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隐兄,我一直聚焦在批评你那句“从人性而来的客观的绝对普遍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真理”。我就省略赘述,把我的观点整理清楚给你看看,省得我们鸡同鸭讲说半天不在一个点上:
1.我认为你所谓的普遍性的道德真理不能来自人性,人性里有欲望有情感,有善恶。情感和欲望有特殊性,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的东西是不允许出现例外,不能有特殊性情况存在。
2.我认为你的所谓的普遍性的道德真理只能来自理性而不是人性,因为只有康德的理性才能给予你那普遍性的道德真理以理论上的支持。而康德认为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必须排除感情欲望等因素。我同时认为康德的道德理论有实践上的缺陷,只是理论构想,不是真理。
3.你在坚持道德真理来自人性的同时,又在大谈康德的道德理论,而康德的道德原则又是要排除感情欲望等人性的因素的,这就让你陷入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高隐兄,你得把这个逻辑问题解决了,才能自圆其说啊。
4.电车难题说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在实践中的选择两难;救妈难题说的是人的情感在道德实践中的作用,是两种问题。康德的道德理论认为在救人时不能带有感情和欲望等色彩,应该是为救人而救人,不能为救妈而救人,不然就违反了普遍性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你说的道德真理。
顺便说一句,让我选,我会先救我妈,然后准备牺牲我自己去救你妈。因为我是有感情的人,同时也是有道德的人。
5.因此,在对你的“来自于人性客观的绝对的普遍性的道德真理”质疑之后,我认为你所谓的普遍性的道德真理其实是一种人类社会形成的伦理道德共识,而不是某种不可违背的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客观真理。手握道德真理的是神不是人。
6.我不否认你的人文关怀,但我怀疑你的理论逻辑。
7.好奇的是,你一直坚持的批评精神,怎么到了康德那里就失效了呢?康德难道批判不得?且不说你对康德理论的理解还是那么的青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