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鲁迅以“春秋”笔法刺情敌
查看: 47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以“春秋”笔法刺情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5-16 21: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1927年,鲁迅于广州编完他多年辑录的《唐宋传奇集》,在《序例》的末尾写道:“中华民国十有六年九月十日,鲁迅校毕题记。时大夜弥天,壁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最后十六个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其含义的理解,各人却是大相径庭。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喻黑暗势力”说;二是“反映作者悲观心境”说;三是“刺高长虹”说。

第一种说法,以毛泽东的一段话影响最大。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一书上加了批注,然后写下一段说明批注原委的话,其后半段说:“鲁迅一九二七年在广州,修改他的《古小说钩沉》,然后说道:于是云海沉沉,星月澄碧,饕蚊遥叹,予在广州。从那时到今天,三十一年了,大陆上的饕蚊灭得差不多了,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

毛泽东对鲁迅文字的记忆有些出入,对文意的理解却很肯定,即以“饕蚊”为黑暗的反动势力。此后,不少地方均沿此说,如《汉语词典》,在“大夜弥天”条目中,以鲁迅原文为典故,然后释义曰:“弥天:满天。比喻黑暗势力弥漫长空,统治一切。”

第二种说法相对较少,然亦有流布。2008年9月,阮一峰《鲁迅是乐观主义者吗?》一文说:“1927年,革命陷入低潮,鲁迅更悲观了。同年,他在编完《唐宋传奇集》后,加了一句题记,颇能反映当时的心境:‘大夜弥天,壁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满天的黑暗,明亮的月亮遥不可及,只能听任被蚊子咬,还有比这更强烈的无奈感和无力感吗?”

第三种说法,最初出自郁达夫的回忆,实则是鲁迅本人的解释。郁达夫说:1927年10月,鲁迅的《唐宋传奇集·序例》在上海《北新》半月刊上发表。其时鲁迅已到达上海,有一次在饭局上互相碰面,郁达夫问鲁迅“这文章的末尾,你在后面加上四句,什么意思?——时大夜弥天……”鲁迅答:“那是我有意刺高长虹的!高长虹自称是太阳,说景宋(许广平字——引者注)是月亮,而我呢,他却谥之为黑暗,是黑夜。他追求景宋,他说太阳在追求月亮,但月亮却投入黑夜的怀抱中,所以他在那里诅咒黑夜。”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广平的印证。1941年10月,许广平在上海《学习》杂志发表《因校对而引起的话旧》,文中说:“因为我们(指鲁迅与许广平——引者注)一同乘津浦车南下便引起了流言,甚至因之有人以此对鲁迅加以攻击。那么,应战就是了,我绝不会在此时竖出反叛之旗的。于是他就‘偏又出来做些事,而且偏在广州,住得更近点,看他们躲在黑暗里的诸公其奈我何。’”“于是在《唐宋传奇集》序例的末行,有似‘春秋’笔法的几句,为鲁迅先生自认是得意之作的是……大夜弥天,壁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笔者以为,上述三种说法中,可确信的当然是“刺高长虹”说;通过分析可以接受为兼而有之的是“喻黑暗势力”说。至于“反映作者悲观心境”说,则缺乏客观依据,仅从原文的字面看就不能成立。

那么,“刺高长虹”是怎么回事呢?高长虹,山西人,1898年出生,是20世纪20年代一个文学社团“狂飙社”的主干,1925年前后拜访鲁迅百余次,受鲁迅培养、扶植颇多,鲁迅为校勘他的作品曾累至吐血。高长虹与许广平略识,为购诗集而通过几封信,但从未会面。后高长虹与杂志同仁闹矛盾,要鲁迅出面说话,鲁迅不予满足,于是迁怒于鲁迅,在杂志上开始对鲁迅施行攻击。此时,鲁迅已经携许广平南下,先后在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4·12”事变后辞教职而暂住广州,由许广平当翻译并照顾日常生活。这样,在南北文人圈子中就有了关于鲁迅与许广平关系的猜测和传言,其中还夹杂着高长虹以情敌身份攻击鲁迅的消息。因为高长虹恰在这时,于1926年11月21日《狂飙》周刊上发表了一首《给——》的诗,诗的全文为:“我在天涯行走,月儿向我点首,我是白日的儿子,月儿啊,请你住口。我在天涯行走,夜做了我的门徒,月儿我交给他了,我交给夜去消受。夜是阴冷黑暗,月儿逃出在白天,只剩着今日的形骸,失却了当年的风光。我在天涯行走,太阳是我的朋友,月儿我交给他了,带他向夜归去。夜是阴冷黑暗,他嫉妒那太阳,太阳丢开他走了,从此再未相见。”有明眼人认为高长虹在诗中以太阳自喻,以黑夜喻鲁迅,以月亮喻许广平。鲁迅听说后,联系高长虹的所作所为,自然心存芥蒂。因此在校完唐宋传奇集后,涉笔成趣,留下“春秋”之言,一则抒扬自己作为“大夜”而拥有“壁月”的自豪和欣慰,一则讥刺“饕蚊”(鲁迅曾喻高长虹一类是吸血的蚊子)只能在远方“遥叹”的可悲境况。

近年有一种为高长虹洗刷的说法,如2009年3月24日,《今晚报》上的《鲁迅听到的一个流言》一文就说:“经过董大中、闫继经等研究专家的精心研究,证实了《给——》是高长虹1926年至1927年所写的情诗结集,而主要的抒情对象是石评梅,与许广平并无关联。”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涉及到的诗是高长虹发表于1926年11月21日的那首诗,不是时间跨度很长的所谓诗集,两者不能混淆。而就诗的内容和意象来说,也明显是隐喻鲁、许、高三者之间的状态的,什么“门徒”、“阴冷黑暗”、“交给夜去消受”、“从此再未相见”等等,联系实际均有牵扯的踪影可寻。其二,高长虹在这段时间多处发表文章,攻击鲁迅“戴着纸糊的思想界权威的假冠”,影射鲁迅在情感上“入于身心交病”,如果将实情公开鲁迅 “要身败名裂”等等。从这些攻击文字中可以窥见高长虹很关注鲁迅的感情生活,很想借此说事,所以他在《给——》诗中攻击鲁迅也就不足为奇。其三,所谓“主要的抒情对象是石评梅”。这倒真正是“并无关联”的事。出身于山西的一代才女石评梅,先是受骗失身于北大毕业的文人吴天放,以后结识了中共早期领导人高君宇,经多年交往两人情感至深,然石评梅始终下不了与之结合的决心,直至1925年高君宇病逝。这时石评梅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失去高君宇,得知高去后,多次昏厥。高入殓时,她将自己的一帧照片作了陪葬。她对友人说:“宇死后我更不敢在人间有所希望。我只祈求上帝容许我忏悔,忏悔自己的过错,一直到死的时候!……快了,我快要到那荒寂的旷野里,去伴我那多情的宇。”此后,高长虹曾试图接近石评梅,但石评梅的心门紧紧关着。高长虹根本没有从石评梅那里得到任何机会,也不可能遇到“夜”这样的对手。如果《给——》的抒情对象是石评梅,那么诗中的“月儿向我点首”、“月儿我交给他了,我交给夜去消受”、“夜是阴冷黑暗,他嫉妒那太阳”等等,如何着落?其四,按高长虹的个性,比较容易“单相思”,自我感觉又比较好,所以常会使“并无关联“的人与他生出瓜葛来。比如冰心也曾收到他的一大捆情书,冰心结婚后将它交给自己的夫君,她夫君在邮轮上读一封扔一封,直到扔光。高长虹这样的个性写出《给——》这样的诗,喻许广平为“月亮”,大言“我交给夜去消受”,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面论定了“刺高长虹”说,那么对“喻黑暗势力”说怎么评价呢?笔者认为可以作为鲁迅原文的第二层含意来理解。这有三点理由:第一,当时正是1927年“4.12”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大屠杀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鲁迅处境非常危险,他的住处常有不明身份的人前去刺探。所以确有“大夜弥天”的黑暗景象;第二,对鲁迅,那时除了高长虹等在北京攻击外,在厦门还有个顾颉刚,就是首先诬蔑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剽窃之作的那个人,也以鲁迅有侮辱他的言论为由,扬言要与鲁迅打官司,叫鲁迅不要离开广州。此外,各方面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放出舆论,说鲁迅已经从广州逃走,以此暗示鲁迅也是共产党,诱发当局抓捕他。所有这些,可以说都是“饕蚊”的一种“遥叹” 。鲁迅正是察觉到了对手的险恶用心,所以他特别写上“余在广州”一句,显示自己的坦然无畏,让对手的企图落空。第三,鲁迅在落笔时可能确乎以“大夜弥天”为双关,既以自喻,又记时势的黑暗。但在回答郁达夫时,却仅说“刺高长虹”而不涉其它。这又怎么解释呢?其实也好理解,因为鲁迅一贯主张壕堑战,也许当时饭局上人员较杂,不便展开那时还很敏感的时势话题。

综上所述,鲁迅的“大夜弥天,壁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四句,首先应当是讥刺情敌兼论敌高长虹的;其次,联系当时的政治局势,也可理解为兼有喻黑暗势力的意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5-16 21:41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lol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5-16 21:52 |只看该作者
原来,有这么一回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5-16 22:55 |只看该作者
文人们,真够深奥的。研究这个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5-17 16:56 |只看该作者
文化人老列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