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688—742),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登鹳雀楼》流传千年,至今依然家喻户晓。
正史关于他记载很少,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参加科考,初被亲属举荐做了一段时间的小吏,嫌受气不干了。晚年生活所迫,又出山,不久病故。开元年间,他的诗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但一生所作,仅存六首。
除了“白日依山尽”之外,。极为著名的还有《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之一。王之涣的诗语言平直,气势开阔,高远苍凉,大气磅礴。
还有个突出特点:用词接近口语,非常上口,这也是他的诗得以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以杜甫为例,杜甫是《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又一座高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极高,其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王之涣是无法比拟的。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最乐观的估计,普通人能完整背下来的也就“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首七绝吧,真正代表杜诗最高成就的《三吏》、《三别》,和几首歌行体古诗,不是唐诗爱好者,绝对没记住。 王之涣的边塞诗成就,尚在高适岑参王昌龄之下,且仅存六首诗,就有两首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什么呢?
这种现象诠释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
古往今来,通俗艺术都是下里巴人的,大街上太流行的东西,往往水平不高。比如音乐,越普及的就越低端,音乐的高端是交响乐,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芭蕾舞曲,意大利美声,歌剧。可普通百姓有几个人听过?有几个人听得懂?
所以,千万不要以知名度来衡量艺术的价值。比如散文家余秋雨,出了几本畅销书,并连续在几届CCTV全国歌手大赛上,给文化荒漠们普及过弱智文化,曾经知名度相当高,已经超过了芙蓉姐姐,但还不如金庸,绝对代表不了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王之涣还有没有写过更好的作品而没有流传下来?不得而知,但就凭这两首,足以跻身唐代著名诗人行列。
这首《凉州词》还有一段千百年未了的公案。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因凉州城距离黄河太远而被指“信口开河”。古凉州即今武威市,在甘肃西北部,距黄河直线距离至少360华里开外,黄河跟凉州城,的确有些不搭界。另有版本的首句:“黄沙远上白云间”——是沙尘暴,远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色壮丽辽阔——也实在太辽阔了点,呵呵。就不要计较了吧。
唐诗意境开阔,诗人往往以意为主,诗中的景象难免跟现实小有误差。数学家华罗庚就从唐诗中挑过毛病。 清代编辑的《唐诗三百首》里,有一首《出塞曲》,是边塞诗派的卢纶的一首五绝: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华罗庚先生,用数学的逻辑考据唐诗,看出问题了,写了一首打油诗质疑: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风高夜,怎得见雁飞?
要说北方大雪时,到底还有没有大雁飞,这个真难说。边塞诗派的另一位大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按照岑参的说法,北方八月就下雪了,大雁还没开始往南飞呢;
但“月黑雁飞高”,确实是有点不合情理:月黑雁飞高,可以是真实的,问题是,卢纶是怎么看见的?
这也是卢纶自己给自己添的乱,你丫干嘛写“月黑雁飞高”啊?你要是写“月黑雁飞低”,不就没毛病了嘛!真是,卢纶那丫死心眼儿。。。有人说那就不押韵了;真是,你丫也死心眼儿,咱再改改韵不就得了吗?啊,看我的:
月黑雁飞低,单于坐飞机。 欲将弓刀逐,大雪满轻骑。
博君一笑尔。
至此,“旗亭画壁”的传说和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三位诗人,就聊这么多。醉笑才疏学浅,杂乱无章,不免贻笑方家,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