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德兰
舌头打个滚,喊人不蚀本。
我是伴随着这句话长大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常常教导我,在遇到认识的熟人时,要主动问好。
我知道这是一种美德。在我的孩子开始呀呀学语时,我亦如此。实际上在我心里,是不以为然的。这喊和不喊,能有多大的事,尤其是在路上,大家匆匆而过,有时即使喊了,别人也不一定能听见。再说,这又没什么事,巴巴地喊上一句,某某好!又能起到多大的意思。
我这人是怕喊人的,尤其仅是熟面孔的人。有时,也想喊,可那声音,总是在卡在喉咙里不得出来,我这里震了半天,声音好不容易出来,别人还耳背,没有听见,就这样的功夫,彼此,也擦肩而过。
前几天,我才写过《怕的背后》。正如文中所说,我是怕和老师打交道的。老师们全博学,令我心生敬畏。这一敬畏,原本就怕开口的我,在看到老师的情况下,更怕开口。
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我为此得罪了孩子的老师。
孩子上高三,为了做好后勤工作,我天天送晚饭去学校,这天天去,经常遇到老师那是必然的。如果是活络的人,这是求之不得的,在这关键时刻,和老师多交流,有好处。可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难事,每每遇到老师,老师们全是匆匆而过,我所能做的就是在老师恰好看到我的情况下,我点头而笑,算是问候。在我心里,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
那天,我坐在孩子的旁边看报纸,等孩子吃饭。这时,数学老师进来布置作业。老师在有事,我不便打扰。所以,也就没有问候。但是,我站了起来,保持着面部微风,以示我的尊敬。可惜的是,老师并没有能体会到我的敬意。
这位老师和我的同学是同事关系,后来他在我的同学面前说,我看到他时招呼也不打声。实际上在这时,我还是不以为然的,我觉得老师博学通古,啥道理不懂,并不会为此事真得生气。
有些事,总要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的出租屋这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院子挤七八户人家,这住在一起几个月,天天早上不见晚上见的。
住在我后面的一个小娘子,在某酒店做服务员,早出晚归。衣服常晒在外面,有时,遇到雨天,我会主动帮着收回来晾在我家的阳台里,等着她回来时,再拿回家。如此几次,她看到我时,仍是脸板板的,连一个笑容也没有。有时来我家阳台拿衣服时,看到我,连声谢谢也没有。这时,我就在心里打嘀咕了,这人,怎的如此不懂礼貌,还是做服务工作的。
再帮她收衣服时,我就不大情愿。这个念头产生时,我突然顿悟。老师,天天站在讲台,为了我的孩子呕心沥血。我看到时老师,怎么说也该请教一声,表示一下谢谢的。
看来这个舌头打个滚,喊人不蚀本,还就真是这个理。正如民间常说的:“多一理总比少一理好。”
实际上就是一句话的事,说出来,皆大欢喜。你的敬意和谢意放在心里,表达在脸上,别人不一定知道,可一旦通过嘴巴表达出来,别人就完全领会到了。一句简单的问候和谢意,足够温暖人心。
庆幸的是,我终于懂得了这个道理。
江苏大丰人民南路188号1幢302室陈德兰 邮编224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