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沙贝 于 2011-8-16 22:38 编辑
乔山中与《人证》:飘逝的“草帽” 王斌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草帽歌》的旋律将会时常伴随着我们,不仅仅在于它的凄婉、深沉、悲怆,还在于那个年代我们刚刚从骇人的苦难中走出,留在心灵深处的伤痕还在隐隐作痛,我们虽然看到了祖国迎来的一抹曙色,但仍存有一丝茫然。 已经记不清那是那个年月了,依稀记得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最初是从电视屏幕上首次看到了来自日本岛国的电影《望乡》,然后在电影院里欣赏到了这部《人证》。就是在那次的电影观赏中,我们领略了那支伤感动人的歌曲:《草帽歌》,那个歌声中飘荡出的歌词成为我们私下里开始默默传颂的诗句: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的那草帽/很久以前失落了/它飘向了浓雾的山峦…… 这悲凄哀婉的旋律是符合当时我们的心境的,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知道了祖国便是我们的母亲,但我们的心灵却在那个十年酷劫的阴晦的日子里饱受蹂躏和摧残,我们就像歌声中所吟唱的那顶在风中飘逝的草帽,茫然而又无助,在风中飘荡,无所适从,茫然而不知何所踪,我们渴望着祖国母亲仍能忆起她送过我们的那顶草帽,而它亦从不曾在风中飘逝过。 但我那时并不知道原唱者竟是这部影片的主演乔山中──那位混血的黑人大男孩,于今想来心有愧疚。那时我们能欣赏到的此类电影实在太鲜见了,我们那时孤陋寡闻,从风格、主题到叙述故事的方式都让我们倍感陌生但亲切,那是一个融合了血和泪的故事,那是一个由于历史的罪恶而延伸到现代的故事,那是一个突破了我们固有的关于人性好与坏的事关命运的故事。日本母亲因为羞于承认她曾有过的耻辱而杀了她来寻亲的黑人的儿子,而她在事业走向辉煌之时而亦出于悔恨而投崖自尽。印象中,那顶染着血泪的草帽就在那一刻飞向了乱云飞渡的山谷,飘逝而去,一如消失的生命。 《人证》──这部深刻感人的电影于那时的我们是具有启蒙价值的,但那时我并不知道它来自日本推理小说“本格派”的作者森村诚一,我们甚至不知“本格派”乃何物,但我们屏息静气般地走进了《人证》,并走进了一个杀人者──母亲的心理世界,人生与命运的绞杀与搏击在我们的面前展示出一片不同于以往中国电影中所出现的情景,复杂、暧昧且引人思索,与此同时,我们记住了表面上看与母亲大相径庭的黑人儿子焦尼那张清癯、消瘦又挟带着青涩的面孔,记住了他的那种惶恐不安的眼神,他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们的记忆,那个记忆还被刻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为《人证》的上演亦意味着封闭已久的国门洞开,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当我知悉焦尼的份演者,那个脍炙人口的《草帽歌》的演唱者乔山中病逝时,心情复杂而悲伤,一如电影《人证》当时诉诸于我的感受,一如那首《草帽歌》的旋律。他真的走了吗?那个留给我们歌声的人,那个孤苦无告的寻母者,还有那双天真而又惶惑的眼神,他真的随着我们记忆中的草帽飘逝了吗?在今天,我们悼念乔山中的驾鹤西去,同时也一并追忆着我们曾有过的如同那顶草帽般的飘逝的年代。
2011年8月15日 于昆仲办公室 附言:此文系《北京青年周刊》所定约,请勿在其它报刊杂志上转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