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描述一些艺术所力图表现的主题对象--美的真涵,美的本质。并就艺术中的美的本质以及方式进行一番探讨。
艺术产生自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并进而形成一种‘自我的欲望’,表现一种本质上的世界。事实上,世界是一个共同的观念,斯宾诺莎所说的本质上的世界即是自然--从某个角度看,艺术就是表现一种自然的本质。艺术是另一个世界。
艺术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人类作为一种有智慧(必然产生情感)的高级生物经过从低等到高等(表达情感)的过度期间,自然就会产生艺术因而艺术又具有超功利的成分,所以艺术是人类不朽的存在证明。
艺术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积累素材(不分现象和精神积累)才可以进行表现的。艺术产生自一种‘再现现实’(超越现实的基础)的表现方式(因而具有多样性比如建筑--包括行为,音乐绘画),自然需要遵守一种自然的规律----需要指出的是自然不是‘静止不动’的自然是多样运动着的自然因此规会发生美的变化---因为评论一种艺术是否具有愉悦情感的标准是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美感----美感是艺术的具体目的。艺术以及美是以人为主体依赖存在的。
艺术之美因此就具有超越自然之美的高度,超越单纯的美还具有‘形式’上的美。从某种角度看,自然与社会中的现实是一种有限的存在,而艺术则是有限与无限的一种统一。
多样的艺术以及多样的美(比如静止的和流动的),然而美一般都是在长期平白素材的积累之后灵感之光产生的一瞬间照亮的。美需要触动人性中某个地方。艺术之美更是如此,我们先来概括几个其需要注意的特有的几个特征:一,外在上注意‘形式上的’;二,‘具有情感共鸣上的’;三,从主体创作上要注意艺术家的风格独创性--因为艺术是一种创造。
艺术是慢慢‘发展进化’的,美也一样。环境的限制使得材料的选择和表现的思维等都受到限制,不同的形式只是在时间轴上的不同对应点,却并未有价值上的高低。美是一种感觉,因此不是‘三维’的。还有因为艺术产生的主体就是人。美在面对不同环境早就的人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变化。
----------
----------
附:中国消极狭义人性所产生的艺术之中的消极无为的美集中表现在自南宋到元明的文人画之中。这与中国人传承特性有关,主要与先秦中的道家虚无消极粗浅的神秘(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思想有关;遍观中国古代哲学,本质上不离自我追求与推崇贪婪纵欲,虽然这与封建统治之下的教育有关,然而天性的光彩是不会被掩藏的。中国人性最突出的障碍就是逼迫与社会生存对自我否定死亡产生的自卑与压抑。然而一旦正视死亡,就会发现另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些将是另一些论文的主题,但是所有论文将有一条线串连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