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唐武君作品的一些认识(原创)
读了读者网笔者唐武君的三篇杂文章,其中两篇是精华,分别是《“金箍棒”与“枪杆子”》和《“镇关西”之死》,另一篇是《中国人根本不懂儒学》。有些个人理解,当与诸君探讨字与词及句的原义是否应该正确理解?在行文时,有否必要修改原义而便于行文?对社会和个人是否有益?
读《“金箍棒”与“枪杆子”》
文中,唐武君认为依靠武力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并言之金箍棒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性质是相同的,打就能获得资源和地位“一切都是“打”出来的,打得让别人见你害怕,资源(政权)自然就会有了。”
光靠打就能打出一个政权和国家来?看来匹夫之勇的确是可以使人忠心耿耿,当初为什么还定那么多的主义和理想做什么呢?不服就打,打出一群奴才就可以改天换地了。
孙悟空体现的是反抗精神,却也不是个真有是非之分的人物,西游记里被那个愚顽的师傅撵走回到花果山,发现他的子孙被猎人屠杀,于是将众多猎人一股脑杀光;他不过是想过谁也管不着的生活而已,哪有什么大心志建立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帝国就更别提了。
靠打就能获得天下所有人来支持我瞧也是休想。孙悟空保护唐僧取西经时,天庭给孙悟空大开方便之门,也不过是有大事要他去办,而且是天上要紧的大事(这里虽然是把佛道结合在一块,也不妨姑妄合之),为了天上的利益,天上自然会给他开后门的,却不是因为他能打就好使的。
没有智慧来笼络人心,没有计谋、策略来规划行动,光靠打真的有用?即便是如今最有实力的美国也还不敢见人打人,见神杀神吧?当初对伊动武,也还寻找多种理由来开脱未经联合国授权的侵略行为。
读《中国人根本不懂儒学》
引用唐武君的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能是老夫子的境界太高了吧,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慨。既然他老人家认为人们都不了解他,那么就表示很少有人能够明白他那至高至深的“儒家”思想的精髓了。”
人不了解而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这只是对人品的一种认可,怎么就成了孔子认为别人都不了解他了呢?
曲解害人。本来高尚的君子品格,到唐君这里就理解为心怀埋怨了。
近来,唐武君不出现了,自从一篇《“金箍棒”与“枪杆子”》面对众多质疑后甩几句话“有朋友的疑问或者是质问,没有想过那么多,也不便作答。”之后,又遭遇了事实比较,就鸦雀无声了。
由此从个人角度猜测,不是唐君恼羞成怒怨怼咱们看不懂他的文章而就此不便回复,就是想一出就写一出,至于是否说得过去,就全看遇上什么人了?并没有做多向剖析,以便经得起各种推敲。
以此见,主观认识与篡改本义,便是中国人根本不懂儒学的根源了吧。当然仅是对于某些人而言,如于丹之流。当然我更不懂儒学,连论语的三分之一也没读全,却不愿意任意杜撰修改他人的思想。
读《“镇关西”之死》
在这一篇里,唐君看出鲁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但从一开始就将“该出手时就出手”以主观引导读者认识这话的含义就是见事就上,不用大脑思索,以此展开后面的内容。
什么是“该”?按基本字义:
1. 应当:应~。~当。
2. 那,着重指出前面说过的人或事物:~地。~书。
3. 欠,欠账:~账。~他钱。
4. 表示肯定或推测:~你值班。
这里有个应当,又有个表示肯定或推测。由此而见,“该”并非不经大脑思考的一个字,也有所凭据,审视度事后再决定行事方针的认识在其中。
唐君从一开始就把这句话(该出手时就出手)理解出问题了,这与唐君后来的《中国人都不懂儒学》,将孔子对高尚品格的谈论定义为“别人都不了解孔子”有什么区别呢?
认识上出现偏差,那么以后与之相关的理解都会从偏移的道路去走,即便初始意识是好的,但路走歪了,也就一直偏激了。
正确理解字或词义也是件极重要的事呢。
正如正面对待是与非时,主观情绪可要不得,主观情绪导致的主观认知就易于成害了,对于社会而言,害肯定不等于益。
诚如唐君其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在开篇刻意引导读者站在他的认知立场上,再说什么话就易于使人接受;如果读者一开始就看到了关键所在,唐君则难以招架了。唐君行文的本事就在于一开始就引导读者走上他的路,当然这仅是对没有独立思想的人而言十分管用。
那么唐君自己在独立思考时有没有客观的剖析问题呢?他的文章都不算短,但细细观瞧,都是为了最开始那一段见解进行铺垫烘托之用,并没有进行多点剖析,目的仍然是一个——引导读者掉进他的主观陷阱里去。
没有深思熟虑,也不将其他因素归纳在一起综合分析,是唐君一贯的笔法,只是引导、挑逗读者情绪和认识(主要指相关话题认识迷茫的读者)走上他的独木桥,和他统一认识就达到目的了。是否真正对社会有帮助,看唐君面对质疑时避而不谈(不如说理屈词穷)的态度也就十分明显了。
如果一直依靠主观认知来行文,以感性的口吻来撩拨读者的情绪一致化,终究挡不住理性的明辨是非。当然,唐君还是有些思想的,认识问题的根源也时能一针见血,只是过程走的路不那么明正,今后行文如能更加缜密一些,经得起推敲就更好了。
言辞多有直率,借文还望唐君谅解,并问候!
至于探讨的题目已经在开篇提到了,而对于三篇作品的认识也仅为一家之言。希望读作双方都能认真就作文时易于发生的这些小问题探讨一番,做文章时客观正确的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于作读双方有没有必要?
2011年7月26日8点49分读者网论坛/注册名:野鸟
三篇作品地址链接于下
http://bbs.duzhe.com/viewthread.php?tid=875987&page=1&extra=
http://bbs.duzhe.com/viewthread.php?tid=932924&extra=page%3D1
http://bbs.duzhe.com/viewthread.php?tid=878195&highligh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