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还有很多家长希望通过读书逆天改命。我奉劝大家还是不要这样想,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现在的现实是:大学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价值越来越低,大部分二三类大学的毕业生甚至都不如一个农民工值钱!各大一线城市也有上万的研究生在送外卖。而学生又在面临内卷竞争。如果今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直给他灌输读书改命的心理暗示,将来的亲情关系恐怕并不好。
因此,我认为最好用静待花开替代读书改命。那这样说是不是要家长放弃学习管理呢?不是的。作为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资质与家庭条件设计读书教育的标准,而不是根据孩子在班里的成绩和排名去互相攀比读书。有些家长一直活在人家孩子每周读1本书,我孩子就要读2本或3本;人家孩子每天回家学习1小时,我孩子就要学习2小时的层面。总希望自己孩子通过更多的努力付出,在成绩上超过别人的孩子,最终实现读书改命。
这个办法以前好使,现在根本不好使!因为大家都在努力,龟兔赛跑中,乌龟跑赢的是睡觉的兔子,不是跑步的兔子。现在兔子根本没有睡觉,骗自己是没用的,所以作为家长只能去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那最适合的教育能读书改命吗?当然不能保证,问题是内卷学习也不能保证。假如我们把能读书改命的大学定位985、211,能考上985大学的人数大概是1.5%,能考上211大学的大概是5.5%,加起来不过是7%,而实际上能通过学习改命的人数比这个还要低,这里面注定大部分学生努力学习也是被淘汰的那些。
实际上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在当初过度强调脑力劳动者待遇就是错的,脑力劳动就应该和体力劳动同工同酬。因为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条腿,可以交叉前进,但是不能相差太远。今天出现的实业不振兴,发展单一,投资经济比重过大,教育内卷,高学历人才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都是过于强调脑力工作的结果。像德国,即便发展到今天,科技世界领先,白领蓝领收入基本持平,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那给孩子适合于自身条件的学习教育既然不保证读书改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读书即便不能改命,认真学习还是能够提高个人素质的,而一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功。
|