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十六法”的十六字诀是:
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
这十六个字出自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其中在《琴录》一卷中提出了古琴演奏和审美的这十六个标准。它是对更早的唐代薛易简《琴诀》中“九善”的发展和明代徐上瀛《溪山琴况》二十四况的先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琴美学理论。
十六字诀的简要含义:
这十六个字可以分为两类:关于音色、技巧的要求 和 关于意境、品格的要求。
1. 关于技术与音色(前八字及后两字)
轻:指触弦要轻灵,不笨重粗暴,所谓“弹欲断弦”并非用死力。
松:指演奏时心态和手臂都要放松,音韵方能舒畅自然。
脆:指出音要清脆悦耳,干净利落,如金石之声。
滑:指运指要圆润流畅,如顺流而下,无滞涩之感。
高:一指取音高洁清亮,二指意境高远脱俗。
洁:指音色纯净,不杂不乱,一尘不染。
清:是古琴最高追求之一,指声音清亮、意境清新、心思清静。
虚:指演奏中善于运用“虚”音(如泛音)、停顿(歇息),营造空灵之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疾:指快奏段落要急促而有节,清晰不混。
徐:指慢奏段落要舒缓而有致,安闲不迫。
2. 关于意境与品格(中间六字)
幽:指琴音幽深、曲情幽远,有超然世外之趣。
奇:指琴曲构思巧妙,演奏手法精妙,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古:指琴乐风格淳朴淡雅,有太古遗风,怀古之思。
澹(淡):指风格恬淡、朴素自然,摒弃繁声促节和华丽的修饰,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中:指“中和”,即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是儒家“中庸”思想在音乐上的应用。
和:这是古琴美学的核心。一指音准调和,二指演奏时人与琴、手指与弦的和谐,最高境界是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
重要补充:
您可能也听说过 “二十四况” ,它出自明末清初琴家徐上瀛的《溪山琴况》。这本书是古琴美学的集大成之作,在“十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扩充和深化,提出的二十四字诀是:
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二十四况”体系更为完备,论述更为精深,通常被认为是古代琴论的最高成就。但“十六法”作为其前身,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结来说,“琴声十六法”的十六字诀从具体的演奏技法到抽象的艺术境界,为习琴者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经典的审美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