但贾雨村却恩将仇报,只是因为门子对别人说出来当初他贫贱时的事来。
  
  再说薛蟠打死人后,根本就没在意,“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果然如此,有钱人历来如此,他们深谙有钱能使推磨,无钱儿子都不推的道理,钱,就是他们横行霸道鱼肉弱者的资本。钱啊钱,从古到今,你怎么就这么有用呢?这点从薛蟠身上,我还真看到了薛蟠精神及金钱力量的延续。
  
  薛姨妈一家三口前来投靠贾府,她们投靠贾府,并不是因为薛家败落了,投靠的原因有三,一是送薛宝钗待选陪侍公主郡主的才人、赞善;二是探亲,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凤姐是她们的亲侄女;三是为了家族生意。至此,《红楼梦》另一女主角薛宝钗登场。
  
  很多读者喜欢薛宝钗胜于林黛玉,是因为宝钗识大体,会处事,待人很玲珑,而且才华和黛玉也是伯仲之间。本回有这样的描述:“当日有她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可见,宝钗自小就是一个很懂得体贴母亲的乖孩子。还有,薛家尽管也是书香门第,同时也是皇商,作为皇商的薛家小姐,竟然一点都没染上富家小姐惯有的铜臭、奢侈和跋扈,尽管她也算是懂得仕途经济。
  
  薛蟠本来不想住在贾府,担心姨夫贾政管束太严,可后来,认识了贾家子弟后,吃喝嫖赌无所不至,竟然被贾家子弟引诱得比以前还坏了十倍,足见贾府子弟的穷奢极侈。那么,薛蟠曾经担心管教过严的贾政呢?书中说:“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馀事多不介意”,我更在乎的是第三个理由,从中可见贾政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只是贯穿他之理想主义的是浓厚的儒家思想,这在他反对宝玉写诗填词而要宝玉苦读《四书》就能看出来,贾政,还是很有士大夫气质的,现在很多研究《红楼梦》的,都一味贬低贾政,是他们在评判、看待贾政时,就先入为主地戴了有色眼镜,比如封建社会的卫道士之类的。
  
  本回交代了贾府的族长是贾珍,贾珍,一个不学无术的酒色之徒。但纵观全书,作为族长的贾珍并没有行使族长的权力,也没有族长的威望,这点不知是曹公忽略了还是觉得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荣国府的当家人是凤姐,宁国府是贾珍夫妇。也许在曹公心目中,各自管好各府的事情就可以了?其实,宁荣二府最有权威的是贾母,她就是两府的太上皇,感觉族长就是贾母似的,尽管她如今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关键时刻她的话还是最权威的,没有人敢不听。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28 11: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1-10-29 18:11 编辑

  第五回
  
  这一回写的是贾宝玉幻游太虚境,但开头有一段概括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我觉得这一段非常重要,是不应该忽视的。第一,贾母极爱黛玉,如爱宝玉一般,胜于其他姐妹,宝黛是她最爱的心肝。如果宝钗不来贾府,那么宝黛二人应该成就姻缘;第二,过度自恋自爱的黛玉看到宝钗很得人心而感到抑郁,说白了,就是她嫉妒宝钗,还有宝玉宝钗的金玉之缘更是黛玉的心病,因此,她心里一直就对宝钗有所提防,在后来的情节里,有很多她对宝钗的嘲讽,后来,终于被宝钗的真情所感动(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第三,宝玉时常因言语不慎而冒犯黛玉,黛玉还泪旅途对二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宝玉的厌学从他不愿在宁府上房内间午睡就能看出来,墙上贴着一幅画《燃藜图》,又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幅画所表现的是刻苦学习,对联则是一种生存经验,宝玉此时刚进入青春期,作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公子,正是贪玩的天性,所以对这些根本就不感兴趣,理所当然地也不爱学习当时通用的教材,比如《四书》等,就是现在的孩子,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不也是把自己变成八股的学习机器了吗?现在的孩子又有几个爱变成学习机器呢?因此,尽管这里陈设舒适华丽,但宝玉立马就出去了。我觉得要理解贾宝玉,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不能忽略的,就是他进入了青春期,开始了叛逆。另外,他接触的几乎全是漂亮的少女,所以,个性中阴柔的成分很多。
  
  对秦可卿卧房摆设的描写很具体,用秦可卿的话说就是这里连神仙都可以住了。这里有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立舞的金盘,安禄山掷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木瓜还真暧昧),寿昌公主的卧榻,同昌公主的联珠帐,西施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等,即便说不上是稀世之宝,也都价值连城。《红楼梦》中比较集中地描写这么多珍贵古董的唯有此处,这些物件都在秦可卿的卧房里,确实令人玩味、深思。大概是贾珍过于偏爱这个儿媳妇所以才如此?但《红楼梦》里秦可卿只是匆匆出场几次就死了,感觉她是一个温顺的妻子和媳妇,并且对于庞大贾府的未来非常有远见,她能看到在这个貌似富贵奢华的外表下潜在的危机(13回里有她临死托给凤姐的梦),这绝非是一个出身普通人家的女子所能有的见识,第八回里说她是被秦业从养生堂里抱回来的,也就是说她是个弃婴。秦业是营膳郎,是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却攀上了宁府这门高亲,这似乎都不怎么尽情理,秦可卿的来历确实模糊、神秘。刘心武先生考证秦可卿即是现实中废太子的女儿,小子不敢苟同,更不敢苟同刘心武先生将这个《红楼梦》新解得如同一部政治遗嘱似的可怕。
  
  曹雪芹之贾宝玉幻游太虚幻境,使《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了神秘、浪漫的色彩,也可以说有几分悬念。其实,如果从书中剔除这一回,似乎也不影响整部书的完整,因为幻游太虚是通过一些诗词及警幻仙子演唱的红楼梦曲子来暗示,或者说提前交代有关主人公的命运,只是这暗示极为晦涩难懂,如果不仔细读几遍全书,是无法解通的,所以,尽管曹公在太虚幻境里提前交代了有关人物的命运,但却是初读者感到云遮雾罩,不着边际。
  
  读过此回后,就会发现,其实这并不象是贾宝玉的梦境,倒象曹雪芹假借贾宝玉的梦境来说话,也可以说,这梦亦真亦假。这从警幻仙子说的这席话就能看出来:“……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这也是这一回的主旨了,也可以说,这也是整部《红楼梦》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也就是说,恰恰宝玉沉浸在声色之幻里,所以才无力可去补苍天了,如果宝玉走入“正道”,将来就能有补天之才了。
  
  金陵十二钗有正册、副册、又副册,按正册描绘了十二个女子来看,副册、又副册肯定也都是十二个。宝玉在这里看了贾府十二个女孩子的命运,正册里黛玉宝钗等主子一级的,副册看了一个,就是香菱,从这可看出,副册记录的大概都是妾一级的半主子,又副册看了两个,一个是晴雯,一个是袭人。在贾府一等丫头里,固然袭人和晴雯很有故事,但其他的,比如平儿、鸳鸯、司棋、金钏儿等,其实也都很有代表性,她们的故事也很精彩,之所以只写了晴雯和袭人,足见曹公对这两个丫头的偏爱。
  
  历来很多人认为在曹雪芹心目中理想的女孩子就是钗黛合一,这从正册表现宝钗黛玉是在同一幅画、同一首诗里看出来的。我也这样认为,并且,随着故事的展开,越发使人感到钗黛的个性如果取长补短地合一,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
  
  正册里非常肯定地暗示了秦可卿是上吊而死的,但在第13回里并没有交代她的死因,对此,众说纷纭,比如脂砚斋曾说曹公原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回目,后被脂砚斋劝说就改变了,不得而知。其实,即使现在,脂砚斋仿佛也是一个谜,甚至连性别都没考据清楚。
  
  本回还写了好色不淫、淫、意淫之区别,然后就是宝玉同一“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女子行云雨之情。钗黛合一是宝玉在潜意识里性冲动的对象,在现实里,焉不如此?
  
  本回结束时曹公和秦可卿开了一个小小玩笑:警幻仙子告诉宝玉和他云雨的那个女孩子小名叫可卿,而宝玉在梦里被吓醒后呼喊的就是可卿救我。倒把秦可卿弄糊涂了:“因为在宁府没有人知道她的小名。有人据此就说秦可卿是淫荡的,我认为不妥。也许他们是根据秦可卿在正册里的言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看出来的?贾宝玉就是荣府的不肖之子(第33回宝玉挨打的回目是《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唯有曹公自知了。
  
  第五回是《红楼梦》里最难懂的,曹公象是要和读者玩个猜谜游戏,其实不然,后来宝玉在经历一些人生风浪时,恍然明白了梦中的一切迟早都会在现实里发生,那时,他忽然感到自己把人生都看透了,因为他那时已经是站在人生之上来看人生了,在他眼里,人生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没有快乐,没有悲痛,没有幸福与不幸,当把一切都看透的时候,真可谓是落得一个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28 11:50 |只看该作者
沙发哦,,问候疯来疯去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28 11:52 |只看该作者
以前,散文版也有老师专门讨论分析过《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好像是管老师吧,先置顶让大家讨论吧,我也趁这两天把红楼梦拿出来重读,赶上你的思维,一起学习学习,我看过刘心武,陈林,谈红楼梦,王蒙的看过一点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0-28 15:23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的讲坛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0-28 16:25 |只看该作者
借此机会来学习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0-29 18:12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子,可惜排版不好,极喜爱批红楼的文字,一一为楼主排了一遍,便于拜读!
再回头拜读学习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0-30 21:25 |只看该作者
我倒喜如此评判。慢慢学习,期待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1-1 21:27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尚书应该是喜欢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1-3 17:0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4 10:09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回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1-4 11:13 |只看该作者
第六回
贾宝玉和袭人初尝性爱的禁果,在贵族之家,公子少爷玩弄丫头本是平常事,很多丫头也都心甘情愿地向公子少爷投怀送抱,运气好的,有可能登上妾的宝座,即使与妾无缘,起码在经济上也会得到补偿。宝玉拉袭人行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袭人大宝玉一两岁,已懂得男女之事,而且她的理想就是做个姨娘,有了肉体的接触,她应该更放心了,从此,她也有了规劝宝玉的资本,在心中,她已将自己当成姨娘了,只是没有上头颁布的名份,这在宝玉出走后袭人被送回自己家里就能看出来。
贾宝玉完成了爱情的最后一个步骤——性爱,所以,当他沉浸在对黛玉的爱情里的时候,尽管他没有肉体上的接触,心里却不是没想过,比如有一次他看到宝钗的胳膊,就痴迷地想如果这膀子长在黛玉身上多好。也就是说,那时的宝玉也渴望丰满的性感。对于黛玉的瘦弱,他还是感到有点失望的。陷入爱情里的人是不可能不渴望肉体的接触的,更况宝玉在这之前还经历过性的酣畅呢。所以,对宝玉来说,他潜意识里对于宝黛爱情旅程或多或少地总要加入肉欲的成分,尽管书里并没有直接描写。
作为一个经历过性爱的男人,宝玉在这方面已不再是个孩子了,性,应该使他在心智上成熟一点。
这一回里,著名喜剧演员刘姥姥出场了。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最具喜剧才能的,曹雪芹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尽管刘姥姥出场不多,但总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绝对是整部书最经典的人物之一。这不但表现于在贾府平稳时期,她为了自身可怜的生活不惜变成浮华背景后的一个小丑、把自己当成了贾府善意取笑的对象,更表现在贾府败落时她的侠义心肠,她秉承的生活宗旨就是知恩图报,在紧要关头非常仗义地救走了巧姐。曹公笔下的刘姥姥,既憨厚,又精明,既富有见识,又善于装傻,还有胆略,一个普通的乡村贫妇,在海一般黑压压的侯门里竟然口若悬河毫不怯场,这精明也不是一般的。
为了生计,刘姥姥来到贾府希图得到一点救济。
刘姥姥找到了周瑞家的,这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配房,在贾府,属于高级仆人了,因此,她的生活自然也像个小财主,家里也有小丫头。在主子面前,她是奴才,但在自己家里,她也是主子。贾府里面这类高级仆人也有点权势,他们生活也还算优裕,比如刘姥姥看见平儿时,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就差点把平儿当成了凤姐。
凤姐在这一回里出场,真是雍容华贵风情万种,书中是这样描写的: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
美哉凤姐!
这徐徐的、缓缓的文字,如同一缕袅袅的香烟,冉冉地逸出工笔画一般的凤姐,这哪里还是没有多少文墨的泼辣货形象?分明一优雅的淑女,贵族家的生活习性的高贵、雍容、典雅早已浸淫到她的气质里面了,已化成了一种本能的习性,因此,在外面人前,这种习性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象所有文学作品一样,《红楼梦》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如果仔细研读起来,往往也很重要。比如本回,周瑞家的带刘姥姥去见凤姐,说凤姐吃饭是个空子,若迟一步,回事的人也多了,难说话。再歇了中觉,越发没了时候了。从中可见一个大家族的管家婆真的很难当,别看凤姐权势在握,外表光鲜,其实也着实不易,以至于后来竟劳碌得流产了。家当得好还说得过去,出一点纰漏就会引来责备,即使亲姑妈王夫人对她也极为不满,后面将会一一道来。
这个管家婆也很有人性的一面,比如此时许多管家媳妇来回事时,她拒绝了,是这样说的: “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来回”,当然,这是凤姐会说话、会处事、会做人的聪明一面,但也不得不夸赞凤姐确实能让刘姥姥感到几分温暖,堂堂凤姐,竟称自己为客人呢,而在这之前,刘姥姥在贾府门前向把门的仆人打听周瑞家的住处时,还被那些奴才奚落呢。真是应了那个真理:越大的官越和善,那些芝麻小官却架子大得仿佛是你的亲生爹娘。现实里真是屡屡可见。
凤姐之称一个乡下贫妇为客人,一定也使周瑞家的赚足了体面,因为这之前,她决定引见刘姥姥时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在刘姥姥面前显摆自己的体面,哎,奴才就是这么可怜:在主人面前摇尾,在他人面前傲慢。周瑞家的很会狗仗人势,她是古董商人冷子兴的岳母。
刘姥姥得了二十两银子,曹雪芹如此描绘:“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读到这里,我真由不得拍案叫绝!高兴时浑身发痒,这说法还真是一次看见,区区四个字,拓展了读者想想的空间,把刘姥姥心花怒放得几乎得意忘形的内心语言及形体语言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手舞足蹈的前兆了?再看最后,刘姥姥出了凤姐屋子和周瑞家说:“我见了她(凤姐),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刘姥姥爱的是银子,如果没有凤姐的二十两,刘姥姥只能失望地走了,哪里还有爱不过来的爱呢?
在本回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贾蓉向凤姐借玻璃炕屏,然后就走了出去,书里这样写道: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的退去。
有人据此就猜测凤姐和贾蓉有一腿。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尽管这时的凤姐确实很暧昧,但纵观整个红楼,根本就没有作为表婶的凤姐和表侄贾蓉偷情的描写,倒是第七回借焦大的口说爬灰及养小叔子,按说,焦大作为一个劳苦功高又倚老卖老的铁杆奴才,为了主子的家业,他会格外留意宁府后代偷鸡摸狗的表现,从他嘴里出来的性丑闻,应该是真实的,但他并没有骂养侄子,所以,对于本回凤姐之踌躇,还是尊重原著,留一点想像的空间,不要妄加揣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1-4 11:16 |只看该作者
第七回
这一回,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周瑞家的女儿为了丈夫冷子兴的官司来找她妈,让周瑞家的求凤姐说个情。周瑞家的听说后,对女儿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有什么,忙的如此。
在周瑞家的眼里,一个普通的官司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因为他有后盾,有靠山,作为一个高级仆人,周瑞家的清楚地知道贾府的能量,因此,无论冷子兴是原告还是被告,贾府都能摆平。所以她才会如此从容,话说的也很放肆。接着又写道: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力,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凤姐便完了。
轻描淡写就赢了一桩官司。从周瑞家的母女见面,聊了几句家常然后说道官司,曹雪芹仅用了三百多字,就把权力的腐败写透了。写的很轻,很自在从容。这是很巧妙,在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简单地介绍了贾府的现状,在这一回里,仿佛又顺手牵羊似地把冷子兴丢进了一场官司,按说,这个细节与整部红楼毫无关系,仿佛是信马由缰,但却力透纸背地见证了官场的腐败,权贵的凌厉。
从这里可见,贾府的高级奴仆在主子面前很有脸面,并且也能得到主子的照顾,奴仆狗仗人势也是理所当然了,当然,这仅限于高级奴仆。那些底层奴仆,连主子的面都难以见到,就更遑论其他了。就说周瑞家的女儿来到贾府,就能给老太太、王夫人请安,在奴仆眼里,这已是很体面的,那些底层只能做粗活脏活的奴仆丫头是没有这种幸运的。
这一回里通过几个小姐及宝黛对周瑞家的态度,也能看到黛玉心胸狭窄目中无人的个性。周瑞家的到薛姨妈那里找王夫人回话,然后薛姨妈让周瑞家的带一些宫花分送给几个姑娘及凤姐,周瑞家的按各个姑娘的住处一路送来,最后剩下的送给了黛玉,她绝对没有先送给哪个让哪个挑拣的意思。送到黛玉那里,是这样写的: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才华横溢的林姑娘,就心胸这方面来说,还真是辜负了她过人的才华了。
红楼女儿中,我不太喜欢黛玉,因为她的过于敏感和心胸狭窄。当然她身上也有我喜欢的成分:她的才华,她的纯真,她的理想主义。在菊花赋诗里,黛玉写了一句非常棒的诗,这也是整部红楼里我最喜欢的诗句之一:孤傲标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大概,她的高洁纯真已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通过上面她对周瑞家的态度,我还看到了一个贵族小姐对于别人的不屑,同样的还有被她嘲笑刘姥姥。
反观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正在同智能儿玩)对周瑞家的态度,却是平和谦让。是这样写宝钗的:只见薛宝钗……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见他(周瑞家的)进来,宝钗才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周瑞家的也忙陪笑问:“姑娘好?”一面炕沿上坐了。
好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宝钗的礼让是周瑞家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她才在炕沿上坐了。试想,当她看到黛玉的冷脸听到黛玉的冷笑,她还敢坐吗?赶快溜之乎也。
迎春探春是这样的: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这才是真正大家闺秀所应由的风度。
43回写道:“贾府风俗,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尤氏凤姐儿等只管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告个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周瑞家的尽管还没熬到赖大母亲那个份数,但毕竟也是王夫人的配房,很体面的,而且年龄也比姑娘们大得多,尽管是下人,作为主子,还是应该给与尊重的。
说到贾府这规矩,就不得不提提在这一回里大骂主子的焦大。焦大曾在战场上冒死将宁国府的太爷(即贾珍的爷爷)从死人堆里救了出来,可以说,他是宁府的功臣,再加上年龄一大把(应是贾母一般的年龄),按理应该安享天年了。但焦大非但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相反却经常被安排干一些杂活,这天又被安排上了,仗着醉酒,就破口大骂。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焦大这次骂人,是看贾珍不在家,也就是说,焦大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所以,即使面对贾蓉,他也是那么肆无忌惮。他说要去哭太爷,其实也并不是多么怀念太爷,而是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平,另外,焦大也也算是个忠仆,从他的言语里,能看出他对贾府主子们偷鸡摸狗声色犬马的生活是很看不惯的。我觉得,焦大之所以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大概就是自己觉得劳苦功高甚至有点蔑视主子的态度,并且屡屡借酒闹事吧?在贾府,仆人们如果没有冒犯主子,一般来说,生活还是优裕的。
对于焦大骂有的主子养小叔子,有人认为骂的是凤姐,说凤姐养了宝玉。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凤姐尽管很喜欢宝玉,但一则宝玉首先是他的表弟,二则,这也是更重要的,凤姐其时已是成年女性,而宝玉刚进入青春期,凤姐即使想包养男人,也不会包养一个半大孩子的。我觉得曹雪芹在这里是很模糊的,截至焦大骂人的日子,贾府有小叔子的女主子有:邢夫人,她的小叔子是贾政、贾敬,说到这里,我自己先笑了;还有尤氏、李纨、凤姐及贾珍的两个妾偕鸾和佩凤,她们的小叔子是宝玉和贾环。尤氏在东面宁府,和宝玉接触不是很多,应该不会打宝玉的主意,贾珍的妾,就更不敢红杏出墙了。李纨心如死水,只顾教养儿子贾兰,余剩时间哄着小姑子们做点针线,她已是个没有性别的人了。凤姐上面已说了。至于贾环,别说还小,即使长大了,他那猥琐样也难入贾府女主子们的法眼。所以,我觉得对焦大这句话他可不必妄加猜测。整部书养小叔子的只有一个,就是夏金桂一厢情愿地想养薛蝌,这是后话。
本回还写了宝玉和秦钟之间朦胧的同性恋情结。两人一见如故,都开始了胡思乱想,恨不能一下子就成为朋友。一贯厌学的宝玉为了能和秦钟在一起,竟和秦钟商量好了一起上家族的家塾,要知道,家塾里学的可不是宝玉喜欢的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而是正宗的四书五经等。有人说秦钟谐音是情种,但情种的何止秦钟?宝玉不也情种得很吗?宝玉确实是一个性情中人。我很理解宝玉的同性恋情结,他整天接触的都是一些花季少女,厮混在胭脂国里,他的个性也阴柔得很。平时接触的男性,也就是几个粗俗的小厮,在成长期,他没有与他身份和知识层面相符合的同性伙伴,因此,见到另一个尽管不是出身富豪,却也娇生惯养且又有知识的俊美少年,也难怪他会有心仪的感觉了。况且,宝玉和秦钟的交往仅限于精神上的,而并没有性的接触,正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是也——对异性同性,宝玉都是如此,包括后来他也心仪的琪官。不管怎样,在情种宝玉心目中,无论是对异性,还是对同性,他的爱都很纯真,很真挚。
真爱永恒。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周瑞家的来送宫花时,宝玉正和黛玉解九连环玩,听说宝钗病了,书中这样写到:宝玉听了,便和丫头说:“谁去瞧瞧?只说我与林姑娘打发了来请姨太太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现吃什么药。论理我该亲自来的,就说才从学里来,也着了些凉,异日再亲自来看罢。”
呵呵,好一个即兴撒谎的宝二爷啊,要知道,宝玉此时还根本就没去家塾上学呢。在潜意识里,他早已将自己和黛玉融为一体了,他对黛玉已不分彼此了(其实黛玉待他何尝不是如此?)。此时,不知黛玉是怎么想的?她应该感动了,这不已是明明白白地说明在宝玉心目中,她的分量要远胜于宝钗吗?在黛玉以后拈酸吃醋的时候,如果想想宝玉这一席话,应该感到宽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1-4 15: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疯来疯去


    谢谢疯来疯去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1-8 19: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疯来疯去 于 2011-11-8 19:04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1-8 22:31 |只看该作者
一直喜欢红楼,只是看的不深刻,来学习老师的解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11-14 10:41 |只看该作者
我始终认为,尽管曹雪芹很偏爱贾宝玉,但他心里其实一直把贾宝玉当成一个普通的纨绔子弟,只是他在纨绔的同时,也会有很多高雅的一面,比如诗词歌赋,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纨绔的贵族子弟对女孩子很人性的一面,有点不太同意呀,他一开始对这种石头不能补天,就有过明贬暗褒,其实他觉得这样性情的人才是真正的懂得和怜惜真善美好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1-14 10:42 |只看该作者
看完红楼,更爱宝玉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11-14 13:15 |只看该作者
因为我坚信至情至性的人,比如宝玉,可以超越人生的狭隘,超越道德,金钱,社会阶层,物质,功利,去实现内心的理想,所以我最后会喜欢宝玉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12-20 15:39 |只看该作者
第八回
攀附权贵,大概是中国很多读书人的习性了,一般来说,攀附权贵的读书人也没什么大出息,因为他们人生的出发点就是通过攀附来谋生,当他们把自己的人格浸泡在攀附所必须的阿谀逢迎谄媚献媚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作为读书人所应有的独立人格了。
攀附权贵也很不容易呢。试看,贾政的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谐音沾光善骗人)见了权贵的公子也要巴结着请安呢,读书人的人格真是被他们玷污了。曹雪芹出身权贵豪门,从小肯定耳濡目染了一些攀附他家的读书人,所以,才驾轻就熟地用少许笔墨边将贾政的清客相公们写得活灵活现了,这在贾宝玉题大观园匾额时更能看出来。
是啊,他们就是沾光,并且确实善骗人呢,在沾权力的光的同时,他们已经不得不说假话骗人了。
中国官场,是最不能容忍真话的,越是将假话发挥到无耻顶尖的地步并越是发挥越能使自己在权力的阶梯上登峰造极。
中国官场,整个就使一个怪胎。《红楼梦》里并只以淡淡的笔墨小写意似地约略涉及了一点官场,比如护官符,还有,通过一些清客相公的小丑弄臣一般的嘴脸。
这一回的重要之处在于金玉之说正式登场,从而使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日益明朗化了。神秘的金玉之说是宝玉黛玉宝钗共同的隐痛,只是隐痛的归宿点不同。
宝玉念玉和锁上的文字时,宝钗的丫头莺儿告诉宝玉,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还没说完,边被宝钗打断了,宝钗可能早已知道和尚说的金锁配宝玉之说,所以在这里她没让莺儿说下去。不过,宝钗肯定以后在和宝玉的交往上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将来,想到金玉之说。而宝玉,因听莺儿说的这不囫囵的话,很可能也自觉不自觉地藏在脑海里,故此,36回宝钗看望挨打后的宝玉,宝玉在睡梦中喊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睡梦中的宝玉犹在拒绝金玉之说,而这拒绝,也使宝钗一怔。
宝玉的宝玉是僧一道送的,宝钗的金锁是癞头和尚送的,一个是莫失莫忘,一个是不离不弃,玉和锁的来历都很神秘,仿佛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似的。玉和金锁都是很出世的人送的,但其主人却性格迥异,一个出世,一个入世。我一直很怀疑宝钗能接受宝玉的程度,97回宝钗听薛姨妈应允了她同宝玉的婚事,第一表现是: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后来,连薛姨妈也“便是看着宝钗心里好像不愿意似的”,我一直觉得宝钗对宝玉的爱仅仅是姐弟之爱,而不是夫妻之爱。宝玉的玉和宝钗的锁成了把两个人连接在一起的神秘的纽带。我觉得贾宝玉一定要有宝玉,因为这块玉是女娲补天未曾用过的,也就是无力可去补苍天的玉,隐含了宝玉的庸碌;但宝钗却可以没有金锁,即使宝钗没有金锁,也不会对他们故事的走向造成多大影响。之所以会让宝钗有金锁,大概纯是为了宿命般的金玉之说吧。
这一回的回目非常好: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微露,淡淡而浅浅地透露,细风透露春消息一般,仿佛是一层透明的薄纱隐隐约约地包裹着同时也显明着一张神秘的脸,如果说在这之前,抛开神话色彩里面透露出来的宝黛之间的感情,那么,在现实里,宝玉和宝钗之间宿命一般的结局则第一次公布出来了。
本回有两个第一次,宝玉宝钗第一次鉴赏了彼此的玉和锁,黛玉对宝钗微妙的嫉妒与醋意也第一次公开化了。
在饭桌上,黛玉不能容忍宝玉听从宝钗的劝告,从而通过奚落宝玉而发泄自己的醋意,黛玉是微笑着说的,仿佛说的很轻松,但她的心情绝非轻松。这一段文字非常形象地表达了黛玉对宝玉近乎控制、占有的情感。对此,还要从黛玉寄人篱下的人生境遇来考虑,在贾府,最能使她体味到爱的只有贾母和宝玉,贾母对黛玉的爱是长辈对后辈(而且还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后辈)的疼爱,而宝玉的爱,则带着同龄人的气息,这就是男少女之间的爱情。因此,在黛玉心目中,她更注重的是宝玉的爱,为此,她时刻担心宝玉会移情别恋。
黛玉对于宝钗一直是警惕的,爱情是自私的,一个本来就狭隘的女孩子的爱情就更自私。黛玉对宝钗的警惕一直持续到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那时,黛玉彻底理解了宝钗,二人从此成为知己,以至于连宝玉对此都感到惊奇。45回以后的黛玉终于对宝钗放心了,自此再也没对宝钗流露出一点尖酸刻薄之语,即使到了忧愤去世的地步也没对宝钗有半句微词。那就是钗黛合一,是她们个性的合一,那时的黛玉变得可爱得多了。
本回黛玉最尖酸刻薄的话是在宝玉乳母李嬷嬷劝宝玉少喝酒,黛玉说: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这话说得真的很有分量,很世俗,很没有教养,也很解气,我分明能听到黛玉那不耐烦的声音,这声音,仿佛出自一个粗俗的目不识丁的村妇之口,而绝非一个书卷气质兰质蕙心的闺中女子之所出。我更宁愿将其归于此时黛玉年少的缘故,不懂分寸的缘故。
宝玉在薛姨妈处喝了不少酒,回去后又因李嬷嬷之事而朝丫头们发火,提到袭人,是这样写的:原来袭人实未睡着,不过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她顽耍。
这几句话很有意思,书中没交代宝玉与袭人的性接触是否只有一次,但通过一些细节可以知道,两人的关系已比从前亲密了许多,就说这里袭人装睡,活脱脱一对恩爱小夫妻打情骂俏的前奏,而且,宝玉丫头很多,细心谨慎的袭人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装睡以逗引宝玉,已有点明目张胆了。难怪以后晴雯挖苦宝玉和袭人偷偷摸摸做的事她都知道呢,袭人在这里,就是一个活广告,只是这广告坚实的基础就是恃着宝玉对她的宠爱,性爱,使男女之间关系更近。宝玉与袭人谈不上志同道合,他们之间的亲昵除了主仆之情姐弟之情外,因性接触而注入的爱也占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反观宝玉对黛玉,则完全是一种无尘的纯洁的爱了,即使里面仍难免掺杂肉体的诱惑。
本回最后提到了秦可卿的身世,很模糊。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2-20 15:40 |只看该作者
第九回
一般来说,父子之间是有隔阂的,父子关系一般也没有母子关系融洽。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浸淫熏陶,森严的等级关系也表现在父子关系上。父亲在儿子面前永远是板着脸的严肃相,从来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心态对待儿子,对于那些正统顽固的封建士大夫来说尤为明显。
贾政、贾宝玉父子就是如此,在本回里就能看出来。他们父子矛盾主要表现在贾政想让宝玉通过攻读《四书》而步入仕途,但宝玉却醉心于诗词歌赋,于是,在本回里,贾政听说宝玉要去读书时,是这样写的: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这话说的过于颓丧,概,贾政对宝玉已经有点失望了。
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尽管贾政一直被评论者说成是封建卫道士,但人性里最基本的父爱应该还是有的。却被森严的等级观念给冰冻了似的。
比如23回有这样的描写: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作业的畜生,还不出去!
这也是贾政被读者、评论者诟病的缘由之一,是啊,即使心里喜欢自己的儿子,嘴里却窜出如此没有人情味地的话语,这哪是对待自己的儿子。
贾政同宝玉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贾政自己已经给宝玉安排好了符合他心意但却有悖宝玉本愿的未来: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熟读《四书》,通过科举入仕,无奈宝玉偏偏厌恶八股厌恶官场,只一味地在女儿国厮混,这怎能不令贾政失望至极?在本回里,贾政就让宝玉的仆从告诉家塾先生,《诗经》、古文(指古代散文)一概不讲,只将《四书》讲熟了就可以了。
我们不能用当代民主法治的政治理念来衡量贾政,在那个时代,学好《四书》并将其贯穿在自己人生里、国家的政治理念里,于国于家于己都是有益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贾政作为一个官员,应该是很忠于皇上的,如果所有官员都象他这样,最终收益的还是老百姓。
贾政之逼迫宝玉学习,其实也是为了宝玉的将来,81回他曾对宝玉的授课先生贾代儒说道:“目今只求叫他(宝玉)读书、讲书、作文章。倘或不听教训,还求太爷认真的管教管教他,才不至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说毕,站起来又作了一个揖。
这不就是一个父亲对待自己儿子拳拳的爱心么?一些诋毁贾政的读者真应该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但宝玉并不理解贾政,就象现在很多孩子也不理解逼迫他们学习的父母的想法一样,现在孩子同父母主要矛盾几乎都是出在学习上,这点,还真和贾政父子有得一比。只是现在的孩子敢和父亲叫板,而宝玉唯有惧怕并极力躲避贾政。
本回里,宝玉为了能够和情友秦钟呆在一起,竟然宁愿去家塾接受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的教育,宝玉之多情可见一斑,如果秦钟知道了这原委,该是很感动的。
本回也是整部红楼写同性恋最多的一回。
同性恋是一种生活形态,如今早已不是变态的代名词,从而作为一种正常的状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的心态已越来越宽容。事实上,在古希腊,好男风携娈童曾是一种时尚。
《红楼梦》中也写了几段男性同性恋,都是擦边球的性质,而且很多介入同性恋的角色也只是一个阶段而已,比如冯渊,薛蟠,贾琏,还有宝玉和秦钟、蒋玉函的精神之恋等。
没想到这回在贾府家塾里,竟然上演了一场因同性恋而激发的闹剧,一群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子一时间打得不亦乐乎。在这里,同性之间的争风吃醋仅是一个引子,一群脱缰野马似的男孩子本身冲动的青春才是打群架的必然,所以,不应该将这场斗殴仅仅归罪于同性恋,归于几个男孩子之间的争风吃醋,如果换了别的话题,也会打个硝烟弥漫。
青春,谁不冲动?不冲动的青春就是未老先衰。
薛蟠在这之前也曾到过家塾,但这个胸无点墨的纨绔阔少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来的,他来的目的是为了家塾里那些俊美的贾府子弟,也就是为了找同性朋友(从下一回知道,薛蟠已到私塾两年了)。原来,堂堂贾府私塾在收取学生的时候也是以银子为首要条件的,这就难免使家塾里的学生良莠不齐,比如薛蟠这样的人只要交了束修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在此与男共舞。我觉得家塾里的孩子,大多都是刚进入青春期,比如被薛蟠所“宠幸”的绰号香怜和玉爱的孩子(这两个绰号真的很有幽默感),还有本回挑起事端的金荣,他们并不一定真的是同性恋,而只是为了得到经济上的补偿才同薛蟠接触的(比如两年来,金荣已得薛蟠银子七八十两),应该被叫做娈童才合适。只是薛蟠着实喜新厌旧,后来,就也不怎么来点卯了。我觉得薛蟠应该在肉体上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男孩子,也唯其如此,他以后才不来了。象宝玉那样注重精神之恋的情种,是万难在短时间内与心仪的同性分开的。薛蟠也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尽管后来他也曾因为调戏柳湘莲而遭柳的痛打,我觉得这只是他生命的一个阶段而已,他后来和金桂结了婚,并且还试图占有金桂的丫头宝蟾,这都说明他其实还是一个异性恋的。同样也同性发生肉体关系的还有风流好色的贾琏,也只是找清秀的小厮泻火而已。
从这些细节里,足见这些纨绔子弟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他们眼里,性仅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已,因为他们有钱啊,有钱不但能使鬼推磨,也许,还能把鬼也变成娈童鬼吧。
就是现在,钱不也是罪恶的帮凶么?
即使在当代纯文学中,同性恋也是一个羞答答的话题,但曹雪芹却以近乎一回的篇幅写同性恋,并且在其他地方也有提及,他确实是一个很超前的作家。
宝玉和秦钟(还包括以后的琪官)之间那种精神之恋,曹雪芹写得既情色,又有美感,在同性恋一直被作为罪恶的年代,读到他们之间的情愫,非但不感到厌恶,相反还生出些许同情,还感到他们之间的情感真的很纯洁美好。
真爱,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曹雪芹前面已说过这家塾“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后来,又通过对贾瑞的一些描写,我们可以知道,其实这个家塾的学风并不是很正的。贾瑞是家塾授课先生贾代儒的孙子,一个为了蝇头小利而不顾是非善恶的很下作的人,倒也符合以后被凤姐设局致死的性格。曹雪芹很多构思都极其严密,贾瑞就是一个例子。后来写贾瑞之死是为了印证凤姐之恶毒凶狠,贾瑞满可以是其他一个什么支系的子孙,但曹公安排他是贾代儒的孙子,贾代儒应该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儒生,却怎么也管不好自己的后代使其走正路,这悲剧在生活中不也经常上演吗?
令我不解的是,李纨的儿子贾兰也在这家塾里读书,在第七回里,宝玉曾对秦钟说,他的业师上年回家去了,所以耽搁了学业,正准备去家塾呢,怎么,难道宝玉有家庭教师,但作为贾政更应该宠爱的孙子却一直在学风并不怎么正的家塾上学?为什么就不能给贾兰也请个家庭教师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其一,这毕竟是家族的家塾,尽管学风不是很正;其二,授课先生贾代儒国学水平应该很高,即使谈不上大儒,也应是一方名家了,不然,作为荣府嫡孙的贾兰也不会来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12-20 15:41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回
身份很神秘的秦可卿在宁府得到公婆贾珍夫妇的疼爱,荣府的贾母凤姐等对她也是疼爱有加。一个弃婴长大后能得到如此眷顾,而且收养这个弃婴的秦业也毫无背景,确实令人费思量。但并不是所有贾家弟子都如此对待秦可卿,与秦钟寻隙的金荣的姑姑璜大奶奶就不买秦可卿的账,上一回里有这样一段:茗烟在窗外道:“他(金荣)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们。璜大奶奶是他姑娘。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的主子奶奶!”……宝玉冷笑道:“我只当是谁的亲戚,原来是璜嫂子的侄儿,我就去问问他来!”
可见连茗烟也瞧不起贾璜夫妇,茗烟的口气是很有恃无恐的,宝玉的语气分明也是不屑。但就是这样一个璜大奶奶,听说侄子金荣被秦钟“欺负”,一时怒从心上起,说道:“这秦钟小崽子是贾门的亲戚……”,就气冲冲地到宁府,要找尤氏和秦可卿告状。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贾璜夫妻眼里,秦可卿也就是宁府一个普通的媳妇,试想,如果秦可卿是皇帝公主,一个在贾府里没什么地位的穷亲戚还敢如此嚣张吗?当然,也有可能秦可卿神秘的身世属于高等机密,只有贾府顶尖几个人物才会知道,这已不是小子所要关注的,只是,秦可卿历来都是很多评论家感兴趣的对象,谜语一样。
秦可卿身上确实能做出很多文章,刘心武先生当年研究《红楼梦》就是从秦可卿开始的,并冠之以秦学。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贾府尽管内里吃紧,但外表还是很光鲜的。于是刘姥姥才会不顾老脸来求助了。其实贾府里也有刘姥姥一类的子弟,比如本回如此写贾璜夫妇:贾璜夫妻守着些小的产业,又时常到宁荣二府里去请请安,又会奉承凤姐儿并尤氏,所以凤姐儿尤氏也时常资助资助他,方能如此度日。
贾府一些生活并不宽裕的嫡系支系都在想方设法使自己能吃一口贾府这块肥肉,以后还会有贾芸贾芹等贾府子弟的故事。
贾府主子里有三个出家了,他们是贾敬和惜春父女及宝玉,正是斩断烦恼丝千缕,门庭一出空无事。贾敬因出家而置世事于不顾,他的儿子贾珍袭了官。
贾敬,大概是谐音假敬? 也就是他的好道出家,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那就不是出于信仰,而不是出于信仰的出家只能有一个解释:逃避。第二回里冷子兴说: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
通过焦大的口,我们知道,贾敬的父亲曾带兵打过仗,贾敬应该是生在新社会长在龙旗下的,属于官三代,同时也是富三代,他为何出家书里没有交代,曾有研究者猜测是他看透了家族的腐化堕落必导致祸患,因此,他的出家纯是无奈之举,是一种逃避。但书里并没有直接的交代,甚至连暗示都没有。
后天是贾敬的生日,贾珍去请安,一并请贾敬回府受礼,贾敬的回答是: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去闹去。你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众人些头,莫过你把我从前注的《阴骘文》给我令人好好的写出来刻了,比叫我无故受众人的头还强百倍呢。倘或后日这两日一家子要来,你就在家里好好的款待他们就是了。也不必给我送什么东西来,连你后日也不必来,你要心中不安,你今日就给我磕了头去。倘或后日你要来,又跟随多少人来闹我,我必和你不依。
整部书里,贾敬只说了上面一席话,所以我全部在这里引用了,我觉得这对于理解贾敬出家是很重要的,在他眼里,贾府整个就是一个是非场,所以他不想沾惹是非,也不想和家里的人来往,他怕的是惹火烧身。对于贾敬品行如何,我们无从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看不惯贾家子弟纵情酒色的生活,而且,他要刻《阴骘文》(这是一本专讲因果报应的书),说明他想在来世得到一个好的报应。如果贾敬真是假敬——出家是假,避祸是真,他之放弃官三代富三代的生活,真是一种聪明之举,即使他没有死于服丹,在查抄贾府时,他也不会被治罪的(被治罪的是贾珍),如果真是这样,贾敬还是很有眼光的。
但,如果曹公真的说贾敬是假敬,那么,再看看冷子兴说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莫非贾敬出家仅仅是为了追求生命的长生不老?
不管怎样,他之不袭官毕竟使他免于流放之罪了。
官场肮脏污秽云波诡谲。
却也有很多不怕被淹死的鱼在官场里纵游,是啊,鱼才没有被淹死的呢。
这一回里,冯紫英小时候一个老师张友士来京为儿子捐官,这又是《红楼梦》里擦官场的一个小边球,前面已有贾雨村经贾政的介绍周旋就得到了官位,贾雨村的官不是花钱买的。在曹雪芹时代,花钱买官是很平常的事情,其实,花钱买官的老祖宗朝代是秦朝。花钱买官是不违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这点可不像现在,花钱买官是犯罪,应该受法律制裁,看来,我们真的是进步了。好了,对此不多啰唆,仿佛一愤青似的——我不做愤青很久了。
因张友士善于医理,所以,贾珍决定请张友士来为秦可卿治病。秦可卿病了,这之前,看过几个大夫,但都没医好。
那么,张友士能医好吗?
通过张友士的诊断,我们知道,其实秦可卿得的只是月经不调,这只是普通的妇科病,张友士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当贾蓉问他秦可卿的病是否有性命之虞时,张友士答道: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他对于秦可卿的恢复还是乐观的。但秦可卿终于死了,她曾说说过治得了病治不得命的话,可见,张友士之前的大夫之所以没有治好秦可卿的病,并不是因为医术不到,而是秦可卿得的其实是心病,最终要了秦可卿性命的是心病。张友士为秦可卿诊断后曾说: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这才是真正的病根呢。
本回对于研究秦可卿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2-20 15:42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回
贾敬生日,宁府摆宴庆贺。
贾敬似乎已和贾府断绝了往来,甚至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去看他,他与儿子贾珍孙子贾蓉之间的亲情关系相当疏远,贾珍父子同他关系亦然。但贾敬毕竟是宁府老大,即使这个老大是名义上的,尸位素餐毫无作为的,老大的是生日是要隆重地办的。所以,荣府的贾赦夫妇、贾政夫妇、贾琏夫妇等头面人物才会悉数到场。这也是传统名门望族所应有的礼节礼仪了。
即使疏远的亲情关系,也要把孝道在表面上做足,这就如同现在的面子工程一样。当贾珍开始以为贾敬会在生日这天能回府接受晚辈礼拜时,他没敢请戏班子和十番锣鼓的乐队,因为贾敬不喜欢。如今,贾敬不回来了,就把这些热闹玩意都请来了。这真很有意思,寿星缺席,宴会照开,并且比寿星亲临还热闹奢靡。
浮华,本就是如此。虚伪,本也是如此。
贾敬生日,“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这一细节是不能忽略的,从中可看出贾府之人脉关系还是很深厚的。关于贾府和其他一些王爷贵族官宦之家的交往,《红楼梦》中没有正面交代,都是通过府中其他事情来讲述的,比如秦可卿出殡时的路祭等。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知道,贾府在整个国家里也算得上是个名门望族了,是有一定权力根基、财富根基的,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细节非常重要——如此煊赫的家族,以后竟然也被查抄了。
富不过三代?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一个象征?自作孽不可活?只有读者自己领会了,这是后话。
关于贾敬的正面描写,到此算是结束了,后来提到他,就是通报他已经去世。赫赫宁府的老大,在整部红楼里,连个配角都算不上。贾敬并不是一个高洁之人,甚至都不能说他已看破红尘。曹雪芹既然写了这样一个人物,就必有他的目的,贾敬不像其他一些出场不多的人物那样无足轻重,贾敬之出家、之与家人关系的疏远,正是为了突出贾府后代声色犬马不顾王法以致招祸惹害的悲剧,贾敬出家一定有其深层的原因,在第二回冷子兴介绍贾府时提到贾敬弃官而好道炼丹,读者读到这里,尽管不会追索其原因,但也绝不会无动于衷,这个细节还是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
本回里,我们知道,秦可卿从得病到现在,也就一个多月,但病情却加剧得很快,她自己也对凤姐说:“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秦可卿对于自己肉体的病情十分了解,她更有不能对人所道的心病,所以才会如此说了。
在本回已能感觉到秦可卿的日子不多了。关于秦可卿的正面描写到此也结束了。我一直对这个身份神秘的女子颇有好感,尽管她在整部书里仅仅是一个小角色,并且因为匆匆出场又匆匆谢幕,她的个性并没有展开,但感觉她柔情似水,温情客人。关于秦可卿,我会在13回里再略加说明。
《红楼梦》里有几个人物,自始自终都没做过一件好事,比如赵姨娘、夏金桂等,还有本回里的贾瑞。
贾瑞人品很差,贪财好色,第四回写到: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贾瑞之下作由此可见一斑。
贾瑞此时已是二十来岁了,正是对于异性最感兴趣的年龄,又没有结婚,见了风情万种的凤姐,由不得产生了邪念。只是这个贾瑞太不知趣,动谁的念头不好偏偏要惹凤姐?贾府的丫头都知道凤姐不好惹,贾瑞肯定也有所耳闻。只是,贾瑞还真是大丈夫也,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真是应了孔圣人说的人做孽不可活的真理。
贾瑞在这里问候凤姐的几句话,句句带有挑逗色彩,一脸下流相,别说凤姐不舒服,就是读者也感到几分不快。
凤姐的回答却十分得体,仿佛拉家常一般,尽管她说得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但绝对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并且她还配以形体语言,整个就是在默认甚至迎合贾瑞的挑逗,别说是身临其境的贾瑞木了,就是小子读到这里,也感到凤姐宛如栩栩如生地浮在眼前,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凤姐之精明与狠毒。
如果凤姐在此义正词严地痛斥贾瑞一通,贾瑞也就死心了。但恰恰地,凤姐的话温温吐吐、模棱两可的,给贾瑞留下了想头。如此,才是凤姐的个性,如果痛斥贾瑞,那就是强势而直接干脆的探春了。
凤姐给贾瑞造成了接受他挑逗的错觉,其实凤姐心里是如此想的: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后来,贾瑞果然死在了凤姐手里——尽管凤姐并没有亲手杀他,甚至也没指使别人杀他,尽管贾瑞确实该死——但青春花季的生命毕竟是令人愉悦的,一条鲜活生命的失去,毕竟令人扼腕。
我真的宁愿凤姐这样的想法只是出于一时之气愤。
凤姐之狠毒的一面从本回开始渐渐露出来了,整部书里,她做的最作孽的三件事就是设相思局害死贾瑞、铁槛寺弄权间接害死一对情侣、逼死尤二姐。凤姐在做每一件坏事的时候,都是在很平和的谈笑间就完成的,生命凋谢在曹公平和的文字里,也凋谢在凤姐云淡风轻一般的毒计里,凤姐在平平常常间就能置人于死地。
本回还写了平儿收了凤姐三百两银子放贷的利钱,凤姐的精明还在于她能用官中(即贾府公家)的钱放贷收取利钱,比如拖延发放下人们的月钱。荣府主子并下人每月的月钱大概一百多两,下人的应该是几十两,凤姐不敢拖延发放主子的月钱,但却敢拖欠下人的,袭人曾同平儿说起过此事,抱怨凤姐还差那点钱么。
这个爱钱如命蝇头小利都要去争的女人,狠毒无情的女人,聪明精明工于算计的女人,漂亮动人的女人,再大的阵势也不怯场的女人,八面玲珑风情万种的女人,即使现在也博得多少男人喜欢的女人。
凤姐!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12-20 15:43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回
从贾瑞能自由出入荣府来看,他应是贾府嫡亲,他的遭际证明了贾府一些比较远的支系在贾府并没有什么地位。但作为亲戚,也可算是一族人,比如上一回宁府为贾敬祝寿所宴请的亲戚就有贾瑞。可见贾府还是很顾及自己的声誉的,还是有大家族的风度的。
凤姐的狠毒在这一回里更为突出,她一步步地戏弄贾瑞,最后活活地将贾瑞戏弄死了。
贾蓉和贾蔷这对相处很好的兄弟一定是凤姐的嫡系部队,否则凤姐也不会告诉他们贾瑞勾引她的事情,既然是嫡系部队,自然不能亏待,所以16回里凤姐力挺贾蔷采办戏班子。尽管凤姐和贾瑞说的那些暧昧话不一定是真的,但仍可看出在凤姐眼里,她是很喜欢贾蓉和贾蔷这一对俊美的少年的。
他们之间是否有暧昧之事?不得而知。我总觉得凤姐在男女之事上还是很清白的,也惟其如此,她才把贾琏盯得紧紧的,贾琏被看得连平儿都无法得手,按理平儿是他的妾呢。
我觉得凤姐不一定非要置贾瑞于死地,尽管上一回她心里曾如此想过。她只想狠狠地教训一下贾瑞,她心里想的大概是贾瑞死了也活该。贾瑞尽管下作不堪,但毕竟没妨碍凤姐什么,对凤姐没构成威胁,她设的使贾瑞致命的局,就如同猫玩老鼠的游戏。凤姐的恶毒表现在她绝不会原谅得罪冒犯她的人,她的骨子里不会饶恕,只会仇恨,然后是想法设法地报复,然后就很轻松很潇洒仿佛挥手之间地如愿以偿,这点在她对待尤二姐尤为突出。凤姐的为人正如西太后曾说的,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她一世不痛快。对于贾瑞的生死,她是不在乎的,贾瑞只要倒霉,就遂了她的心了,正因为如此,当王夫人让她给贾瑞二两人生以做药用的时候,凤姐才十分不情愿了。
贾蓉贾蔷是贾瑞的侄子,却对贾瑞趁火打劫,逼迫贾瑞为每个人写下五十两银子的欠条,贾瑞的家境他们应该知道,却仍如此冷酷无情,在贾瑞之死这件事上,他们也功不可没,一对为虎作伥的帮凶。大概,越是大家族,人与人之间也越没有真情以至于连最起码的怜悯也没有了?贾蓉是个花花公子,心里的花花肠子很多,比如撺掇贾琏娶了尤二姐,败露后又见风使舵地转向了凤姐,为凤姐陷害尤二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点子。贾蔷,在后来还是比较本分的,特别是他和龄官之间的情感确实可圈可点。
贾瑞染病不起后,来了一个跛足道士送给他一面风月宝鉴,告诉他只能照反面,不能照正面,三日后自愈。照反面镜子里出现的是骷髅,正面是凤姐。贾瑞反复照正面,感觉反复与凤姐云雨,直至丧命。
曹雪芹这个写法真的非常高明,如果将其单独抠出来写成一个短篇小说,也是非常优秀的。而且,这个构思,即使现在看来,也很现代派,可以说是象征小说、新寓意小说,也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现代派并不是舶来品,在中国已有根基呢,只是我们没发现罢了。
书中有一个细节我觉得非常有象征意味,也许这只是我的感觉,曹雪芹当初写的时候仅仅觉得应该这么写而已,这是贾代儒将贾瑞之死归罪于镜子:(代儒)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贾代儒并不知道只有反照这镜子才能救命,他把贾瑞的自取灭亡归罪于镜子,这正是行事愚妄的人类的写照,人类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罪了?即使救世主耶稣来到世上要救我们脱离罪恶脱离死亡,不也被作为罪人钉死了吗?如果贾代儒生在耶稣时代,他一定会呼求将耶稣钉死的。
风月宝鉴哭喊人们以假为真,正是应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红楼梦》之所以为梦,也正如此了——是现实呢?还是梦幻呢?
即使现在,以假为真不也是屡见不鲜吗?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豆腐渣比如一面鱼肉百姓一面把自己装扮成天使。
孰真孰假?百年后还不是一场没有痕迹的梦?
打住,还是回到红楼。
跛足道人借给贾瑞的镜子名曰风月宝鉴,而《红楼梦》别名也是《风月宝鉴》,饶人深思。
书中有几处都出现过跛足道士和癞头和尚,这不但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性,也使故事峰回路转。比如第1回交代本书的主旨,第25回凤姐宝玉被鬼魇住,第115回宝玉的玉失而复得等。儒道释造就了中国文化,曹雪芹作为一个文人更是深刻地浸淫在其中(我觉得后40回也应是曹雪芹写的,这也是一些研究者的观点),尽管在这些情节里出现和尚道士并不是为了阐述教理,却也增加了作品的玄奥与从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2-20 15:46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回
宁国府为秦可卿办理了一场豪华的葬礼。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诸多死去的女儿中第一个离开这个世界的,她的故事不多,来去皆匆匆,但却名列金陵十二钗之一,足可说明她的重要性,尽管惊鸿一瞥,但毕竟不是一只随处可见的麻雀。曾有人说应该将宝琴也列入十二钗里,我觉得这都是读者个人好恶所使然,作为作者的曹公自有其理由,读者或研究者大可不必惋惜。
秦可卿卓越的见识在本回里充分显露出来,是通过凤姐一个梦来间接写的。这个梦很重要,这并非凤姐借梦中的秦可卿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秦可卿本人在向凤姐告别时对贾府真正的担忧,写作手法很浪漫。一个育婴堂出来的年轻少妇,竟能在贾府日如中天般的鼎盛里看到以后的衰败,能意识到“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并为凤姐出了两个能够在衰败时保全家族的主意,可谓振聋发聩,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现在宁府的当家人是尤氏,如果秦可卿不是短命的话,将来管理宁府的肯定是她。依她的见识,她应该比凤姐更有才干,因为凤姐只顾眼前利益,并且凤姐极为贪婪,在当家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好处,而秦可卿则站在思虑整个家族前途的高度上,起点要比凤姐高许多,和探春倒有一比。无奈,天妒英才,天败贾府。
秦可卿此时也就是不到二十岁,她这些见识是如何来的?按说她嫁到宁府的年日并不多,莫非一个孤儿一入豪门见识就飞快地增长了么?秦可卿将永远是一个谜了。后人围绕这个谜,真是做足了文章,因为破绽太多啊,所以后人的文章即使观点相悖,也总能自圆其说。
对于秦可卿的死因,书里一点正面的描写都没有,但根据宝玉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图画知道她是上吊自杀,她为什么要自杀呢?这也将永远是一个谜了。
秦可卿在金陵十二钗的词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有人据此就说秦可卿是个好淫之人,又根据焦大骂的爬灰说秦可卿和贾政不干净。通过秦可卿丧事的豪华,可知贾珍是极其钟爱这个儿媳的,这确实蹊跷。比如贾珍说:“如何料理(丧事),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脂砚斋曾说过曹雪芹原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说,脂砚斋令曹雪芹删了天香楼一节,这一节有四五页。这四五页模糊了十二钗里的图画和词语,令读者感到缺少故事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逻辑,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而且,也许这遗憾对于理解整部书也非常重要呢。
有人说秦可卿谐音为情可轻,以此来印证秦可卿之淫荡的情是应该被轻贱的,我觉得这有点牵强。还是让其成为一个谜,保留对秦可卿温柔可人的美好形象,也对其年轻早逝感到惋惜吧。
秦可卿是夜里去世的,刚去世,宁府二府的男性主子就来了,这也许是整部书里唯一一次提到这么多人: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宝玉这之前就来了,贾琏护送林黛玉回扬州。我很奇怪,为什么贾环没来?
贾蓉此时的身份是黉门监,丧礼上不风光。为了风光,为了门面,贾珍给了大明宫内相太监戴权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买了个五品龙禁尉。按说,贾珍也是三品威烈将军,为什么此前就不能给贾蓉买个官当当?莫非那时候当官真得为人民服务?贾蓉在《红楼梦》里是个次要角色,出场不是很多,但仍可看出他买了这个龙禁尉仅仅是为挂个名,买官后他一直就没上班,只是不知道这龙禁尉是否还有俸禄?估计是有的,不然,谁还花钱去买呢?而且,贾蓉纨绔子弟,即使不能挥金如土,也奢华侈靡,五品的俸禄大概也不会入他的法眼吧?更况且,人家当初买官就是为了门面,也可以说是一次性的,起码暂时是一次性的,以后当然也会用,比如自己父母去世,或者以后的续弦胡氏去世。说到胡氏,也应注意,在以后的情节里提到过她几次,但都是作为一个木偶一般没有表情的人物出场的,可有可无,哪里还有一丝半点秦可卿那年的风光?
卖龙禁尉这官职的是大明宫内相太监戴权,戴权,应谐音带权,尽管是个太监,但却是大明宫的太监,那可是皇帝的住处,别说是皇帝的太监,就是一个妃子的太监也有一定权力呢,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所以,戴权来宁府吊丧,“坐了大轿,打伞鸣锣”,真气势,恐怕县太爷也没这个谱吧?大概只有现在一个芝麻小的官出去也要警车开道,那刺耳的声音仿佛前列腺把膀胱憋爆了,呵呵,戴权,带权就是好啊,宁肯不带自己的鸡巴,也一定要带权。
戴权一定经常卖官,看他和贾珍那不动声色拉家常般的话语就能知道,他卖官是非常有经验、非常老道的,明明本来就想收一千二百两,偏偏说另外有人给了一千五百两他都没舍得给,而是非常仗义雪中送炭地给了贾珍。相比之下,贾珍倒像个嫩嫩的雏儿,竟然能问出银子是送给户部还是直接送给戴权这样没水平的白痴话来。哎,小子最痛恨买官卖官,并且小子一腔赤子之心,但,饶是如此,小子也知道这钱一定要送到戴权家里,怎么能送到户部呢?贾珍真是太天真了,说天真是抬举他,简直就是一个傻瓜白痴。小子没杀过猪但却吃过猪肉,没买过官更没卖过官,但却耳闻成百上千(也许还更多?)的公仆买官卖官的。小子举一反三地认为,如果小子和贾珍在同一个时代,绝对比贾珍混得好,起码小子如果给自己儿子买官,一定要送到卖者家里的。可见就贾珍那点智商,查抄贾府还真对了,不查抄都对不起他。
一个太监都明目张胆如此猖狂地卖官,可见官场肮脏到了何等地步。买官卖官,这是封建社会的臭狗屎,怎么如今竟然死灰复燃地香了起来呢?问贾珍,贾珍不应,问曹雪芹,曹雪芹也不应,那,我该问谁去?
秦可卿豪华的丧礼直接就是死后哀荣这一词语的解释,单单停灵就有四十九天,只是不知道那时是如何控制尸体不腐烂的?尽管此时已是冬天,但总不能直接把尸体放在外面的冰天雪地里吧?可见古代仿佛还真有一套,可见那时不仅仅只有买官卖官这样肮脏的事,还会给尸体防腐。
秦可卿丧事要持续一个多月,宁府当家婆尤氏又病了(很多研究者称尤氏早不病晚不病,偏偏这时病,真是因为她发现了贾珍和秦可卿的奸情,就称病拒绝主理丧事),于是,贾珍就请凤姐协理宁府一个月,凤姐本就是一个好出风头争强好胜的人,你不求她她都跃跃欲试,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按说凤姐也确实绝顶精明,尽管宁荣二府都是一家,但各家都有各自的一套,凤姐对于宁府毕竟不及荣府那么熟悉,却一下子就点到了宁府五个问题,佩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12-20 15:47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回
整部《红楼梦》里办过三次次丧事,其中两次值得注意,一次是鼎盛时期秦可卿的,非常奢靡豪华;另一次是贾府被查抄后贾母的,这本应远比秦可卿更隆重豪华的丧事却拮据不堪。
比较一下,不由得对贾府的凋零感到遗憾。
同样应该比较参与两次丧事的一个角色就是凤姐。两次都是她主理,效果却迥然不同。在秦可卿的丧事上,凤姐呼风唤雨法力无边,但操办贾母的却力拙失人心,连丫头老婆子都指使不动了。
世态炎凉,历来如此。
我忽然联想到如今有的在此处犯了事的官员,非但不处理,反倒到了彼处高就,至于为何如此,道理不说也罢,只知道无论此处还是彼处,他们都在贪污腐败。凤姐真是生不逢时啊,如果生在当代,整个国家幅员辽阔都成了一个大家庭,该是如何的长袖善舞啊,别说是一个家族老祖宗的丧事,再厉害的角色也照办不误,并且还能因此而更上一层楼呢。
凤姐,真是遗憾。
凤姐是荣国府的当家人,书里并没花多少笔墨写凤姐当家的精明和劳累。但在协理宁府的这一情节里,却充分展示了凤姐过人的管理能力,不识几个字的她却在管理上才华横溢,她确实是一个治家的行家,绝对内行,如果凤姐生在当代,绝对是可当MBA的客座教授了。
宁府办理如此隆重的丧事,大概也是第一次,尤氏忽然病了,贾珍痛苦得恨不得自己也死过去,很多事情失之疏忽,整个宁府未免手忙脚乱。
凤姐也是第一次参与如此众多繁忙的事物,却使之井井有条,她对有关丧事的所有细节都考虑得一清二楚,真是胸有成竹。她将丫头仆人化成几个组,搞承包责任制一般,每个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扭转了混乱的局面,而且凤姐声色俱厉,权威无比,一下子就把下人震慑住了,丧事的过程立时变得有条有理了。且,在协理宁府的同时,也管理着庞大的荣府,有一个细节,是荣府仆人来领对牌,凤姐马上指出其中两项的开销算错了,小小的一个细节,将凤姐的精明如同图画一般浮现出来。凤姐在宁府的管理手段,在荣府也应该是这样的。
凤姐划分的几个组,共有134名丫头仆人,还有一些别的工种没写具体人数。这是直接参与办理丧事的,应该占下人的一大部分,还应有一些不是直接为丧事做事情的,按此可以推算,在宁府里,大概有下人近200人,同样,荣府也应差不多。
管理如此庞大的下人队伍着实不易。
在《红楼梦》里,凤姐也是一个很悲剧的人物,作为一个庞大家族的管家婆,她有很多的无奈,甚至累得后来都小产了。她精明,贪婪,狠毒,同时有时也很有正义感,我觉得贾母其实早就看透了凤姐,所以她临终前才会对凤姐如是说:“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110回)。
凤姐和贾琏这对夫妻,应该说相处得还很不错,尽管贾琏风流成性,总是背着凤姐偷情。本回里有这样一个细节,贾琏送黛玉回苏州奔丧,派昭儿回来报平安,书中写到:(凤姐)又细细吩咐昭儿:“在外好生小心伏侍,不要惹你二爷生气,时时劝他少吃酒,别勾引他认得混帐老婆,——回来打折你的腿。”
凤姐对贾琏生活身体的关心,对贾琏偷鸡摸狗的担心,都装在了这短短的几句话里。
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为秦可卿出殡的还有贾府官场的同僚和朋友,书中写到: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甚至连北静王也来了。
一个晚辈的葬礼惊动了那么多的王公贵族,贾府的煊赫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煊赫的家族却衰败了,看看前面的威风权势,由不得使人嗟叹。
后人把这里出现的诸公在后面(主要是指后40回)没再出现,说成后40回乃高鹗所续的主要证据之一。对此,我感到怀疑,《红楼梦》体系庞大,脉络纵横交错,人物众多,曹雪芹在此处写下这些煊赫家族主人的名字,可能只是为了使作品更具真实性,而不是为了以后这些人物都要出场。比如,曹公同样写了与智能儿的一同做尼姑的智善(15回),写了跟贾蔷采办戏班子的贾琏乳母赵嬷嬷两个儿子赵天梁赵天栋(16回),莫非如果曹公自己写了后40回,也要将这几个人带出来吗?根据前80回来看,后面肯定也不会有这几个人物出场的机会啊。
北静王是贾府的挚友之一,并且在贾府被查抄时也尽力呵护贾府,这一回里,北静王出场了。据说,北静王是《红楼梦》里最俊美的男人,也有人根据他和宝玉在此的见面就说北静王也有同性恋倾向,真能把大天头晕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