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浮生六记、览景12】蛰庐读书画散记(旧作,友情支持)
查看: 27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览景12】蛰庐读书画散记(旧作,友情支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8-8 2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海棠心结 于 2010-8-8 21:45 编辑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樱红蕉绿,生活转眼间都已成了往事。在这岁月的川流中总会有什么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自己对书法的喜爱。生在方块字中, 长在方块字中,不知何时已经被它打动,在对天雨粟,鬼夜哭的冥想中回到了上古。从那以后,便有了对书法的广泛的喜爱:爱高古朴茂者;也爱秀丽典雅者;爱厚重方正着;也爱瘦劲清俊者;爱险谲奇纵者;也爱疏朗潇散者;……在学书过程中听闻千唐志斋,于是心中便有了一种向往。
   
    新安县铁们镇西扼崤山,东控函谷,有青龙凤凰两山对峙,南北涧水环镇东流,古称阕门,素来有洛阳西大门之称。千唐志斋就坐落于次,斋本是友石老人张伯英的故居——蛰庐的一部分。友石老人经多方收集,得到唐人墓志近千二百片,镶嵌于壁间,因以名斋。期间并有其他朝代的墓志数百以及书画、浮雕、佛像、经幢等珍贵艺术品。

     
    入大门,过新增建的部分,徐下台阶,便见一石屋当院独立。上有金石家罗振玉的高徒关百益的题刻听香读画之室。听香读画。妙!使人顿觉神爽气清,尘俗之气一扫而光。而两侧镌刻的谁非过客?花是主人。八个大字则又引人深思了。书房的楹联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坯可了灞亭谁识李将军。是康有为的手笔。其书迟送涩进,蚯蚰蜿蜒,长撇大捺,曲折有致,尤见圆浑苍厚,古朴开张的气势。虽然他杂周鼎商彝,容石鼓篆书,揉合北碑南帖,机括钟王颜欧。但这北京是别人的溢美之词,其实康氏的小字粗放有余而点画不精,留下碑帖未能相容的微瑕。

   
    过听香读画之室,经长廊,入斋内。虽然从长廊到三个天井,十五口窑洞石壁上都有墓志,而我却径直向地十一号洞去找被有近代三绝之誉的张子温墓志。这块碑长宽各近一米,是张伯英之父张老先生的墓志。由余杭章炳麟造问,三原于右任书丹,安吉吴昌硕篆盖,世称三绝。章炳麟的词章古朴典雅,属事简练得体自不必说,于右任的书丹和吴昌硕的篆盖有均是传世精品,尤其是吴氏的作品更为绝品。吴氏篆盖之后曾自矜为平生第一,因为这时吴氏已经是耄耋之年,浸淫石鼓文数十年,功力自然非凡。这幅作品在结体上与《临石鼓文》相似:左下右上,略见参差欹侧,然主题均衡,稳若泰山;笔行玉箸,全以中锋而出,浑圆劲健且内蕴方折,铿然有金石之声。但此碑在布局上却一改《临石文》有纵无横的章法,而显得整饬明朗。但字态依然苍朴高古,浑穆雄强,凝练遒劲,节奏分明,字字流畅贯通,丝毫没有凝滞之意,到处充满和谐之美。真不愧为一代宗师,千古以来有此手笔者,有几人欤?

   
    之后才看了十余方墓志,而日影已偏西,遂走马观花浏览了一遍,然后去到十五号洞。此间是专贮名人字画的场所,其中有王纯谦的指画倒兰、董其昌手书《典论*论文、邵英的草书、刘墉的条幅、王铎的中堂等等。其中有两幅石刻隶书对联,其一为陈鸿寿所书,另一为李根源所书。二者虽同为隶书,但风格迥异,各尽其妙。

   
    先看陈鸿寿所书,联曰黄山白岳怀人赋;冬桂秋兰公宴诗。景物与友情容为一炉,化之以词辞意,表之以古隶,亦诗亦书,水乳交融。至于书法则更是佳作:用笔或方或圆,圆处似玉箸,方处似截铁,细硬深古,瘦劲强健,挑拨平影,如折刀头;结体皆取横势,字形极尽开展,如”“等左右结果的字两部分间距很大,却能够似断实连,外放内收,相互顾盼,使得间架得以平衡,使得字字端方峻逸。对联整体简古宕逸,流空淡远,一洗尘俗。很有《石门颂》之铁画银钩的瘦劲,奇纵散朗的结字和疏旷博大的全局。

   
    而李根源的隶书对联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三千年则答应不同:用笔以圆,一笔之内肥瘦不同,肥处丰腴而不臃肿,瘦处似断而实相连;结字随形而出且多纵势,中宫紧收,点画也不放纵。整体看去雍容典雅,严谨端庄,呈现出另一种美。

  
      
第十五号洞内有书亦有画,有兰亦有竹。竹兰,虚心,有节,古来就是文人人格的象征,古人曾云不可一日无此君。又因其修竿翠叶,影姿婆娑,秀挺高雅。故历来画竹的画家就很多,比如唐之薛稷、宋之苏轼,文同等人,而在清代则有一位以清瘦竹,倒题兰而出名的大师——郑板桥。此洞中有五幅石刻竹画都出于郑氏之手,曰《风》、《雨》、《阴》、《晴》、《醒》。虽然摹刻于石,并不能见到真迹的用墨,但管中窥豹也仍可见其墨竹之风格及神韵《 风》、《雨》、《阴》、《晴》四竹为一组四扇的屏幅,都是石竹。竹只两三竿,删繁就简,不畏春残冬寒依然峭拔秀挺,俱见清瘦之态。而石也复清瘦,正如郑氏所说竹也瘦,石也瘦,不讲雄豪,只讲纤秀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五幅竹株节长短参差,竿如篆书之玉箸,节似玉环相承,很有圆浑劲健的气势。竹竿或出于石上,或斜靠石旁,或出于石侧,或疏影横逸,姿态各尽其妙:枝叶则以草楷而出,颇局书韵又有生机,枝垂者叶多,枝昂者叶疏,风竹欹侧,似微风拂动,,雨竹下垂,如同不胜雨滴之重,极具神韵。

   
    《风》、《雨》二竹的题画诗分别是: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寒玉。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又有人因诗命名为《雪竹》、《夏竹》。但不论名字如何,在这些形神兼备的竹画面前,我们都会有夏夜寂静,乘凉榻下,竹送凉风,星光如水的:或是有山窗寒夜,雪落竹枝,声韵悠然,偶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人寒毡增冷的萧瑟。

   
    天色渐晚,方欲离去,却又见一处碑刻,仔细辨识却原来的今年新扩建时所刻之碑。上面是郑板桥的独特书法——六分半书。于是又忍不住看了一回。记得最早在字帖上见到郑氏的六分半书时并不以为很好,却只感觉一个字:乱。如一群散兵游勇,高者高,矮者矮,胖者胖,瘦者瘦,或有弯腰,或有直身,或有伸拳,或有踢腿,满纸狼籍错杂,黑白点画跳跃,所以不很喜欢。并且还以为他曾学欧体,也学过黄山谷,但却丝毫没有二者的严谨法度。到后来明白了书初得法复离法;画自师宗至叛宗的道理后才重新去打量它们:

   
    这幅书法融行楷入隶书,又用中竖长撇增强气势。字形多变,或松散而扁,或严谨而长,或平稳,或欹侧,或高洁清远、峻爽出群,或散乱朴茂、任其古拙。在章法上或疏或密,一行之中重心往往左倾右倒,总有若干字错位。笔或横逸而出,或依势下滑,和另一行字相互穿插。这种章法被称为乱石铺街,也有人称作浪里插蒿。大约是从石涛和尚的古隶法中学来的。这种章法看似散乱,但整体上却不离不碎,不散不结,有一种含蓄美。字于字之间拱让相向,俯仰映带,或牵或引,或挽或绕,都恰到好处。+真正是疏若晨星,密不潭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使人想起了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面说是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场景。二者都和古曲《空山鸟语》中似嘈杂而实自然的鸟鸣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达到了真正的杂而和谐,乱而有序。当六分半书达到了纵而能收,随心所欲的境界时格调才自然高,意味才自然长。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陈亭焯在〈〈白雨斋瓷话〉〉中赞辛弃疾的话来评价: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

   
    走出蛰庐,已近傍晚,回首书斋,犹自恋恋不舍。而望远方,又是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夕阳”……看着看着,那黛青色的山岭也似乎变成了铁画银钩的书法,在这河洛大地上纵情书写了起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8-8 21:39 |只看该作者
在书画之中品味悠远淡然的古韵。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8-8 22:04 |只看该作者
读了楼主的好文,蛰庐如在眼前,书画宛如亲见{:1_89:}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8-9 06:46 |只看该作者
洛雪城的文,有书卷气!:)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9 09:55 |只看该作者
洛雪城真乃文人雅士,书法,棋艺样样精通,记得你曾写过关于棋局的一篇文章,与此文一样赛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