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出自《诗经》里的《国风·豳风·七月》通观全文,不是一首有关天文的民歌。只是一首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的民歌。既然如此,那为何前三章都以“七月流火”开头?
莫非现在某些写了一些不着调的文字,就敢自称为现代诗人的人,就是从这首民歌里学会的不着调写法?那还吹啥现代诗嘛。坦诚是古诗新编多好?
把七月流火的“火”,说成是啥“星”,“流火”解释成:那颗星西下。很牵强嘛,就好像把某些近代发生的事,说成古代的预言早就预言过的一样牵强。
尽管,那颗星从七月开始西下,预示天气将逐渐转凉,但毕竟七月还是个炎热的月份。
试想一个场景:在一个热的一丝不挂还难以忍受的时候,能干啥呢?既然啥都干不了或不想干,那就编民歌玩吧。那么,写出“热,热,太热了”。想到九月才能凉快的穿衣。这样的重复文字,体现了郁闷心情,就很正常了。
而另一个场景:当傍晚天气转凉的时候,该干嘛干嘛去呗,没事干也可以烤只兔子喝点老酒啥的嘛。抬头望天瞎琢磨星星,还不断的重复,那不闲得没事脑子进水了有病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