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94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在睡梦中告别了人生的舞台,这个被天津人称作“老宝贝儿”的人,在7月11日的告别会上,在成百上千人的泪水和掌声中,潇洒转身,驾鹤西去。
就在今天,我刷抖音时刷到了杨少华的一张老名片,睹物思人,又生出了许多感慨。1989年,也就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58岁的杨少华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从天津前往北京闯荡,成为了一名高龄“北漂”。杨少华的这张名片,时间大概在1994年左右,那时候,BP机开始从少数群体走向了普通大众。
上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过马志明、杨少华表演的相声《戒烟》,杨少华的那句“抽烟就等于慢性自杀”,算是最好的香烟公益广告;上世纪9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赵伟洲、杨少华表演的相声《枯木开花》火遍大江南北,杨少华的那句“我要开花”,表达了无数中老年人追求生活幸福的心声;本世纪初的2003年,也就是我在报社默默无闻地工作了14年的时候,71岁的杨少华与儿子杨议表演的相声《肉烂在锅里》,夺得了央视相声大赛一等奖。更为人称道的是,2018年,86岁的杨少华在有过四次春晚节目被毙掉的经历后,终于以小品《为您服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1944年,12岁的杨少华师从郭荣启学习相声,1951年成为专业相声演员,此后82年的漫长人生,杨少华始终没有离开相声,他在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中的表演,其实就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化妆相声;晚年他录制的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短视频,哪怕是为儿子带货录制的小段子,仍旧笑料频出,包袱不断。可以说,相声贯穿了杨少华的一生,他独创的“蔫哏”表演手法,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就像他1994年的那张名片一样,黑白色调,方寸之地,处处是相声的节骨眼,处处是人生的大智慧。
不信你看,杨少华是如此介绍自己的:中国普通公民,职称:无,工资:最低,全国不著名的相声演员。低调不低调?可乐不可乐?这还不算,他还在名片上饶了一句:看完就扔。寥寥数语,把相声演员信手拈来的幽默,把天津人不卑不亢的自嘲,展现得淋漓尽致。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还在电话号码的后面加了一个括弧——朱大妈叫一声。朱大妈是杨少华的老伴朱志英,1949年他俩结为夫妻,朱志英婚后先后生下杨威、杨伦、杨建、杨议等四个儿子,那时杨少华收入微薄,难以养活全家,朱志英便去工厂拉小车补贴家用。还是2003年,杨少华父子获得央视相声大赛一等奖的那一年,朱志英突发心脏病离世。如今,我端详名片上的那句“朱大妈叫一声”,笑声未至,泪水已出。
杨少华是个名人,更是如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对事业的追求,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呵护,特别是他乐观向上、坚忍不拔、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人生没白来一回,天堂再添欢笑声。杨少华,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