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10-9-7 11:23 编辑
尊敬的各位评委、辩友、网友:
大家好!下面是我方三辩的辩述。
在进行阐述之前,我方首先再次强调:剩男剩女分为“想剩”与“被剩”两类;显而易见,绝大多数“剩人”并不抱着终身不婚的心态,而是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被动的未能及时步入婚姻生活。因此,“被剩”人群是“剩男剩女”群体中的主流。分析矛盾要抓主要矛盾,总结现象要抓主流现象。故,我们此次讨论的对象,应以“被剩”的剩男剩女为主。
正方一辩提出“我的青春(人生)我做主”的主张,我简单的问一句:当你想嫁(娶)对方,但被拒绝的时候,你能做主吗?我想你不能!因此,这句话对大多数“剩人”而言只是空虚的口号,而不是务实的生活态度。紧接着对方二辩将“被剩”人群鉴定为“脑残之人,社会渣滓,垃圾勒瑟”,嗤之以鼻,视为另类;随后,正方三辩以“高级剩男”的身份现身说法,对大众婚姻生活进行扭曲及批判,牛逼哄哄不屑一顾的眼神显示了他卓尔不群的“想剩”心理。总之,正方三位辩手就像栓在一根电线上的蚂蚱,被同一股电流穿身而过,挨个儿来了几个荒诞怪异的颤抖之后,集体短路掉了。
在此做个小结:正方辩友在辩论主体上认知不清,选择性的缩小讨论范围,仅仅站在极少数“想剩”群体的立场上,漠视了大多数客观存在的“被剩”群体的的痛苦与感受,洋洋千言,离题万里。这不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基于此,正方提出了“我的青春(人生)我做主”的幼稚主张,对“被剩”群体做出“脑残垃圾渣滓”的歧视与攻击,对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婚姻家庭”进行无知的批判;并得出“剩男剩女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的谬论。于是,我们在辩论台上惊奇的看到“升级版”的“盲人摸象”:三个瞎子抱着一根大象腿,异口同声说大象是根柱子,然后惺惺相惜,互夸万遍不厌倦。
其次,正方三辩认为我方提到的剩男剩女经济问题前后矛盾。根据调查,剩男剩女群体中呈现“甲女丁男”现象——剩男以经济地位低人群为主,剩女经济地位则相对较高。这主要由“男不高攀,女不低就”的择偶心理所导致,好比田忌赛马,最后剩下“男之下驷与女之上驷”,捏合不到一起。我方一辩作为女性侧重在剩女的角度进行阐述,我方二辩作为男性侧重在剩男方的角度进行阐述,这本身就是一个群体的两种状态,何来矛盾之有?正方三辩对此莫名惊诧,可见其对剩男剩女群体严重认识不清!
至于正方三辩提出的其它问题,一言以蔽之:因噎废食的处女心理作怪——因为怕疼所以拒绝做爱。分而化之即为:结婚要生孩子,所以不好;结婚就要吵架,所以不好;结婚要多花钱,所以不好。。。。。。所以剩男剩女不结婚是文明的进步!这是多么可笑的言论。不正视自身劣势,反而笑话别人的优势,自己是个哑巴,还嘲笑别人话多呢。在此请允许我跟正方三辩开个玩笑:人出生就会面临诸多痛苦与麻烦,不好,所以你还是快快返回娘胎吧!^_^
以上正方选手的种种“怪论”,皆因为他们立场错误而产生。在此,我方代表“剩人”中绝大多数的“被剩”群体大声宣布:剩男剩女现象当然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婚姻和爱情,是人类生理及心理的正当需要,对婚姻和爱情的追求,是人性自我需求的合理释放,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故此,“剩男剩女”现象应是为精神文明状态的一种体现。
根据调查,剩男剩女现象主要因为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农村“剩人”比例远远低于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客观上造成大量群体流动性过强、工作繁忙、交际圈窄、压力过大,短期内经济积累少等现象;另外,由于城市化进程使得竞争日益激烈,群体生存压力剧增,主观上让更多群体在婚姻选择上参杂更多非情感性因素,导致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剩人”;这些现象均不利于婚姻追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剩男剩女’。
朋友们不禁要问:“男人条件差成为剩男,可以理解。但所谓‘三高剩女’不存在较大生存压力,为什么还被剩呢?”这就是前问所述“甲女丁男”的原因所在,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正因为她们具有较好的条件,所以存在更高的生存期望,但满足她们的男人本来就少,而且多数成家立业去了——“钻石王老五”之所以难得就因为这个原因。简单的说,剩男主要因为自己条件差;剩女主要因为别人条件差。这些所谓“条件”,比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文化层次等,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家庭的生存环境,在婚姻标准中往往比情感占了更多的权重。因此,剩男剩女心理可以用两句诗来表达:剩男:相逢为君君不嫁;剩女:恨不相逢未娶时。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以下论证关系:社会转型——→群体生存压力增大——→迫使群体更侧重物质保障的追求——→主客观上产生更多不利于婚姻的因素——→剩男剩女增多——→结果:剩人群体牺牲或得不到最基本、最必要的精神享受。
据此推理我们甚至也可以推测出,紧跟“剩男剩女”现场的将是“朋克家庭”(不要孩子的家庭)增多的现象。而目前社会上“不孕不育”、“失眠”、“神经衰弱”、“心理疾病”等身心疾病群体的日益增加,也与此同根同源;都是过渡追求物质而导致精神或生理出现副作用的现象,我们能说这些也是文明进步?此等现象与牺牲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如出一辙,都是发展失衡,出现畸形的状态。
基于以上分析,我方三辩在一、二辩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如下:“剩男剩女”现象主要是社会过渡追求物质文明而牺牲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紊乱与不协调的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的悲哀与倒退!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两张表面看上去毫不相干的图片,如有共性的话也就是图片中的人物都很多,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严重的生存焦虑与不安全感,在主客观上促使了大量“剩男剩女”的产生;而“剩男剩女”单身孤寂的状态,又使他们情感上产生了空虚与不安。因此,这些剩男剩女,往往都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焦虑。一方面是物质遭受重压,一方面是情感无处泄放,这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出现结构紊乱,厚此薄彼的现象。)
To正方三辩:陈世美昨晚给我打电话说:“那时我穷的叮当乱响,如果不是秦香莲卖衣助我读书赶考,我早饿死去了,哪还能考上状元郎?你们现代社会太差劲!没钱就娶不到媳妇了吗?!金钱能衡量一切吗?在古代我能成状元,放现代我能成剩男!真是社会的悲哀,文明的倒退啊,倒退~~”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