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去哪里旅游,如果有当地朋友陪同,一定能听到不少有趣的话,一位西安的朋友这么介绍他的城市:“陕西黄土埋皇上,致富全靠秦始皇,感谢老杨!” 这是在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车上听到的话,每一句都应在这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埋在陕西,陕西人致富全靠秦始皇的名人效应,而文物保存最好世界影响最大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者就是被称为老杨的杨志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面积很大,大到必须从大门坐电瓶车才能到达参观的地点,如果步行,这段路则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一九七九年九月底,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建国三十周年大庆的十月一日,向国内外公开开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馆名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所题写,当时仅是开放一号兵马俑坑陈列,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号兵马俑坑对外开放,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一九九四年开始发掘和对外展出。三座遗址大厅的建筑总面积为三万四千七百三十平方米,全部罩于遗址大厅内,并有较好的通风、采光、防火、防盗等设施,但导游告诉我们只要看的也还是一号坑。 先参观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一进大厅便仰面看到一个巨大的兵马俑与一个现代女孩牵手的雕塑,细看之下,不是泥俑陶俑,而是二OO八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表演的那一对提线木偶《勇士与女孩》,勇士高七点二米,重六百五十四公斤,女孩高四点五米,重二百零八公斤,是纯手工制品。即使木偶体积、重量之大迄今是世界第一,但其价值与两千多年前的真正兵马俑相比,却又微不足道了。 首先看到的是一九八O年十二月在秦始皇陵西侧二十米处发掘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体积约为实际大小的一半。两车都为驷马单辕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造型逼真传神。它们由三千四百六十二个零件组合而成,重量分别为一千零六十公斤和一千二百四十一公斤,铸造技术高超,工艺过程复杂,造型准确,装饰华丽,在世界考古发现的铜车马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制作最精。一号、二号铜车马出土时已分别碎成一千多片,经考古工作者细心整修复原,二号铜车马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一号铜车马于一九八八年五月一日对外展出。导游告诉我们,一号为仿品,真品已经运到上海世博会展出,让我们着重参观真品二号车。铜车马反映当时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两辆马车采用了铸接、焊接、镶嵌、套接、活绞链等十多种工艺,有的技术甚至提前西方国家上千年就被掌握,因为结构的复杂程度而被誉为“青铜之冠”。导游特意给大家演示了车上大片龟甲状的车盖的复制品使用方式,可以随时根据阳光调整方向,行驶可放在车上晴天遮阳雨天挡雨,停车时也可伫立在地上。车的各种功能和细节丝毫不亚于现在各国政府首脑的顶级座驾,代表了最高科技成果的运用。并且这两辆并不是秦始皇的座驾,而是后妃之类人的乘车,那么秦始皇的车马究竟奢华到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 进入秦兵马俑一号坑大厅,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长二百一十米,宽六十二米,距原地表深四点米至六点五米,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坑内有十道宽二点五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九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现发掘已出土陶俑一千余尊,战车八辆,陶马三十二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六千余件。据以前来过的人讲,当年可以下到坑里零距离参观的,现在出于保护的需要,只能凭栏俯视了,东端三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六十八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三十八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一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兵马俑平均身高一米八四,显得高大威武,疑似古代的仪仗队,仿佛间,会感觉历史就在眼前重现,在白起、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等著名将领亲自指挥下,这支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的军阵,扫灭六国,设置郡县、修筑长城、连接弛道、南征南越、北击匈奴,正如唐代李白所说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在阳光下,那一个个士兵,完全是充满了生命,好象随时可以从这里攀上地面,跳上战车,冲向任何敢于进犯秦朝国境,挑战帝国和君王尊严的敌人,将他们踏为齑粉,逐出万里之外,他们有绝对的实力和信心战胜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军队,维护神圣的帝国利益和伟大君王的尊严! 位于一号坑北侧约二十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秦兵马俑二号坑陈列大厅”。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秦代军阵之谜。东西最长处近百米米,南北最宽处八十多米,深约五米,面积约六千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秦军战无不胜的奇迹,绝不像一些影视作品中表演的那样只凭几个武功高手的出色发挥能奏效的,那只是对历史文化肤浅无知者的理解。经过商鞅变法实践后的秦国,经过韩非子法治理论陶冶后的秦国,国家是有完整体系的国家,军队是有激励机制的军队,士兵是有强悍精神的士兵,最重要的,更有一个雄才大略、勤政有为、崇尚法治的统帅秦始皇,所以才开辟出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的秦威烈烈、秦德昭昭。 “秦兵马俑三号坑遗址”在一号坑西端北侧,平面呈凹字形,在已发掘的三个俑坑中规模最小,南距一号坑二十五米,东距二号坑约一百二十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长二十八点八米,南北宽二十四点五七米,深五点二至五点四米,总面积约五百二十平方米,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似为是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系统(古代称为军幕)。这是根据现代人总结的机构定律来逆推的:一个机构的重要性永远与其人数成反比。三号俑坑既然面积最小,俑数最少,那么就可能地位更高,机构更重要。 大厅的出口有旅游纪念品销售处,导游一路上都在提示我们,很可能遇见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者杨志发现场签字售书,有感兴趣的可买一本收藏,书价多次提价,大概二百元。到这儿,在层层游客围观之中,果然有一老者售书,虽然穿着整洁,但难掩生就的朴实模样。他就是杨志发,揭开深埋了两千多年的秦兵马俑盖子的人。一九七四年三月,身为西杨村村民的杨志发抗旱挖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他当时将挖到的俑头和陶片装了两个架子车,星夜拉到县里,交给县文化馆,从此,被掩埋了两千多年规模宏大的地下秦军向世人显露了中国面目。 除了各种兵马俑模型,卖的最多的是蓝田玉。 有人考证,著名的和氏壁可能就是蓝田玉,却又有人推翻这一考证,和氏璧价值连城,如果材料是蓝田玉,先秦时代可以轻易找到千百块以及更多,照此推测,岂不可以买尽天下之城?这一说法不利于蓝田玉。 有人说,秦始皇令人用蓝田玉雕琢过了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 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并成为历代传国玉玺。此传国玉玺并非和氏壁,这一说法对蓝田玉有利。 然而,和氏壁也罢,传国玉玺也罢,都因为没有实物,没有图片,没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而神秘莫测,扑朔迷离,成为千古难解之谜。 现在有的,只是陕西到处出售的蓝田玉。蓝田玉,产于蓝田山,导游说蓝田山就是现在的骊山。据《说文解字》解释:“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并没有与蓝田有什么关系。《列子》中有九方皋“牝牡骊黄”的故事,说虽然他连雌雄黑黄都不分,但“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却是一个比伯乐还高明的相马专家,今天的导游,如果不是牝牡骊黄,就一定是信口雌黄了。蓝田玉,其玉质为蛇纹石化大理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次为叶蛇纹石等。颜色以白色为主,也有黄色、米黄色、浅绿至绿色等。质地细腻、洁净,加工性能良好。路过每一个售蓝田玉的柜台,漂亮的服务员都会招徕游客听她们讲辨别真假蓝田玉的知识。如果人的身体不好长期佩玉,玉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让人体吸收达到保健作用,所以女士把手镯戴在左手,会对心脏有好处,所谓左手养心,右手养肺。 最后一项,我们近距离观察了罩在玻璃柜内的几尊兵马俑,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的将军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的车士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登方口翘尖履的立射俑;位于阵心,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的跪射俑;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的骑兵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的御手俑等。一个个惟妙惟肖,更惊奇的是,成千上万的兵马俑,面貌表情绝没有任何雷同,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每一个兵马俑的四周,都挤满了仰慕的中外游客;每一个兵马俑的耳朵,都收获着连声的赞叹和惊讶;每一个兵马俑的姿态,都让游客不肯错过;;每一个兵马俑的美轮美奂,都让游客不忍告别。 有人随洋大人津津乐道其为“世界第八奇迹”,这个冠名让我很悲哀,这是严重贬低兵马俑的称号,这是以西方文明为中心藐视中华文明的称谓。假如秦始皇地下有知,他将会如何的愤怒啊!他修建的长城、弛道、阿房宫,他融铸的十二铜人,有哪一个会逊于西方的七大奇迹?又有哪一个君王同时完成这么多庞大的工程?凭什么名落孙山,列为第八给个安慰?秦始皇岂止是使陕西人民致富,更为伟大的是,他确立了统一中华民族“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的政体模式,“百代都行秦政法”,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史中唯一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的文化,使中国成为几大人类文明发源地中唯一没在地球上消失的国家,明代思想家李贽说他“自是千古一帝”,堪称公允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