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火都城 于 2025-8-2 21:28 编辑
我觉得是时候总结一下写作的经验了。虽然我的水平有限,但吃总结这碗饭,是伟人都亲口承认的本事。在此冒着被人冷笑的危险,写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很羡慕文笔细腻的人,三分钟的事情,能写出两千字的效果。把文章的节奏和时长拿捏得很到位。有这种本事自然是好,但容易成为碎碎念,如果缺乏哲理和理趣,读起来就会感觉平铺直叙。尤其缺乏精妙的比喻句,以及其他修辞手法,内容就缺少抓力。
这种细腻很宝贵。但不能浪费文字,写没有保存价值的东西。这个时候,就要跳出细腻的舒适区,走出路径依赖。寻找提升的办法,如虎添翼的那种。比如写出丰富的逻辑感和情理感,就是这样的办法之一。
其次,有一种文字写法叫天马行空。思绪上下几千年似的。这是一种本事,好,也不好。好在能够脑洞大开,坏在漂浮无根。这种情况反而不如,集中火力,把一两个中心思想,谈透彻,不留死角。每次只写相关内容,无需通篇的发散思维,然后再去衔接。
最后,文字要有学识。很多有学识的人,令人五体投地。但看多之后,就有一种感觉。如果我有他一样的学识,我能写得更好。当然,这是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文化自负。无论怎样,这种念头挥之不去,我只能接受。
文章的节奏和句读,则来自读过的文章,看过的书。甚至有人认为,文章的节奏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呼吸是什么样的节奏,就会有什么样的句读,对此我很赞同。文章的辞藻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有什么样的词汇,就会有什么境界。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即世界的边界,我也深感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