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荒腔走板 古人智慧今人解(三)
查看: 21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智慧今人解(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20 09: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琴声十六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20 09:55 |只看该作者
“琴声十六法”的十六字诀是:

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

这十六个字出自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其中在《琴录》一卷中提出了古琴演奏和审美的这十六个标准。它是对更早的唐代薛易简《琴诀》中“九善”的发展和明代徐上瀛《溪山琴况》二十四况的先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琴美学理论。

十六字诀的简要含义:
这十六个字可以分为两类:关于音色、技巧的要求 和 关于意境、品格的要求。

1. 关于技术与音色(前八字及后两字)

轻:指触弦要轻灵,不笨重粗暴,所谓“弹欲断弦”并非用死力。

松:指演奏时心态和手臂都要放松,音韵方能舒畅自然。

脆:指出音要清脆悦耳,干净利落,如金石之声。

滑:指运指要圆润流畅,如顺流而下,无滞涩之感。

高:一指取音高洁清亮,二指意境高远脱俗。

洁:指音色纯净,不杂不乱,一尘不染。

清:是古琴最高追求之一,指声音清亮、意境清新、心思清静。

虚:指演奏中善于运用“虚”音(如泛音)、停顿(歇息),营造空灵之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疾:指快奏段落要急促而有节,清晰不混。

徐:指慢奏段落要舒缓而有致,安闲不迫。

2. 关于意境与品格(中间六字)

幽:指琴音幽深、曲情幽远,有超然世外之趣。

奇:指琴曲构思巧妙,演奏手法精妙,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古:指琴乐风格淳朴淡雅,有太古遗风,怀古之思。

澹(淡):指风格恬淡、朴素自然,摒弃繁声促节和华丽的修饰,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中:指“中和”,即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是儒家“中庸”思想在音乐上的应用。

和:这是古琴美学的核心。一指音准调和,二指演奏时人与琴、手指与弦的和谐,最高境界是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

重要补充:
您可能也听说过 “二十四况” ,它出自明末清初琴家徐上瀛的《溪山琴况》。这本书是古琴美学的集大成之作,在“十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扩充和深化,提出的二十四字诀是:

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二十四况”体系更为完备,论述更为精深,通常被认为是古代琴论的最高成就。但“十六法”作为其前身,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结来说,“琴声十六法”的十六字诀从具体的演奏技法到抽象的艺术境界,为习琴者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经典的审美框架。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20 09: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10:16 编辑

整个“十六法”的修习是一个 “由技入道,四境迭进” 的过程,其总览和最终目标如下图所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20 09: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10:14 编辑

第一境:技之道 (练指)
这是所有演奏的基础,旨在让手指完全听从心灵的指挥,做到心手相应。

核心要义:“轻松脆滑” 是四种核心的指法技巧与触弦感觉,是发出一切美好琴音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所有境界都无从谈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20 09: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10:10 编辑

第二境:境之悟 (明心)
在技法纯熟之上,开始追求音乐的意境。这一重境界需要调息静心,让内心和琴音都变得澄澈、空灵。

核心要义:“高洁清虚” 是对音乐意境的追求。它要求琴者排除杂念,通过“调气”、“淘洗”等功夫,让琴音虽有急缓多寡之分,却能 “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最终达到声静意远的空灵境界。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20 09: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10:07 编辑

第三境:品之修 (见性)
琴音即是心音。这一重境界强调,琴者内在的品性修养会直接决定琴音的格调与风格。

核心要义:“幽奇古澹” 是琴乐所展现出的风格与品格,它并非刻意模仿,而是琴者 高雅闲逸、不忮不求 的内心世界在琴音上的自然流露。心中有幽趣,指下自有幽韵。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20 10: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10:05 编辑

第四境:韵之成 (合律)
这是对整体演奏节奏、气韵和和谐度的最高把握,是前三重修炼的最终成果体现。

核心要义:“中和疾徐” 是演奏的终极状态,要求在所有对立元素(快慢、轻重、浓淡)中把握得恰到好处,达到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其中的 “和” 是根本,追求的是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的高度和谐。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20 10: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哈
比我的诗词还繁琐
小心雾哥称你一声“凡哥吉祥”
……^_^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8-20 10:2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8-20 10: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0 10:44 编辑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5-8-20 10:22
哈哈
比我的诗词还繁琐
小心雾哥称你一声“凡哥吉祥”

我知道琴声十六法已经有年头了,请你做诗一首,口诀类。到现在我也没记住,口诀上口,容易记。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8-21 08:23 |只看该作者
【《太极芸庄》松静空(心法篇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8-21 10:29 |只看该作者
将人体比作一个大乐器,并用中国古琴美学的核心——“琴声十六法”来解读如何唱歌,这个想法不仅新颖,而且异常贴切。

答案是:非常适合。 这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比拟,更是一套深邃的、能够指导歌唱实践和审美提升的哲学框架。

“琴声十六法”(轻、重、迟、速、虚、实、浓、淡、丽、亮、采、洁、润、圆、坚、宏)源自明代古琴家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它虽然是论琴,但其核心是探讨声音的物理属性、情感表达和精神境界。这与歌唱艺术追求的目标是完全共通的。

下面,我们就将人体这台“大乐器”的各个部件,对应“十六法”进行解读:

人体乐器的工作室与“十六法”的对应
动力系统(丹田呼吸) - 对应【轻、重、宏、坚】

轻:气息的柔和控制,发出弱而不虚的“弱混声”或气声,需要极深的呼吸支持和稳定的喉位。

重:强大的气息支撑,腰腹核心发力,发出有冲击力和爆发力的声音,如戏剧性的高音。

宏:充沛的气息量和开阔的共鸣腔体(胸腔、咽腔)相结合,形成宏大、宽广的音量。

坚:气息的集中度和密度,形成如“声线”般具有穿透力、不散不垮的声音,所谓“声如金石”。

振动系统(声带) - 对应【亮、采、润、圆】

亮:声带高效闭合,发出泛音丰富、音色明亮清澈的声音。与高位置共鸣(头腔)相关。

采:音色中的光彩和韵味,来自于声带振动与共鸣的完美配合,使声音不干瘪,富有生命力。

润:声音的水润感、不干不燥。这要求声带振动时伴有恰到好处的气流和湿润的粘膜,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的“嘶哑”或“干裂”。

圆:声音的圆润、饱满、无棱角。这是声带闭合、气息支撑、共鸣腔打开三者协调统一的最高体现,毫无挤卡或破音。

共鸣系统(胸腔、喉咽腔、口腔、鼻咽腔、头腔) - 对应【浓、淡、虚、实】

浓:侧重低频共鸣(胸腔),音色浓厚、深沉,富有戏剧张力。

淡:侧重高频共鸣(头腔),音色清透、空灵、飘逸,如柔美的假声。

虚:有意减少共鸣,增加气流感,制造缥缈、朦胧、幽远的意境,如叹息般的吟唱。

实:全通道打开,共鸣充分,声音扎实、饱满、有实体感。

咬字系统(唇、齿、舌、牙、喉) - 对应【洁、丽】

洁:咬字干净利落,吐字清晰,字头、字腹、字尾分明,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丽:字正腔圆,不仅清晰,更富有美感。字与声的完美结合,使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

表达与节奏系统(心智与情感) - 对应【迟、速】

迟(缓):速度的徐缓、拉宽,用于表达深沉、忧伤、宏伟的情感。需要极好的气息控制来维持长音的稳定和美感。

速(急):速度的急促、紧凑,用于表达欢快、紧张、激昂的情绪。需要唇舌的灵活和气息的敏捷切换。

如何用“十六法”指导歌唱?
这套法则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超越“技术正确”的美学追求。

它不是死板的规则,而是变化的维度:一首歌的演绎,就是在这些维度上不断游走、变化和平衡的过程。例如,主歌部分可以“轻、淡、虚、迟”,副歌部分转向“重、浓、实、宏”,桥段又可以加入“亮、采”的点缀。

它强调对立统一:“轻”与“重”、“迟”与“速”、“虚”与“实”、“浓”与“淡”……最高的艺术境界在于能自由驾驭这些对立面,并在对比中产生强大的张力。

它指向“道”而非“术”:“十六法”最终追求的是通过技术(术)来表达情感和意境(道)。一个歌者如果只懂轰鸣(宏)而不懂轻吟(轻),只知直白(实)而不知含蓄(虚),其艺术表现力是有限的。

结论
将“琴声十六法”用于解读人体歌唱,是一次从机械技术到艺术哲学的升华。

它完美地诠释了:一位优秀的歌者,正是调动了自身这台“人体乐器”的所有部件——以气息为根本,以声带为源,以共鸣为色,以咬字为饰,以心神为帅——在“十六法”所勾勒出的丰富声音维度中,自由地绘画,最终完成情、声、字、味、韵的高度统一。

所以,这不仅适合,简直是为歌唱艺术提供了一份来自东方美学的、极其高级的“说明书”和“审美地图”。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8-21 20: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8-21 10:29
将人体比作一个大乐器,并用中国古琴美学的核心——“琴声十六法”来解读如何唱歌,这个想法不仅新颖,而且 ...

太厉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8-21 21:39 |只看该作者

你再给加工,加工。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8-21 21: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21 22:00 编辑

  我曾因为琴声十六法动过玩中阮的念头,还请师傅喝了点小酒,进了一个群,后来就没结果了,实在不是那块料,这辈子要学会一件乐器这个决心没有变,哪怕只会弹一首曲子,我就知足。时间有的事,只当现在是提前充电了,现在只要想起来就活动活动手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