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是玉何必要玲珑?——掌拍五十学易
查看: 45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玉何必要玲珑?——掌拍五十学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24 19: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25-8-24 19:28 编辑

      玉玲珑跟老灭撕扯,说他的砖不行,好比纪晓岚作《阅微草堂笔记》而批判《聊斋志异》,《阅》简洁理性,文以载道;《聊》复杂讲究,侧重文采;故《阅》高而《聊》低,且讽刺老灭是读聊斋的下里巴人,看不懂阅微草堂的阳春白雪。他们如何撕逼我且不管,作为六星首席文艺鉴赏家,我必须得说玉玲珑读了那么多书,还能发出如此低级言论,可见她的书真是白读了。

      纪晓岚为什么写《阅微草堂笔记》?为什么对蒲松龄进行批判?甚至他修订的《四库全书》中为什么没有收纳传奇志怪类的文作?《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亡儿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颇聪慧,读书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举于乡,始稍稍治诗古文,尚未识门径也。会余从军西域,乃自从诗社才士游,遂误从公安竟陵两派入,后依朱子颖于泰安,见聊斋志异抄本,时是书尚未刻,又误堕其窠臼,竟沈沦不返,以讫于亡故。”纪汝佶是纪晓岚的长子,在纪晓岚看来,因为他离开家乡从军西域,导致尚未识得“治诗古文”门径的纪汝佶误入歧途,先受到“公安竟陵”两派文风影响,后来又在山东泰安痴迷上了《聊斋志异》,还是民间流传的手抄本,遂萎靡不振、沉沦而死。

      实际上,纪汝佶天生聪慧,二十中举,候补知县,仕途一片大好;纪晓岚因庇护亲戚犯官,被谴贬西域驻守,即文中“会余从军西域”。封建王朝官宦之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纪汝佶很可能受此影响,自此无意仕途,开始游山玩水,结社习文;先学公安竟陵,后学聊斋志异,可能还效仿并致力于志怪小说,最终一事无成,寂寂而死。

      纪晓岚是闻名天下的大学士大官员,身居高堂自然以正统自居,对文艺一道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对长子纪汝佶的仕途之路也必然寄予厚望,可偏偏纪汝佶又痴迷于民间文艺流派,仕途不兴、文章无成。纪晓岚并不考虑儿子的志趣爱好,也不检讨自身教育缺失;只是气急败坏的,将所有过错推到了公安竟陵和聊斋志异身上,甚至将纪汝佶的死因归结于聊斋志异;乃至于《四库全书》竟排斥志怪文章。

      就是这样的纪晓岚,写了《阅微草堂笔记》,想以此作为天下志怪小说样本,批判并与《聊斋志异》一较高下。一个作者,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和门户之见,还有目的性,其作品本身就会有先天之缺陷。为什么呢?因为在创作过程中,纪晓岚要与《聊斋志异》针锋相对,不得不规避很多技巧,不步其后尘,甚至违背部分创作规律。故,吹捧《阅》的朋友都说《阅》通过简练理性的小故事去宣传道理;而《聊斋志异》侧重人物与情节,重文笔而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阅》除了简练和载道之外,基本没什么可说了。我问:《聊斋志异》没有文以载道吗?它的文以载道恐怕更高明。


      以上为背景分析,可见一斑。下面再从文艺理论上探讨,两书高下的差别。

      玉玲珑,你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你怎么不叫“大玉”、“好玉”、“美玉”?因为无论在实体观感上,抑或字面感受上,玲珑之玉要比美玉大玉惊艳的多。为什么?因为“大玉”是毫无加工,“美玉”是粗加工,“玲珑之玉”是精加工。放在实体上,是工艺的加工;放在字面上是文艺的加工。以此为例,说说《阅》与《聊》的主要差别,即文艺加工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聊》的文学性远高于《阅》,而文章中文学技巧的使用,为得让所载之道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更容易唤起深层次的共鸣、更容易镌刻在读者的记忆里。“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没有如此的文艺气息,怎来武则天的赞赏与震惊,又怎样去号召百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没有如此夸张的文艺创作,怎么能一目不忘的体会到李白的豪侠磊落?倘若没有文学性,则作品往往干瘪而缺乏感染力;没有故事性,则文章往往无趣而不能入胜。《阅》的主要毛病也就如此,但如今倒被捧成了优点。

      我最不耐烦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小孩不睡觉,我也讲故事:从前有个小孩儿,他不听大人的话,晚上不睡觉,后来他因为没休息好,死了。这个故事被我演变成多个场景,比如不吃饭的时候,我就讲不吃饭的小孩,最后饿死了,等等。不客气的说,《阅微草堂笔记》的大部分故事,本质上,比我跟小孩讲的故事好不到哪里。试举其开篇第一个故事: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尝见孙重画伏虎应真,有巴西李衍题曰:“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可为此事作解也。

      以我讲故事的方式,翻译过来即为:有头猪见一个老头就咬,老头想把它买来吃掉;后来老头把猪买回来,放寺庙里好好的养着,嘿,从此那猪对他亲昵多了。然后,对老虎也是这个道理,对它们好他们就对你好。

      如此文笔故事,因为缺乏文艺的拔高,和情节的丰富,因此寡淡无味,看了笑一下,看完就忘了;而且也并不简练(蒲松龄遣词造句比纪晓岚精简多了)。玉玲珑,我问你:在不翻阅书本的情况下,你能记起几个《阅微草堂笔记》里的故事,它分别又载了什么道理?你可以现身说法的来说说。

      当然,《阅》中有些故事也可圈可点,我阅读时曾细细亲批,约占四五分之一,但精彩程度和所谓的载道表达,包括对社会的深刻描绘,与《聊斋志异》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纪晓岚瞧不起民间文学流派,甚至对蒲松龄还有所嫉恨,但他眼高手低,《阅微草堂笔记》难以入天下士子法眼,说白了也就是给乡间村民、引车卖浆之流口头流传的。比如,有老头训斥无赖子孙:“从前有个流氓,傍晚在村头远远看到一个少妇,流氓领着几个人趁黑把人家给欺负了;结果正欺负呢,仔细一看,嘿,这个女人正是他老婆!所以啊,乱搞别人媳妇,就是乱搞自己媳妇!切记切记。”哈哈哈,这就是纪晓岚的文以载道以及应用场景。但凡有点文化水平和认知高度的人,谁特么会这样去教育人?

      简练理性,直接文以载道,或许是《阅微草堂笔记》的固有特色,但就整体效果而论,请别和《聊斋志异》相比;因为相比之下,它的特色都将成为它的缺点。玉玲珑或许还是不服,那么去看看薄伽丘的《十日谈》,这书才是标准的以文载道,此书就是为了批判虚伪的宗教,它是否追求简练与理性?它为什么与《聊斋志异》相类似,追求故事性和文学性?就如你的名字玉玲珑,是玉何必叫玲珑呢?

      略作总结:《阅微草堂笔记》先天目的不纯,后天落笔缺文,缺陷大于特色,盛名不副其实。

      最后,再讲一个《阅》里的小故事:从前有人去找杨逍拍砖,杨逍捂着砖就跑,他拉扯着非要砖;杨逍无奈把砖亮了一下,结果,那人吓死了。玉玲珑,在我面前,你还玲珑得起来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24 19:52 |只看该作者
这种知识型理性探讨的辩论方式,就是论坛的生命力,是论坛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高亮加精华,广而告之。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24 20:03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24 21:53 |只看该作者
特有学问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24 21: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之前认识的杨逍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24 22: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城又倾杯 发表于 2025-8-24 19:52
这种知识型理性探讨的辩论方式,就是论坛的生命力,是论坛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高亮加精华,广而告之。{: ...

有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24 22:05 |只看该作者
这篇真花功夫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