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4-11-11 11:11 编辑
闲来无事,再读《聊斋》,蒲松龄是怪谈高手,神鬼莫测。其笔下的故事,都有现实的影子。
《考城隍》这篇,是他第一人称视角写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其姐夫的祖上宋焘的事情。
这宋公是一个廪生,所谓廪生,是科举制度时候,每个月国家出面给一些膳食补助的人,间接也算国家“后备干部”吧,当然,拿了国家的“俸禄”,你自己也得争气,不能混吃等死,起码要在科考上有所作为,估计拿廪膳也是有时效的,遇到范进这号的,也算很奇葩。考了那么几十年总算考出头了。
今,川人梁实有得一比,这伙计也是考了一辈子学,屡试不中。唯一不同的是人家没拿国家廪膳,花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爱谁谁,我高考有瘾。
这廪生宋焘在家生病,忽然就看到一公人牵着白马,拎着文书来了:让他去赴考。宋公有点懵:考官都没看到,考啥啊?来的公人也不多说,就是催促他赶紧走,无奈宋公只能撑着病体,上马跟着走。这一路老宋就犯嘀咕:这是要去哪里?这路我咋不熟?
很快就来到了一座城,看样子像座都城,宫廷壮丽。正面大殿内坐着十几位官员,都不认得是什么人,唯有关帝神他认得。殿外屋檐下摆着两张桌子,两个坐墩,已经有一个秀才坐在那里,宋公便与这人并肩坐下。桌上分别放着笔和纸不多时,就发下试题来,一看上面有八个字:“一人二心,有心无心。”
一会儿,两人的文章就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位神人传着看完,称赞不已。便传叫宋公上殿。下令说:“河南缺一个城隍神,你很称职。”宋公听了,才恍然大悟,这是要俺去世啊,随即叩头在地,哭着说:“大神错爱我,叫我去当城隍,不敢推辞。只是我家有高堂老母,七十多岁了,无人奉养,请求大神准我侍候母亲去世后,再去上任。”正面坐着一位像帝王的人,叫取宋公母亲的寿命簿来查看。一个长着胡子的官吏捧过簿子来翻看一遍,禀告说:“还有阳寿九年。”诸神都犹豫了,一时拿不出主意,关帝神说:“不妨先叫张生代理九年吧!”便对宋公说:“本应叫你马上去上任,念你有孝心,给你九年假期,到时再叫你来。”接着关帝神又勉励了秀才几句话,两个考生便叩头下殿。秀才握着宋公手送到郊外,自己介绍说是长山县人,姓张,还给宋公作送别诗一首。原文都忘记了,只记得有这样的句子:“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宋公便上马作别而回。
宋公到了家,像是做了一个梦醒来,不知道的是,那时他已死了三天了。他母亲听见棺材中有呻吟声,打开棺材见他醒了过来,就把他扶出来,呆了半天才会说话。后来到长山县打听,果然有个姓张的秀才在这一天死去。
九年后,宋公的母亲果然去世,宋公料理完了丧事,洗了个澡,穿上新衣服,进屋就死了。
他的岳父家住城里西门里。一天,忽然见宋公骑着红缨大马,带着许多车马,到他家拜别。一家人都非常惊疑,不知道他已成了神人了。急忙跑到宋公家一问,才知道宋公已死了。
就这么个故事,蒲松龄要说什么呢?无非是嘲笑了科举,一个廪膳多年的后备人才,屡试不中,居然被阴曹地府选贤任能了,看看谁更靠谱?
《考城隍》里的“一人二心,有心无心”,是颇有禅境的,就看各自的理解了。
至于临别时张秀才赠言:“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这里面可能就有蒲松龄自己的自勉和嘲吧,心境这玩意儿很重要。
阳间不中阴间中,阳间靠着吃国家的廪膳,阴间考取了城隍官,你说是阳间有道理,还是阴间有格局?谁的含金量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