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色妞说"茶舍已经是国学堂分堂了",我很惊讶! 就想起"国学堂"版规中的临三条:"本版不坚持平等、公正等虚无追求,人分三六九等,故本版不避讳双标”。
色妞中毒太深了!眼里只有《论语》中的"君君臣臣"和"人分三六九"。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也好,国学也罢,孔子学说只是其一,代表不了"国学"的全部。
是,讲所谓的"国学"就要讲儒家,但是讲儒家,就一定要同时讲孔子和孟子。
原因是,因为儒家基本经典"四书"中除了《论语》还有《孟子》,这两个合在一起算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儒家理论体系,也叫"孔孟之道"。
但孔子与孟子是有区别的,
孔子念的经是"不平等"经。君臣关系不平等。
比如,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就是君臣应该不平等。而君臣关系之间的逻辑就到此为止了。
而孟子就不同了。他讲的是"对等"。君臣之间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
比如,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文中的"国人"指路人的意思。雠,指仇或仇敌。
孟子承认应该存在君臣关系,但是君与臣的关系除了孔子那种单向的,还有一种逆向的,是一种双向的关系,体现的是民权或民本思想。
除了孔子说君臣"不平等",和孟子讲君臣"对等"之外,孔子是"主张和观念 ",而孟子主要是"策略和行动"。尽管孔子与孟子不同,但孔子孟子完全可以弥合在一起称为"孔孟之道"。
大概用战斗鸡哲学的说法,就相当于孔子说的是"应然",而孟子说的是"实然"。而用科学的说法则是:儒家学说中的孔子与孟子,就好比一束光,而光具有波粒二重性。
你看,两千多年前,中国传统文化中仅仅在儒家的经典中,就布满了这种哲学范啊!
所以,如果有所谓"国学",这才叫国学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这里说的"儒家",是指汉武帝董仲舒之前的"纯种"儒家。
因为自从有了董仲舒这个投机分子之后,就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儒家,只有各种儒家学派,是一种儒术,是变种的儒教,比如临窗的"国学堂"。
打着孔子的招牌,强调孔子的君臣"不平等",故意忽略孟子君臣的"对等",都是"假冒伪劣"产品,挂羊头卖狗肉,其大师也是个劣货。
茶舍不是国学堂分堂。如果硬靠"国学堂",茶舍也是国学堂前方一面照妖镜,伪国学大师们抬头一看,褂子就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