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下紫狐来 于 2011-3-14 12:58 编辑
读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之自荐书“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短短数言,一个饱读诗书,通晓文史,才华横溢,有勇有谋且相貌俊美的有为青年跃于眼前。
初入长安,正逢汉武帝征天下贤良方正文学之士以强国,像所有胸怀大志的古代文人一样,东方朔向朝廷献策,这献策简应该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所想所写,竟然写了三千个竹简,据说当时请了两个人抬,才能勉强移动。而主管此事的官吏,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才读完上书。抬者读者如此辛苦,那作者的辛苦自不可言。他在自荐书中狂言:可以为天子大臣矣!窃以为,后世之有学之士应该会很是赞同此语。而假若汉武帝真能重用他,而他的盖世才华能淋漓尽致在政治舞台学以致用,那对皇帝对东方朔对当时那个朝代应该都是幸事。可事与愿违,三千竹简的上书当时确实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先诏拜他为郎,后有待诏金马门,擢为常侍郎,官至中大夫,给事中,得以在皇帝身边做侍从。如果是常人,在这样的职位上应该是登天之境了,可对东方朔而言,这才是痛苦压抑屈辱的开始。因为汉武帝欣赏他的,不是其过人的才智,而是他逗哏取笑的本领,并未给他任何起到实际作用能发挥他才学的权位。充其量也就是汉武帝跟前一个开心果,一个倡优小丑而已!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没过硬的靠山和家族势力,靠自荐跻身权贵中心机构,除了做低人一等“诙啁而已”的“俳优”,还能怎样?而司马迁写《史记》把他列入《滑稽列传》中,吾颇不以为然。这样一个旷世奇才,生前和死后地位都是如此的卑微,让人不禁叹息连连!
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东方朔其实胆识过人。他阻止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免除劳民伤财之害。用计假意称赞汉武帝,让其依法惩处了昭平君。坚决不许窦太主的男宠进入宣室。还有,虽然采用得少,但还是大胆的屡屡向汉武帝谏诤国政。试问,史上哪一个“倡优”能做到如此地步?
《史记·东方朔传》记载:“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此点一直争议不断,诸众皆言,东方朔为靠金钱玩弄女人,游戏人生游戏感情之辈!可细细一想,或许一直宁缺毋滥,化蝶于百花丛中蹁跹游弋,找寻与自己志同道合能执手白头的女子。 “溺水三千,取一瓢饮之”即可,此人不动情即冷漠如寒石,一旦动情坚如磐石,生死无悔。
其实东方朔很多时候处事还包含着一个充满趣味的童心,狡黠且带着小小的无赖。有一年到了祭拜祖宗的时候,汉武帝下令赐肉给官员回家祭祖。太阳下山了,分肉官迟迟不来,于是东方朔自行割了一块肉不顾油腻揣怀中擅自离去。汉武帝后来责备他,他即兴作了一首让人哭笑不得的打油诗,让汉武帝又笑又气又叹又爱,后来竟然又加赏了他一块肉。他偷偷喝完了汉武帝派童男女去湘洲君山求来的美酒数斗,据说喝了此酒可以长生不老。汉武帝龙颜大怒要杀他时,他嬉皮笑脸沉着以对:“如果此酒真有灵验,你杀我也不死,如不灵验,你喝他干嘛!”汉武帝只好无可奈何的将他放了。有一次他竟然大不敬“尝入殿中,小遗殿上。”诸此种种,仿如一个无赖的小孩举止,其实就像得不到家长宠爱的孩子,做一些出乎常人的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一个人要隐藏自己成人心性,来装疯卖傻般过日子,那种自我的丧失、本性的湮灭、人格的屈辱和压抑,该是何等的痛苦和扭曲!
怀才不遇的思想折磨让东方朔很不满,所以后来有了名篇《答客难》,通篇以主客答问的方式连接成篇,抒发苦闷之时以自宽自解。语言诙谐生动,先说武帝时与战国时士人处境不同,遭遇自然而异;进而说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时而异;最后说士人的境遇因时而异自古而然。此赋文影响相当的大,后世文人皆争相效仿,班固的《答宾戏》、张衡的《应间》、杨雄的《解嘲》、郭璞的《客傲》以及韩愈的《进解学》等,都可以说是《答客难》的仿作。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除了《答客难》外,还有《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这些著作中的一词一句都显示了他非凡而渊博的学识,他内心的孤独伤感和高洁不流于俗的性情也在其中彰显无疑。
后人称东方朔为大隐哲学的开创者,确实如此。先以嘻哈不羁之态隐于朝廷,后以清白孑然之身薨于郊野。(据说假死,远遁深山野林清静度日)《距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诫子诗》又云:“明者处世,无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慧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现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这些都是东方朔大隐哲学鲜明而集中的表达和自白,精神的异常压抑最终化为一行行如玛瑙般持重深凝的文字,滋养自己千疮百孔的身心,也滋养了千千万万后世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