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铜管乐队》在布局上开阖有度,叙述上娴熟流畅,深得短篇小说写作之法
以韩国小说家金仁淑同名小说作为标题,无疑有致敬意味
当然,金仁淑的《等待铜管乐队》,也是在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致敬
只不过,后二者小说的主人公啥都没等到,本篇的“我”则等到了些什么
作者在小说里还提到了另一部短篇《立体几何》
坦率讲,麦克尤恩其他短篇我觉得都乏善可陈,但《立体几何》却极其牛笔
我甚至觉得每个热爱小说的男同志都应该读一读《立体几何》,至少感染一下它那牛笔哄哄的叙述气势
显然,我的意思是,要深入解读《等待》一文,就必须了解同名《等待》及《立体几何》
可以说,本篇《等待》就是同名《等待》与《立体小说》关于生存与死亡的另一种阐释与注脚。
我觉得本文的亮点之一,是作者不仅仅写了“我”与妻子的婚姻家庭危机,还写到了老章与“我”的绯闻女同事的婚姻家庭危机。后者看似胡扯与闲笔,却是小说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互为补充,互为观照,夯实了小说主题表达的厚度
亮点之二,是父亲的死亡与妻子的回归。我们说婚姻是围城,婚姻是战争,婚姻是坟墓,婚姻危机对婚姻中男女的伤害与创痛乃至感情的死亡影响巨大,但在(父亲)真正的生命消亡面前,婚姻危机其实是非常渺小的。既然我们都会如父亲一般死亡,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在人世间的存在,而徒伤精力与感情发动战争变成敌人?或者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达成和解,求同存异?
所以小说最后,把“我”与妻子婚姻的死亡与父亲生命的死亡设置在春天的背景下,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尽管小说没有明确指出这段感情是否可以挽回,只是作出了一个姿态,妻子“不假思索”答应“我”,并“拉起我的手”,回去看父亲。但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这里已经足够了,或者我们应当有共鸣,妻子和我复不复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春天的暖阳里,向死而生。
当然,小说在谈到我与妻子的婚姻危机时,反复提到了误会、巧合、错觉。但是我想说,这并不是婚姻破裂的根本与深层原因,特别对于中年人来说。所以作者大谈特谈这些捕风捉影甚至子虚乌有的故事,显然对中年人婚姻家庭的体会与理解稍显浅陋。幸好,作者在小说里提到了一笔,即妻子调到国际部后的改变。但是,这种根本性的细节与情节,太少,以至于读者读起来,有一种疏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