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浮生六记、览景05】西部行吟
查看: 238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览景05】西部行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8-6 00: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西部行吟之一-------- 茫茫戈壁

     心在茫茫戈壁穿行,没有绿色,没有人影,没有希望,有的只是茫茫风沙,无边空旷,万古寂寞。

    在这空旷的寂寞里,似乎停滞了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延展。脑海中几千年的故事沉浮着,却难以印证,真的是这片苍茫造就着曾经的历史吗?

    在这无垠沙海的大戈壁上,难以想象当年路经驰骋在这片沙漠中的霍去病的铁骑是如何创下那些累累战功的?更不知当年的张骞西域十一年之久的囚禁生活是如何度过的?真的走过西行取经玄奘的身影?那粗粝的沙石上还有他曾经的脚印吗?那荒芜的故道上还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闪烁着他那双忧郁而睿智,深邃而迷茫的眼睛?

    曾经的繁荣兴旺,商旅来往的丝绸之路,曾经的流放罪犯的边陲之地,如今还留有汉瓦唐砖、铜器残片、往日的繁华吗?还能在沙堆中找到那些倒毙的战马或者骆驼的残骸吗?那些风沙掩埋了曾经的文明、沉没了当年的繁华,那些岁月流走了万里西来的丝道客商、扬威塞外的秦使汉将,留下的只是漫漫黄沙,寂寂荒漠。。。。。。

     大风起兮沙飞扬的的荒漠里,只有苍凉与无言。

     而我,行走在历史的故道上,唯有让历史的隽语解读这片荒漠吧?!




西部行吟之二----嘉峪关


       追逐着梦里重复出现无数次的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曼妙的异域风情、凶残的马贼沙盗。。。。。。这一些夹杂着历史的典故,书籍的描绘,被数千年的文化濡染,传奇浸淫着的画面,让我对这次的行程充满了浪漫气息和神秘色彩。丝绸之路,终于可以让我一路行来,可以以我之眼探寻它的文化遗址,拼凑它的历史碎片。

      我们的第一站是兰州,兰州是甘肃的省会,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肃,在古汉语中有湿的意思,可在这个西北之地唯有干旱、风沙和黄土丘陵,也许这字只是一种希望和寄予。

      兰州,是我们的一个休憩站,所以只是暂作停留。这是一座被黄河水哺育生息绵延的城市,古老纯朴的人们用水车灌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黄河大桥边黄河母亲的塑像简单宁静的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流转不息。。。。。。

     从兰州出发,一路沿着荒凉的戈壁,乘坐每天只有一班的四节车厢的列车,途经张掖、酒泉等各站必停地很多我叫不上名的站台,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历经近八个小时,终于抵达了嘉峪关。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苍苍茫茫,极目尽远眺的大戈壁(所以行吟之一就是茫茫戈壁),还有那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在这里,以前看的小说里的地名倒是颇受我所用。其实“祁连”是古匈奴语,即为“天”,而祁连山就是“天山”的意思了。因为在金庸的小说里一再看到天山,所以记得那时年少,就去查阅过它的出处。开始还只是因为它的高,它的美,它的传奇,它的被人所神圣而以景仰之心观之。游历到最后才明白原来逐水草而居的那些游牧族的心中神圣的天山所带给他们的是生命的定义。天山因海拔均在4、5千米而终年积雪,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达到5808米。而居山而住的人们就是靠这积雪融化下来的水源生活着,才迎来塞外的江南,丰美的水草。我把这诠释为生命的定义。因为只有你到过戈壁,看过黄沙走石,了然干燥的气候,绿色的孤寡,你才会体会到水在西部的概念。

      来到嘉峪关,才理解“天下第一雄关”的真正含义,原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如此而来的。

       嘉峪关建于明初的1372年,是明长城西端的起点,位于嘉峪塬,而塬下就是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在嘉峪关往南眺望,能看到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脉,而北面则是马鬃山、龙首山,两山对峙,中间形成一条狭长的咽喉地带。嘉峪关就建在这个咽喉的最窄处,成为河西走廊西端的第一隘口。

   登上古城楼,放眼望去,除了黄土戈壁,就是沙丘无垠,那种天地苍凉的感觉又一次升腾起来, 曾经在我心头盘亘无数次的嘉峪关是荒凉的,看到土城墙的时候,历史的泛黄再一次印证着这一切。而此时,哪怕游人再多,声音再嘈杂,在我的耳旁只有呼呼的西北之风,万里的金戈铁马的嘶鸣。那城墙上的一个个瞭望口正是古时戍守大漠边塞的将士们把关守国的战斗点。

       回顾历史,嘉峪关,曾是明清时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小国交通的主要关口,这里,曾经走过张骞凄惶的羸马,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走过高仙芝的大军;走进了无数驼队和商旅,历史的余音袅袅,我依稀能听到那沧桑和绵韧。

       城墙内外,黄土堆砌,苍茫源于更多的土黄、满眼的风沙漫卷心头的沉重,逶迤不前。听着导游解说以前的建筑是何其艰难,如何从上而下建成,还有关于一块砖的传说,我无心多听,继续自己的目力寻找着可能出现在我眼前的那些历史回放。

       站在回音壁前,听到了一段动人的传说,说是一位西域商人经过嘉峪关时,病倒在关外,被一位看守嘉峪关的将士所救,商人为了感恩,送给将士一只燕子。这只燕子与嘉峪关的另一只燕子结成了夫妻,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有一天日暮时,雄燕迟迟不归,雌燕在关内焦急等候,直至关门已闭,雄燕不能入关,最后撞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现在,如果人们用手掌击打城墙,仍能听到“叽叽”的声音,仿佛那只等候的燕子焦急地呼唤“回来吧,回来吧”。在古代,人们把这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士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若在我们的江南,下午六点左右已经是属于斜阳西下,而在嘉峪关,我们有着两个小时的时差,所以竟然没感觉已是傍晚。看着满目戈壁,除了南面的天山闪着皑皑的白光,东、西、北面都是几乎没有植被的茫茫戈壁,心头不由泛起孤城一片戈壁围,春风怎度嘉峪关的概叹来。

       那日晚上,我们应邀在嘉峪关的一处体现裕固族风情的现代式建筑的蒙古包里享受丰盛的烤全羊晚宴。

       我以一种新鲜的感觉体味着这个藏族的一支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为我们献上哈达,唱着族歌敬下马酒(青稞酒)。我们不是太了解他们的民风,于是尊重的一一喝下敬上来的42°的青稞酒。幸亏都是好酒量的人,若是酒力不胜的话,估计未及开宴就翻了人马了。接待我们的人后来告诉我们,歌声不停酒不断。所以席间再次为我们助兴来敬酒的时候,我掌握了那歌声,听着歌声喝着那酒,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且在适时的时候喝下去,正好可以一饮三杯,歌声稍停,酒暂缓。而且,后来我发现那善解人意的裕固族姑娘在为我们女子倒酒的时候,酒杯本就浅浅,而为男士斟酒时,那就是满满的不折不扣的一满杯了。当为领导斟酒的时候,更是既快又满,哈哈。怪不得,那晚上,领导会醉了那份心情,醉了那种情调,醉于异乡的风土人情。不过,醉又如何,那晚上,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醉了,我们一起跳起了他们的族舞,我们围着大大的桌子,放下了马奶茶,青稞酒,烤全羊。只是兴奋地与他们同乐,同舞。

      回来后,我赶忙查阅裕固族这个民族的风俗。裕固族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也是藏族的一支,他们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业为主,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他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礼节。客人来了,主客居首位,然后按辈分、年龄依次就座。(怪不得那晚上一定要领导上座为好,也是一种尊重他们习俗的关系吧)客人来了,用奶茶招待,在碗里放酥油、炒面、曲拉、奶酪皮,茶后用手抓羊肉、青稞酒招待。在招待大头目、活佛等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尊敬。他们的服饰,高领、大襟,衣领和袖口都有刺绣花边,色彩十分艳丽。据说,裕固族的生活习俗和部分语言与匈牙利人惊人地相似,已经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


      行吟之二就写到这里吧,接下去该写鸣沙山月牙泉了。



西部行吟之三----鸣沙山、月牙泉


        从西部回来有一些时日了,一直没有将西部之行完整的记录下来,当回来的初始,就有那么一股冲动,一定记录下我所有的感受,想着那么多的心中的言语,来不及宣泄,只有一点点的记录,于是开始了以行走的路线作为行吟的前后进行叙述。

       今天的叙述连接着上篇西部行吟之二,一早从嘉峪关出发,汽车载着我们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前行了六个小时,其间只在安西停憩了一下,吃了饭,买了一些特产,继续前行。。。。。。来到敦煌这座历史名城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了。

       敦煌,一直是我梦里的地方。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那一片废墟,那文明的歌声。。。。。。

       我直到现在,还不相信,我真的可以穿越沙漠,一路来到这历经几千年繁荣的敦煌。刚进城门,我就能读出她当年的繁华,飞檐斗拱上,描绘着曾经的富丽;街头巷尾间,谱写着历史的辉煌,这,让我更深含义的领会了敦乃盛大,煌乃辉煌也。早在古代,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中国通往西域前的最后一站,阳关和玉门关分锁南北要道,所以曾有“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名的阳关曲《送元二使安西》留传至今。想当年,王维送别友人时,想到出了阳关后,那里即是人烟稀少的荒蛮之地,更无知己可以言说,深为友人担忧,惜别长叹,劝君更尽一杯酒。

       敦煌的发展其实在西汉时期,起初是一个军事基地,后来,随着商路的开通,许多过往的商队或人马都要在经过这里的时候停憩休整,于是这成了当年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敦煌也由此开始发展起来。可是,千年的华丽,转身后,走向了衰败,由于经济重心的转移,丝绸之路的终结,敦煌曾经的辉煌,只能在我们历史的回顾中再度展现。敦煌,留在我们心中的是一座悲伤的城市,一个留有磨难印记的灵魂。


       暂且按下让我的心为之颤栗的文化宝库不说,循着那时的参观印迹,我先讲述我们在近黄昏的时候前往鸣沙山。

       在我们江南,五点左右已近黄昏,而在敦煌,由于时差,我所感受到的只是我们这里的两三点钟,于是我们做好出行前的防晒准备,全副武装的向“沙岭晴鸣”--鸣沙山开拔了。

       我毫无头脑的没有任何想象,因为对于沙漠,我丝毫想象不出来,只是可怜的了解到鸣沙山位距敦煌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所以,当看到神奇的大自然鸣沙山时,我惊叹!惊叹这么荒芜之地,却有神来之风,吹拂出这么美丽的沙山来。那曲线,那弧度,哪怕是画上的笔,也难以描摹;哪怕是曲上的琴,也难以弹奏。这沙漠里的风啊,你究竟是如何吹的?吹成这绵延的高峰兀立;吹成这断然的沙壑低谷;吹成这陡峭的悬壁沙墙;吹成这无边无垠的茫茫沙海。。。。。。


       我兴奋,因为我终于接触了沙漠,我开着吉普滑翔在它的怀抱里的时候,更多的是想领略大大的天和大大的沙漠的感觉,我想我已经成为了沙天里的一个小点,飘忽于它的旷古里。

       行走在沙漠里,我明白了什么叫艰难的行走,沙深深的将你的脚淹没,陷入其内。为了感受一下滑沙的刺激,我选择了在沙漠中的攀登,幸好前人有路,在沙漠里行走,踏着前人的脚步,这是至理明言。也因为旅游业的配合,将沙漠上已经固定一些攀登的阶梯,所以虽然辛苦,终是爬上了距离攀登前有相当高的位置。然后作一次滑翔的运动。看着前面一个一个下滑的滑沙者旋转着下去的时候,心中顿生怯意,于是和同行者商议两人合并着滑沙轮一起下去,可以增加一些阻力,使速度减缓吧,也不至于旋转,决定下来就开始实施,我是第一轮,没任何经验,前轮后轮相绑,后者男士,有护花之效,我傻傻的往前轮一坐,以为已有保障。准备就绪,沿着陡峭的如同崖壁一样的沙壁快速下滑的时候,我的惊叫开始了数以分计,直到停止在攀登的起点时,我想我的脸应该还是惨白的,没有听到所谓的神奇的沙鸣,没有感受滑沙时的美妙,那一刻,惊险、恐慌占据我心神。我的惨叫淹没了沙鸣,让那美丽的沙鸣只能出现在我梦里了。。。。。。

        聪明莫过腾MM了,坐于后轮,前者引路,她观景,只闻前者呼喊她怡然,我想,也许只有她倒是在静中聆听了鸣沙山里沙砾的歌声是如何美丽婉转、铿锵激昂了。。。。。。

        曾经在动物园里看到过骆驼,也曾经为了取悦女儿陪同乘坐过骆驼,那只是漂泊来南方的一些镜头的陪衬者,如今,我真的看到了沙漠里的骆驼,站在离它们还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它们很重的味道。近一点看到骆驼的时候,我发现它们身上斑斑驳驳,一些毛即将脱落,这许是季节的缘故,它们在严冬过后,要把厚实的皮毛换掉。看着骆驼的怪样子,以及身上的味道,我们没有骑坐骆驼。据说,坐骆驼的时候,很有讲究,要先坐后面的,一般骆驼总有领头的,只要领头的站起来了,后面所有的骆驼就都会站起来。所以绝对不能先乘坐领头的骆驼。

        在这浩瀚的沙山之间,最神奇的就是那弯半月形的泉水了。四面环沙,居然没有被移动着的沙丘淹没吞噬,依旧绿波涟漪,这令你是不是又要深叹连连了。

       月牙泉,古有沙井之称,千百年来,这一弯月牙就静静地躺在沙山的怀抱里,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这个梦一样神奇的景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只是得到了一些简单的讲述,无法考证,据说,这里原是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原来的月牙泉还大,所以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曾经也是月牙泉的泉底,由于这里的土质坚硬,所以水不容易渗漏。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西部行吟之四
题记----
     当乐樽和尚的第一斧凿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那一刻,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就注定了被工匠的斧凿再无止息地叮叮复当当。。。。。。千百年来,这个声音始终回荡在历史的回音壁上。。。。。。


莫高窟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和尚叫乐樽,云游四野时来到了敦煌,也许是造化的安排,在这里找到了佛之所在,于是在鸣沙山东麓断崖的陡坡上筑窟造像,虔诚信仰。。。。。。将这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地。

      “山水因文化而名扬,文化因山水而不朽。”

        这块圣地因着工匠艺术的滋养,因着佛教文化的浸润,因着各种才情的吸纳,因着对心中朝圣的期待,终于岿然而立了起来。。。。。。

        我真正走进莫高窟,是带着对敦煌文化的探寻,对佛教的虔诚,对艺术的热切,执心而来的。

       早在来敦煌之前,我就曾经多次诵读了多篇的关于敦煌的作品,读着她的饱经沧桑,读着她的艺术恢弘,读着她的漫长沉寂,读着她的劫难苦痛,读着她的忍辱宽容,读着她的从容沉静。。。。。。我一遍遍的读,一次次地想,莫高窟,你走过了千年,千年之前,我不知道沉寂着的你,千年之后,我要靠近你,看看你。。。。。。用我的心灵抚摸你身上的疮痍,用我的泪水洗刷你身上的屈辱,用我的虔诚信仰你身上的佛理,用我的憬悟感知你身上的文化,用我的智慧读出你身上的艺术。

        于是,我来了。我站在了莫高窟之前,这个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俗称千佛洞之前了。

        那个时刻,我平静了,我仰望着这个静静沉睡过千年,又被余秋雨老师肯定是血脉畅通、呼吸匀停地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莫高窟。

        就是这,沙漠高处的洞窟,早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她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经过了一千多年来的层层积累汇聚,浓缩了历代的文化艺术,生活佛理。她就是一幅历史的长卷,她就是一个伟大的生命。

        不知道是沙漠的旷广,还是敦煌的辉煌,是三危山的神话,还是生命力的感召,莫高窟,以一种人们心中永久的向往和无比的召唤,让四面八方、中外游客纷纷聚会在这里,聆听着千百年来的兴衰荣辱,探寻着古往今来的文化底蕴。

       据了解,今天的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地,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质彩塑2415尊。她南北长1680米,高50米,700多个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进入莫高窟的洞窟内,我才真正领会其间的博大精深。只见洞窟的四壁、窟顶、佛龛内,都绘有壁画,而且内容丰富,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还有一些表现力很强的装饰图案。更有一些反映当时年代里的耕作、纺织、战争、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方面的画作。特别是服饰方面的色泽和款式,人物方面的肥瘦和妆扮,充分体现了一个年代的风格和特色。

       据说莫高窟的造像有四座大佛是石胎泥塑,其余的都是木骨泥塑。不管是泥胎的,还是木骨的,这些塑像的造诣很深,精巧逼真,与壁画相融映衬,在飞天仙女的各种神态姿容里将一个优美而空灵,理想而和谐的想象中的世界展现了出来。其中的一整幅壁画反映的就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生活,人们安居乐业,不用耕作纺织,就能安然生活,树上可以生成衣服而穿,地上可以长出粮食即食,生活很容易满足。愿望多么的美好!我为那个年代里的淳朴憨厚可爱和希望感觉到由心的舒畅。因为他们没有电视电脑电磁炉的渴望,没有空调冰箱洗衣机的需求,他们只求温饱,这种理想式是多么得单纯啊。

       历史的风貌、艺术的文明,在这些壁画、塑像上一一还原。1900年来了,在莫高窟居住的王圆箓的一次偶然清扫,居然是著名藏经洞的重大发现,内有从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画、绣,也是敦煌学研究的开始。

       历史见证,在洞窟里听着不同语种的声音时,我似乎看到了当年西方各国的贪婪,他们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中国的文化瑰宝,价值连城的雕塑、精美绝伦的壁画、绝世独立的经卷。这些文物的流失,该归结于道士或贪婪者吗?不,穿越历史,远观近看,我们是否觉得这是历史对于中国的莫大嘲讽?当国人还丝毫没有兴趣去欣赏和研究这些壁画、塑像的时候,为何西方人居然愿意涉远而来,抛银购买?当国人对于经文、画卷的发现无动于衷的时候,为何西方人已经开始公开偷盗抢掠、贩卖转让?这是不是该值得警醒和深思?


       艺术,敦煌的文化,敦煌学。。。。。。迷一样的吸引着鱼贯而来的人们。。。。。。也许是沙漠的广袤宽容了曾经的屈辱,也许是大佛的慈悲尽释了当年的苦痛,也许是文明的歌声沉静了现代的浮躁,也许是高贵的灵魂洗涤了当下的尘土。。。。。。莫高窟从容的微笑着,恬静地闻听着人们的唏嘘、赞扬、与惊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8-6 00:58 |只看该作者
:P累了,发帖到此,我去休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8-6 10:17 |只看该作者
这篇字还要细读,总体感觉是厚重而大气!:victory: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8-6 15:27 |只看该作者
大漠的壮美苍凉跃然纸上,敦煌的厚重历史,发人深思,难以想象婉约妩媚的江南女子写出了如此豪情万丈的文字。{:1_89:}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6 15:34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地,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质彩塑2415尊。她南北长1680米,高50米,700多个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跟着作者走进大西北,感受敦煌莫高窟的深邃和旷放!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8-6 15:40 |只看该作者
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行吟诗人和为什么要行万里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