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描写苦难和刻画人性时,举重若轻。重重的内容淡淡的笔触,轻轻的在你心上压了一块石头。
苦难中的挣扎与残忍;比如母亲的背离与挣扎,当人在极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谈善良是奢侈的,但母性使然,她的对儿子的爱给很拧巴,这拧巴是必然;愚昧中的善良,善良中的恶,二叔和傻蛋守的那颗枇杷树,守着他们认知范围内的操守,别人一点点的善意举动,他们要付出很重的代价去回馈,聪明人替他们心疼。最后在枇杷树上涂毒,于小说而言是特别漂亮的一个反转,极致压榨的苦难,人性中的恶就爆发了,会造成很可怕的后果;善良中的奸诈,老板布施的怜悯是精打细算之后给予的,让人厌恶又厌恶的不是很彻底,这是人生常态,你看不惯也干不掉。
一不小心一个小段落里就有这样对立又统一矛盾。
作者笔力老道,狡猾。高明小说不需要花里胡啥,刻意显得高深,就是要这种不着痕迹牵着你鼻子走才好,不给你说的很透,你自己悟出来,最后写者和读者双赢。
还有两小段写的特别惊艳,我一会儿单独贴出来。
不长的一篇文章,出现的人物都写活了,按着他们该有的轨迹发展着,即便几句带过的人物也立体饱满,立的住,这需要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还有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