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解读《庄子.杂篇》笔记
庚桑楚 第二十三
中国传统称量人物的天平:
1、不以一时而论久远;
2、不以一人而论天下;
3、不以现行而论流弊
“不得已”,并非出于勉强或无奈,而是指外在条件成熟之时,顺势而行的智慧。(大势至)
徐无鬼 第二十四
自修自省,修养身心,体验“未始有物”而归返于道。
→忘记自己的存在。
→心平则国土平。
→人人成龙成凤,群龙无首,吉。
安于禀赋,“不以物易己”。
则阳 第二十四
入世从政,则须设法“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同化但内心始终不化。
随顺之道:
忘身心而随外物,
忘身心而顺大道。
外物 第二十六
顺人而不失己。
得鱼而忘荃,
得意而忘言。
即使有最高的智巧,也避不开万人的谋害。
占卜,诚心专一足矣!
无为无不为,无用而大用
无为、无用是广大的基础,是深度学习后形成的“模块化”(本性禀赋),静态等待。无不为、大用,也不是任何事都做,而是遇事遇境(随顺世缘)而自然的映射,动态涌现。
寓言 第二十七
无法言说,讲不请楚,就用寓言就打比喻。庄子、老子、释迦等等都是如此。
寓言是假托人物故事以明事理;
重言是借重人物言论以明事理;
卮言则随灵感而发,无法局限。
孔子立定志向之后,靠修养提升境界;
庄子则强调智慧上的觉悟。
让王 第二十八
真有道家“全身保真”与儒家“安贫乐道”的认知与智慧,才能理解“让王”,否则不可能想得通。
何必为了射一只麻雀而浪费“随侯之珠”?麻雀、明珠映射的是什么呢?
贫与病,贫与惫。
病惫在认知、精神是真病真惫;
病惫因环境际遇则是外在的贫。
修养形体忘记利益;
修养心志忘记形体;
追求大道忘记心机。
盗跖 第二十九
盗跖(不是庄子本意)对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出犀利批评。重点有三:
一是善恶并无适当报应;→不懂因果。
二是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不知一切从道而来又归于道,本来清静,庸人自扰。
三是人性本身大有问题;→不知人性本质是什么。(我有专门说人性本质)
天道无吉凶,人间有因果。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说剑 第三十
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好像说的是法家的观念。
天子剑用天下之势;
诸侯剑用人之智;
庶人剑用人之力。
渔父 第三十一
“真者,精诚之至也” “圣人法天贵真”
列御寇 第三十二
对人身体过错进行处罚的有刑法;
对人心灵失调进行处罚的是阴阳。
世间一切成就无不集合众多因缘而成,所以首先要化解“自是”,不是自己的功劳。
能力 德行 智慧
侥幸得到的骊珠、车马并不值得夸耀,黑龙醒了、宋王反应过来时,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了。
死了放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会被蝼蚁吃掉。放哪里都是回归自然,不用偏心啊。
庄子不忍独立逍遥,苦口婆心说了无数寓言、重言、卮言”,其中谁理解他的深情厚意啊。
天下 第三十三
春秋战国天下百家争鸣,一如现今网络,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然而多数是杂音噪音,知识的半衰期只有2.3年,唯有经典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不会过时。《易经》、《庄子》、《老子》、《楞严经》、《金刚经》、《论语》…等等就是。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有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